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儿说鸡枞♍

三儿

<h3>吃菌子是云南人</h3><h3>对季节最起码的尊重</h3><h3>美餐一顿菌子后</h3><h3>才算是吃到了完整的夏天</h3> <h3>每年雨季,</h3><h3>珍贵的野生菌悄然生长,</h3><h3>一年一次的云南美味饕餮,</h3><h3>当然不舍得错过。</h3><h3>今年的雨水特别多,</h3><h3>雨水多的年份,野生菌也长得多!</h3><h3>而七月,正是野生菌长势最好的时节,</h3><h3>云南市面上近期涌入了一大波野生菌,</h3><h3>在众多可食用的野生菌中,</h3><h3>味道最鲜美当属——鸡枞,</h3><h3>一向被视为珍馐美味的它也正值疯狂生长的时节。</h3><h3><br></h3><h3>俗话说「五月端午,鸡枞拱土」</h3><h3>鸡枞的破土时间往往在端午之后,</h3><h3>多在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和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之间。</h3><h3><br></h3><h3>鸡枞菌多长于云南贵州等南方省市的森林中,每年只有三个月时间能吃到鲜菌,</h3><h3>保鲜期极短,故而极为珍惜。</h3> <h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就有出现鸡枞菌,</h3><h3>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h3><h3>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枞菌菌丝体,</h3><h3>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h3><h3>鸡枞的鲜,</h3><h3>是一种人工种植菌类永远无法比拟的鲜,</h3><h3>自然是每个云南人这个季节里餐桌上不可缺少的!</h3><h3><br></h3><h3>采摘鸡枞更是个技术活,</h3><h3>每天凌晨3、4点,</h3><h3>采菌人便开始深入大山寻找新鲜的鸡枞菌,</h3><h3>不光要有敏锐的眼力和灵敏的嗅觉,</h3><h3>徒手松泥翘土,</h3><h3>而且一旦发现鸡枞菌,</h3><h3>必须悄悄采集不可发出响声,</h3><h3>像这种有灵性的野生菌,</h3><h3>一听到脚步声可是会“躲起来”的!</h3> <h3>云南人最地道的鸡枞吃法,</h3><h3>也是料加的越少越好,</h3><h3>加辣椒、花椒、菜籽油,</h3><h3>做成油鸡枞!</h3><h3>不能再多加其他东西了,加了就是浪费。</h3> <h3>话说油鸡枞——</h3><h3><br></h3><h3>网络纵有千般好,却不如面对面坐下。我在昆明的时候,每次有外地来的朋友,都是我带着他们去昆明的各处餐厅,从晚饭一直吃到宵夜。所谓主人殷切好客说的并不是饭后勇于埋单,而是说在这一餐饭里,殷切地介绍每一样当地风味的好处与妙处,而且附送相关的传说与故事。</h3><h3><br></h3><h3>所以,我经常吃不饱,但最先喝醉。因为我一边忙着说,一边又得频频举杯。提醒对方这里是云南,一个没有忧愁和烦恼的地方,一个喝高了必须拍着桌子唱歌的地方。</h3><h3><br></h3><h3>但网上做不到这一点,在网上只能写文章。饭桌上两句话的事情,在网上却会变成大问题。比如说,到今天为止,都还有人在问我:请问油浸鸡枞怎么吃?开盖即食——那也不过只是四个小字而已,远不如面对面坐着,只需要摊开手掌,做个“请”的动作,说一声“来,尝尝这个,我们云南的特产”来得简单直接。</h3><h3><br></h3><h3>迄今为止,人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鸡枞吃完了,这里面的油应该怎么处理?倒掉觉得好可惜,留着又不知道可以做什么?每次看完这种问题,我就想顺着网线爬过去,跳到对方家厨房里,立即亲手演示一遍。</h3><h3><br></h3><h3>其实,油浸鸡枞里的菜籽油除了保存鸡枞的功用之外,本身因为富含鸡枞的味道,在云南被广泛用作调味品,可以提香。</h3> <h3>简单粗暴地举例而言,比如你有一盘馒头:</h3><h3>可以把馒头简单粗暴地撕开,在中间放上油浸鸡枞,或者仅仅是蘸一点鸡枞油,合起来,就可以简单粗暴地直接吃了!</h3> <h3>当然,图片里是云南的馒头,质量远远不如北方。如果是北方的面粉,在北方做的馒头,应该会更加松软,鸡枞油也更容易渗入其中。好馒头有小麦香,而且回甜,加上鸡枞油的香味,在冬天能增加不少幸福感。