天府之国,吃喝玩乐(一)——三道堰镇

静待花开 be yourself

<p class="ql-block">三道堰镇隶属于成都市郫都区(在以前川西坝子五县之一的郫县基础上扩大,连接了成都。),位于成都市区西北20公里处,在地铁二号线犀浦站转公交车可直达。待通往郫都区城区的地铁六号线竣工后,成都到三道堰镇的时间有望缩短至少半小时。<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0年12月地铁六号线已通车)</span></p>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三道堰原称三导堰,因有三个导堰导水入渠灌溉农田而得名。</span></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柏条河自上而下的第一个导堰位于郫彭路上三道堰桥北桥头。<br></h3> <h3>二导堰位于鹊桥附近。</h3> <h3>三导堰位于蜀源大道上的柏条河桥头附近。</h3> <h3>爸爸的“夏宫”在三道堰。今夏随爸爸悠然自得地在小镇住上一段时日,像当地人那样赶集买菜做饭,骑着单车穿行于大街小巷之间。对四川的认知自然从三道堰印象开始。 三道堰镇的气温比成都市区低1、2度。有的外地老人(包括成都市区的)已在此定居安享晚年;有的则像候鸟一样夏季飞到这里,冬天再飞回去。这个宜居小镇、秀美水乡同样吸引了周边的市民在节假日如潮汐般涌来度假休闲。<br></h3> <p class="ql-block">人生五味。三道堰返璞归真的生活,像川菜调料里的糖和辣子,让你品尝到的是甜美愉悦和过瘾痛快。脱去伪装,卸下沉重的包袱;方寸之间,宽窄自如;巴适安逸,无拘无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街道上走走,往河边上转转,形影不离的两个词“喝茶”和“机麻”频频出现,它们堪当这座小镇的关键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麻将,不一定非得四个人,三人能玩,五人也能玩;喝茶,不一定要上规格,五十元能喝,三五元也能与朋友摆一天的龙门阵。丰俭由人,除了开心,其他的都无关紧要。</p> <h3>食客遇见食物,如大鱼遇见小鱼般胃口极好地张开血盆大口。<br></h3> <p class="ql-block">来三道堰度假,除了玩水,就是吃苗苗鱼。三道堰的苗苗鱼(小鱼苗)与水乡的名气不分伯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江边长大的人本来对鱼并不稀奇,可高山雪水喂养的长不大的冷水鱼,还是头次见到。它们肉质紧,容易入味。当地人海量,苗苗鱼下火锅,一顿吃个够,让我大开眼界。</p> <h3>吃苗苗鱼的正确打开方式。<br></h3> <h3>经营和消费双方达成默契,两好合一好,催生一种经营模式:在饭店就餐免费送半天的机麻和茶水,自动麻将机成为饭店司空见惯的配套设施。</h3> <h3>有的农家乐推出包餐制:每人五十元包中、晚两餐,免费享用一天的茶水和机麻。<br></h3> <h3>西部高原雪山上瑞雪融化滋润了成都平原,使之河流如网如织。网状河流中的柏条河和徐堰河是长江水系上游岷江的两条支流,在三道堰境内目测河宽平均为五十米左右。岷江最终由四川省宜宾市汇入长江。 水是生命之源,凡是有水的地方,无不承载着人类的繁衍生息。点缀在柏条河和徐堰河河岸的无数个小镇中,三道堰镇算不得最大,但它枕在两条河的臂弯里,河岸线较长,曾担负起民国时期大水码头的重任,是商品集散中心。文化和贸易交流的便利给小镇带来过喧嚣和繁荣。<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柏条河边的小衫树长高了(2020年12月)</span></p> <h3>柏条河和徐堰河也是成都市民饮用水之源。从三道堰风景区沿着柏条河朝上游走,不出几公里,可以看到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处。“保护水源”的标语随处可见。<br></h3> <h3>柏条河几乎在爸爸的“夏宫”门前流淌,而我却舍近求远,骑车十分钟到徐堰河边郫都区游泳健身协会基地游泳。野外运动,安全第一。八月份徐堰河的水冷得与武汉长江五月的水温相似。三道堰不管白天怎么热(也不及武汉热),早晚都凉快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吧。<br></h3> <h3>基地也是每年端午节赛龙舟的水域。<br></h3> <p class="ql-block">水多草多蚊虫也多。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蚊虫狂轰滥炸的目标,可像我这般倍受蚊虫宠爱,收到蚊虫慷慨馈赠的外乡人绝非少数。自以为适应几天跟蚊虫混熟后它会放我一马,可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样。只要你让步暴露一块地盘,蚊虫丝毫不留情面地进行绝对的征服和占领。目前只剩下泳衣保护着最后一方净土。