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4中学七七届7班老同学毕业40年聚会纪实

Yaoxiao

<h3>  2018年5月19日,我们北京市124中学七七届七班的师生们相聚在一起,同庆毕业40年,共叙师生情、同学缘。<br></h3> <h3><br></h3><h3> 聚会现场,背景板上“珍惜同学缘、快乐每一天”的主题体现了大家的共同心愿。<br></h3> <h3>  上午10时许,何怡老师和同学们在欢快的乐曲声中陆续到来,会场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大家握手相拥,互致问候。<br></h3> <h3>  背景板签上自己的名字,表明我是七班的一员;<br></h3> <h3>  老照片前住足凝视,寻找儿时的自己,回忆没出现的他(她)。<br></h3> <h3>  同学们虽已年近花甲,但脸上仍然刻着40年前的帅真朴实,意气风发;老师则是少了当年的威严,多了对同学的慈爱。<br></h3> <h3>  聚会由王建国班长主持。班长首先对全班同学进行逐一点名,大家一起重温了先后在七班学习的61位同学的名字,被点到的同学大声答“到”,仿佛回到40年前的教室。<br></h3> <h3>  共同观看短片《同窗的我们》,“多彩的人生”、“五年同窗谊”、“重逢的喜悦”、“永远在一起”,每个板块都是满满的回忆,每张照片都是多彩的经历,一幕幕情景,一张张笑脸,把我们带回曾经的年代。<br></h3> <h3>  何老师的讲话似乎把大家带回七班课堂,声音、语气、手式、表情、提问,都和当年一样;同学们的聆听也像穿越到教室,认真、专注、思考、回答。“你们60岁以后做什么?退休后的生活如何安排才能更加快乐精彩?面临退休你们做好准备了吗?”老师提出了关系每一位同学的现实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更响亮: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我们还能健康快乐的相聚在一起,就是向老师交出的最满意答卷!<br></h3> <h3>  鲜花献给敬爱的老师,它代表着同学们满满的祝福,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祝愿老师健康快乐!<br></h3> <h3>  张学宁、王红、曹毅、宋立立四位同学的诗朗诵《同学颂》,饱含真情,扣人心弦:“找一个理由,和老同学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字字入心,声声入情,把现场带入高潮。“有同学在的地方,就是景色最漂亮的地方”!<br></h3> <h3>  “无论相隔多遥远,仿佛你从未走远,无论分别多少年,好像你一直在身边”……伴着美酒,跟着音乐,一首《老同学》,一曲《光阴的故事》,把大家紧紧连在一起。那旋律优美深情让人心醉,那歌词朴实无华浸人心田!唱着唱着,仿佛回到过去时光,尤如再现自己成长。<br></h3> <h3>  “老同学,说不完的话,老同学,时光雕刻的花;老同学,最真最美的笑,老同学,喝不够的酒”!这正是不解的同窗情、同学缘!<br></h3> <h3>  记得十年前的2008年,在毕业30年时,老师为每一位同学庆生,祝贺大家在人生道路上经历50年。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仍然要庆祝,庆祝毕业40年,庆祝步入60岁,祝福开启人生新篇章。<br></h3> <h3>  告别的时刻终将到来,同学们依依惜别,纷纷合影,一张、两张、三张,多一点、再多一点留下与同学在一起的身影。我不想说再见,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不想说再见,要把时光留在今天!<br></h3> <h3>  感谢来参加聚会的何怡老师和同学,感谢李景新同学为我们提供的场地和各项服务,感谢傅鑫同学为大家鼎力制作《同窗的我们》,感谢李联潮老师和满恒福同学为我们留下一个个美好的瞬间,感谢筹备组的同学为此次聚会做出的一切努力,也感谢每一位黙默付出的同学!<br></h3> <h3>  让我们共同呵护上天赐予我这份同学缘、师生情,祝愿大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期待再次相聚!&nbsp;<br></h3>

同学

老师

老同学

感谢

七班

同窗

聚会

大家

快乐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