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景观(三)广富林遗址公园 波波编辑

bobo

<h3>大约七千多年前,长江中的泥沙在太湖东面的三角海口淤积,形成沙洲、泖湖、河口,在海水的推挤下,由泥沙贝壳残骸堆积形成冈身,冈身以西是镶嵌在三个泖湖中的天目山余脉:天马山、佘山等十二座山丘,古人统称为“九峰”,冈身以东依然是大海,这就是古代松江最早的海岸线。</h3> <h3>朱雀门</h3> <h3>广富林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它是孕育上海这座城市的脉搏和文明基因的故土。</h3> <h3>金钟台</h3> <h3>游客服务中心</h3> <h3>检票入口</h3> <h3>集贤坊</h3> <h3>广富林遗址在周汉时期,已经有一百八十三口周代水井和筒瓦等大型宫殿建材,精美的青铜器和玉琮,占卜祭祀场所,官署性质的建筑,湖边规模很大的生活垃圾堆放地,显示出在吴国的上层贵族在此分封和定居遗迹,证明此地在当时已呈现大型聚落和城邑特征。</h3> <h3>考古发现:上海新石器时期的马家浜文化、淞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都分布在冈身以西的古松江境内的九峰周边,六千年前,在福泉山和广富林一带,已有先民活动。</h3> <h3>骨针广场</h3> <h3>在小昆山以西发现秦始皇时期所筑的驰道,佐证了广富林在东吴东部的重要地位</h3> <h3>考古研究展示馆</h3> <h3>广富林文化从新石器时期到宋元明清的脉络从未中断过,松江文明和上海移民文化融合的城市基因,早在上古时期的广富林已经形成</h3> <h3>富林照壁</h3> <h3>大约在四千年前,或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或因部族动荡,一批黄河流域的部族向东迁徙,来到佘山南面三面临水的高爽之地—广富林,并与原住民融合,繁衍生息。</h3> <h3>在广富林以东的东汤庙村遗址发现五千年前的古石犁,是我国至今出土最久的两件古石犁之一。证明了在那个时期,这里的先民已经进入了犁耕生产时期。另一件出土器物—甗,相当于现代的蒸锅,可以推断,那个时期这里的先民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彻底改变。并发现干栏式建筑,说明当时的先民已经拥有抗避水患的造房技术。</h3> <h3>富林塔</h3> <h3>三元宫</h3> <h3>知也禅寺</h3> <h3> 21世纪初,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原始文化考古的新发现轰动了考古界。</h3><h3>一、基本探明了该遗址在原始社会时期古文化主要有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等类型。</h3><h3>二、发现了从黄河流域来此居住的移民,这是考古中发现的上海地区首支移民,这对于主体为移民的上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h3><h3>三、初步发现这里在周代已有城镇聚落,这为研究上海城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材料。</h3><h3>四、发现了别具特点的干栏式建筑和地面式建筑两种类型的原始社会房址。</h3><h3> 广富林文化的发现使上海的考古文化形成了“四加一”结构,在此之前,上海考古已经发现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距今约5000年的崧泽文化、距今约4500年的良渚文化和距今约3800年的马桥文化。在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广富林文化的出现,增补了上海古文化文明的组成系列,为环太湖地区增添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类的文化遗址。 </h3><h3> 随着考古的深入,这里可能会发现更为丰富的文化宝藏,据专家预测,该遗址的地下可能隐藏着一部中国史前文明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