我们贪婪成都的美食,蚊虫贪婪我们的肉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咩咩蚊”的战果——筒子清一色</span></p> <p class="ql-block">三道堰因柏条河和徐堰河而荣,两河之美因有了绿道而更能深刻体会,小镇和两河又无不为绿道增色。三者呼应,实乃现代三道堰人之福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条河绿道连接着河边小镇,在三道堰境内长达11公里。绿道时而穿过村庄田园,时而通往湿地原始风景。远离镇中心的地段很少有人光顾,崭新得如处女地,骑行和跑步爱好者独享其好,优越感禁不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夏之花(2019年6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秋之多彩(2020年11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 class="ql-cursor"></span> 冬之绿(2020年12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冬之韵(2021年1月7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初春(2021年2月8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春之花(2021年2月24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1年3月3日</span></p> <h3>遇到的三个湿地。</h3><h3><br></h3><h3>双虹桥湿地</h3> <p class="ql-block">云桥湿地</p> <h3>彩绘田园</h3> <h3>民国时期的惠里是三道堰镇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的缩影。虽然旧时河边的吊脚楼、街道上的大烟馆和戏台等早已不复存在,可在这片老区里打造起来的三道堰风景区,仍尽量按从前的风貌,保留了酒店茶肆、传统美食、工艺品商铺等,以此唤醒对老镇的记忆。<br></h3> <h3>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文昌街、柏条河边、文化广场上人潮涌动,有叫卖的、逛夜市的、散步的、唱戏的、跳舞的……。我猜想,《码头》一书中所描写的喧闹夜市也不过如此吧,只是摒弃了烟馆、赌博和妓院等不良娱乐方式,百姓的生活变得健康向上。<br></h3> <h3>2001年重建的永定桥已不是民国时那座“有房盖和桥楼的高大木桥横跨在柏条河上”,也不再是镇中心柏条河上独一无二的桥。随后架起的堰桥和鹊桥部分采用了老桥的建筑风格,据此能想象出昔日永定桥的模样。 时代发展,水运淘汰,永定桥下已不见满载货物的船只穿梭来往。柏条河仿佛度过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忙碌壮年,迎来清静、自由奔流的晚年。<br></h3> <h3>从爸爸的“夏宫”到风景区内,只需过一个永安桥(吊桥)。今年入川,爸爸兴然作打油诗一首,来表达自己对三道堰的喜爱: 十里水乡我的家, 吊桥在我门前挂, 柏条河水碧波漾, 西部水乡它最佳。<br></h3> <h3>赶场,即赶集市。“逢双日三导堰赶场就跑三导堰,逢单日郫县赶场就赶郫县”。如今三道堰仍保留着赶场的风俗。 赶场日,自由贸易市场人头攒动,吃的和用的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不胜枚举。连菜籽油和芝麻酱也能现榨现磨现卖。桃子、汶川脆李子、梨子、葡萄、新鲜核桃、都江堰猕猴桃、大凉山苹果、帝王焦、无花果……,样样令人垂涎三尺,不管该买不该买,只要到市场走一遭,一定满载而归。<br></h3> <h3>有句广告词大意是:赤水河两岸出好酒。大概受赤水河白酒经济带的冲击,三道堰酿酒作坊排对排。<br></h3> <h3>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因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而被政府统一规划成度假村。原先形状各异的民房被拆除,代之以整齐划一的房屋。青杠树村的村民享受政府的优待,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家家户户经营农家乐,靠旅游发家致了富。<br></h3> <h3>青杠树村蓉绣馆展示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粤绣、湘绣、蜀绣和苏绣)。<br></h3> <h3>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生活在小城小镇。衣食住行的紧凑,有如延伸了生命的长度,能赋予时光以多姿多彩的生命。也有掌控时光,驾驭自己生命的操控感。而正是大城市的大,造成生活效率低下,生命在无谓的时光消耗中消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