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写出来你却未必能读出来的诗——神智体

紫月湘妃(湘君)

<h3><font color="#808080">题记: 看朋友圈里师兄发了一首诗。最后一句三个字亮了我的眼。我留言说:“这个【送浅秋】三字也是我以前写的一首神智体里用到的。真不愧是一个师门出来的!”师兄回了五个字:“发出来,看看。”发就发,我还骗你不成?😊从留存的稿底中找出来,发到师兄微信里,还不忘借用伟大古人苏东坡的话戏谑他一下“我写出来的你未必能读出来。”😂</font><br></h3> <h3>我的神智体《离别》,读法揭秘见文章结尾部分。</h3> <h3>  看上面的图片。如果我说这是一首诗,你左看右看冥思苦想看不出所以然来,在谜底揭晓后又会感觉这种诗有点儿意思却太费脑细胞、既恨作者浪费时间又有点小钦佩作者的奇思妙想,这样的诗,你会不会嫌弃地管它叫“神经体”或者说是人“神智不清写的诗”呢?这种体裁,相传就是苏东坡首创的神智体。 神智体,又称“形意诗”、“怪字诗”、“谜象诗”。这种诗是刻意将字体变形书写,“靠字形大小、粗细、长短、排列疏密、笔画增损、缺笔、位置高低、正反、颠倒、欹侧、反书、拆借,偏旁的粗细文字变形等方法形成异常外观,以及颜色的变化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引百度百科语)”以意境参悟读法,妙启神智,故称神智体。“它主要的特征是字形的变化。它是汉字以形见义的表意功能的异化与延伸”。</h3> <h3>“据传,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方辽国派出了一位使者出使至大宋王国。这位辽国大使虽出自蛮夷之邦,却亦博闻多识,且汉字字写得极好。平日里闲时,他常去翰林院里,拿一些古里古怪的诗文来为难翰林学士。那些学士有大半答不上来,弄得本是礼仪之邦的大宋国君臣上下很是没有面子。神宗心急之下,请出大学士苏东坡来对付。 这日,辽国使臣碰见苏轼,又来以诗文的问题相“请教”。苏东坡淡淡一笑,说:“写诗只是小菜一碟,只不过这读诗有点难,我这里有首《晚眺诗》诗,想请先生念一下。”这辽使心想:连首诗也不会读,这苏轼恐怕是徒有虚名吧。然而,这辽使一见苏轼示出诗,顿时呆若木鸡,横看竖看也看不出所以然来,不禁汗流浃背,急忙告退,从此再也不敢在汉人面前提这“诗文”两字。这首诗就是神智体的第一部作品。” (---引百度百科语) 苏轼的《晚眺》诗作插图<br></h3> <h3>晚 眺 苏轼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雲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br></h3> <h3>自苏东坡之后,相继有很多文人墨客模仿创作神智体诗。若有兴趣,可点击如下链接继续赏析。<a href="https://m.baidu.com/paw/c/www.360doc.cn/mip/311861412.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神智体诗作欣赏</a><br></h3> <h3>下面话归本贴正题。我的神智体——1,书写图2,对照文。仿古风,比古人的自是长了一点点,但好歹也不是某某某的裹脚布。<br></h3> <h3>  十几年前因缘际会,我要远渡重洋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国度里。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几分忐忑几分离愁。彼时还在华声论坛的文区混,便忖度了一首神智体,在论坛朋友泥香的鼎力相助下,书写成图,贴于版内。这是我作品里唯一一首神智体。一是因为自己的书法不好,虽然好几位好友都擅长书法但是不好给人添麻烦;另外,我觉得神智体这种诗只适合逞一时“意气”,或当字谜游戏玩一儿便罢,不如回文诗歌、拆字诗更有意思。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体裁的诗歌依旧毫无异议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字的魅力和古人的无上智慧。诗歌创作是几千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在日常心情、言语、曲乐基础上凝练的文化瑰宝。学写诗,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先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知识。即便你向往自由体,不喜欢受后期发展的格律诗律法拘限,也请你一定得让你写的东西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具有声韵之美。就算打油诗,也得讲究个声韵。要知道,以往,诗词是能够拿来度曲的,是以,它也叫“诗歌”。 <br></h3> <h3><font color="#333333"><b>书法:泥香</b></font></h3><h3><font color="#333333"><b>文:紫月湘妃(湘君)</b></font></h3><h3><font color="#333333"><b>图片素材源于网络</b></font></h3><h3><font color="#333333"><b>图文制作:紫月湘妃(湘君)</b></font></h3><h5><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