<br></h3> <h3>米饭也是同样道理——鸡枞油本质上是菜籽油,可以直接用于炒饭,最终做出来的炒饭天然带有菌香。在云南,米饭、米线里加鸡枞油,是许多人小时候的最爱。我们小的时候只有国营粮店买的速成稻,云南人称之为“广西米”,一年可以产好几季。产量高的代价就是味道差,煮出来的米饭缺少饭香,让人没有食欲。</h3><h3><br></h3><h3>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加腐乳佐餐。而如果家里条件好的话,则会用鸡枞油——油鸡枞肯定第一时间捞完吃完了,剩下的油弄一点拌饭也是极好的,让白饭也有了滋味。</h3> <h3>拌了鸡枞油的米饭晶莹剔透,颜色也从苍白变成了金黄,看起来让人更加有食欲。好的大米自带米油属性,润泽弹牙,一般的大米只能为它们加点油了。你为大米的口感加点油,大米为了你的人生加点油,这就叫团队精神。<br></h3> <h3>米线、米粉和面条里也可以放上一点鸡枞油,反正植物都是一家子,彼此亲密无间。不过图中的方法不推荐,这种吃法太过奢靡,利于销量但是不利于美德的养成。一旦形成了习惯,其他方式烹饪的面条就难于下口了。</h3> <h3>拌好的面条大概是这个样子,吸溜的时候请一定要大声些,据说面条只有这么吃味道才最好。</h3> <h3>最后,鸡枞油还可以用于凉拌菜。都市人如今每周都要口服几天蔬菜,但是纯蔬菜的问题在于吃下去之后感觉人生了无生趣,连续吃两天会对世界和社会产生相当负面的感受,觉得自己天天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房贷、保险和电费。鸡枞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到你,让草变得相对可食,感觉就像生活也容易了一些似的。</h3><h3><br></h3><h3>不过,如果你是因为减肥而吃凉拌菜或者沙拉的话,建议少放鸡枞油。因为毕竟它是油脂,热量不低。</h3><h3><br></h3><h3>如果我们是在昆明吃饭的话,以上这些话是半个小时的谈资。在这半个小时里,你应该在我的推荐下,不知不觉吃了一个金银馒头🍞、一碗苦菜炒饭🍚、一碗鸡枞鸡丝凉面🍝、一份鸡枞油拌草🍲。而我已经喝了三瓶啤酒🍻,晚饭渐入佳境,我们在等着松茸虫草汽锅鸡和烤鱼上桌😍😍😍</h3> <h3>PS:</h3><h3>鸡枞菌</h3><h3><br></h3><h3>为白蘑科植物鸡枞的子实体。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黔书》道:“鸡枞菌,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枞。</h3><h3><br></h3><h3>营养价值</h3><h3>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h3><h3>鸡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鸡枞中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对降低血糖有明显的效果。</h3><h3><br></h3><h3>食用功效</h3><h3>1.鸡枞菌能健脾和胃,令人食欲大增。</h3><h3>2.鸡枞菌内含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h3><h3>3.鸡枞菌的另一特点是含磷量高,是需要补磷人士的佳肴。</h3><h3>4.常食鸡枞菌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制癌细胞,降低血糖。</h3><h3>5.鸡枞菌有养血润燥功能,对于妇女也很适合。</h3><h3><br></h3><h3>食用方法</h3><h3>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h3><h3>鸡枞油是云南非常有名的一道菜,它是把新鲜的鸡枞菌洗干净后手撕成小条,然后加入花椒、干辣椒到大锅的油里面炸,把鸡枞里面的水分榨干之后就制作完成了,鸡枞油还可以用来做调味料,口感干香有嚼头,连里面的油都带有一种奇香。</h3><h3>鸡枞菌炒肉是一道以鸡枞菌、瘦肉为主料的爆炒类菜肴。能健脾和胃,令人食欲大增。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制癌细胞,降低血糖。</h3><h3><br></h3><h3>食用禁忌</h3><h3>患有感冒或胃肠不适的人应少吃鸡枞。</h3><h3><br></h3><h3>(部分文章摘自和菜头,一并谢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