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你的事情我都记着——为纪念周群慧退休而写

袁金泉

<h3>  再过几天,你就要光荣退休了。</h3><h3>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h3><h3> 弹指一挥间,你已经为南京邮政局辛勤工作了三十一年了。而我是你这段光辉历程最直接的见证人,在如此特别的时刻,当然应该陪你一起,回首往昔岁月,捡拾点点记忆。</h3> <h3>  高中毕业,你选择了直接去工作,报考的单位是南京邮政局。考试似乎很顺利,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入职在枢纽处分拣科,成了一名光荣的分拣员。</h3><h3> 刚刚走出中学校门的你,稚气未脱,剪一头短发,骑一辆男式的大桥牌二八自行车,兴奋的穿梭于城市之中,奔跑在家与单位的途中,那时的你,是个像风一样的女子,将快乐弥漫的到处都是。</h3> <h3>  不知道是因为你特别喜欢这个职业,还是确实有些天生的才能,从入职培训开始一直到即将退休,你始终在信函分拣这个领域保持着技术领衔,几乎拿过所有技术比赛的奖项(还大都是一等奖),有分拣局组织的,有南京市总工会组织的,有江苏省邮政系统组织的;你获得过南京邮政局几乎所有的荣誉称号:比如“技术能手”、“十佳青年”、“感动人物”、“优秀员工”等等,种类太多了,抽屉里堆满了各种证书和奖杯,可是每次搬家时你都把它们当垃圾丢了,好在我还悄悄的藏了几张,这次能拍个照片留念。只是有些遗憾,没拍到奖杯的照片,记得那座“感动人物”的奖杯我是偷偷收着的,今天就是找不到,估计又被你扔了。</h3><h3> </h3><h3> </h3> <p class="ql-block">  二十二岁那年,你担任平邮班班长,管理着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七八十号人,从工作任务的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绩效考核到职工们的业务培训、冷暖关怀,你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得到了领导高度肯定,取得了同事们的充分认同。但是你的志趣很不喜欢做行政管理,于是出现了你多次请辞,领导多次挽留的戏剧局面,一直到你怀孕生产才以这个理由辞去班长一职。</p><p class="ql-block"> 一身轻松之后,业务又是驾轻就熟,工作更是游刃有余,你便收起了徒弟,培养了一批新人。后来又受单位委派,到鼓楼营业厅等部门进行友情支持,当起来客座专员。那些日子,你过的简直太自在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p><p class="ql-block"> 由于分拣科内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群众的强烈推荐下,你又被推到了前台,虽然很不情愿,但也无法推辞,过程反反复复,直到2007年才真正完全脱手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 现在,你终于要全面放手了,你要退休了,一位优秀的“邮政工匠”要退休了。我相信南京邮政局的分拣工作绝对会受到影响的。</p> <p class="ql-block">  其实,你不是个工作狂。</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你爱好蛮多的,喜欢阅读,家门口的金陵图书馆倒也正好成全了你。擅长运动,游泳和羽毛球是你的强项,只是可惜我没本事与你同步。尤其是对旅游,甚至有些痴迷 ,这些年除了东北的几个山头之外,祖国的山山水水大都被你占领过了,你的固定的旅游朋友圈就有好几个,有与同事一起的,有与发小一起的,有与同学一起的。每次旅游归来,你从不说那个地方有多美有多好,更多的一句话是,下次再去。所以就算你已经有了三下云南旅游的经历,如果哪天又听你说要再去云南的话,我一点都不会吃惊,因为退休之后的生活,给了你更多的“说走就走”的便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书和行路,都是塑造个性的重要途径。你的个性是活的真实,过的自由,有时甚至真实到执拗,自由到随性。你不喜欢逛街,买个东西都是直奔主题。连续打两小时羽毛球你不觉得累,走二十分钟的路就会受不了。你对吃穿都没什么要求,对珠宝首饰也兴趣不大。但是,每次外出你都非常注重衣着得体,坚持淡妆示人,说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修为。</p><p class="ql-block"> </p> <h3>  无论是旅游中的长途跋涉,还是生活中的长期积累,带给我们的必然是坚韧和抗压,在这个方面,你远远超过别人。还记得那年你摔断了鼻隔膜,需要缝针,但是由于受伤部位特殊,无法打麻药的事情吗。今天想起了那次治疗,我依然心有余悸,不仅仅是因为缝针的过程造成的疼痛,更是因为你丝毫没表现出痛苦的淡定表情。所以,若干年来,每次与你吵架,我都先举白旗投降。<br></h3> <h3>  我们之间的故事,真正开始于89年的那个夏天。</h3><h3> 和我同一个办公室的魏老师要我帮个忙,到周老师家装个灯,这点小事,立马出发。我踏拉着拖鞋,拎着几件工具,跟着魏老师到了你家,一番参观,一番比划之后,你妈却说,今天先不装吧,当时我还真有些纳闷。</h3><h3> 第二天,魏老师问我对你印象如何,我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了,怎么会有这等好事,怎么会是我呢,我不知道呀,我没好意思看呀!魏老师继续说,你对我印象还不错,说我长得嘛还勉强说得过去,可以再了解一下。</h3><h3> 于是,我的人生又开启了新的篇章。首次约会,好好捯饬了一下自己,为了装斯文,还借了同事一副平光镜,在南京西站的铁路会堂看了场电影。没想到弄巧成拙,得到的反馈信息是,眼睛不好 ,免谈。 好在解释及时,处置得当,没影响大局,没影响接下来的花前月下。</h3><h3> </h3> <h3> 真正考验我们的是生活的本身。我们的出生环境不同,成长轨迹不同,处事方式也不同,我来自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对城市生活的神往比较自然,而那么年轻的你,性格还很羞怯,笑意还很腼腆,还只熟悉都市的味道,还不习惯和陌生人说话,对农村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要你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了,这些都是我们将要迈过的坎。</h3><h3> 初次陪我回老家,颠簸不平的道路我们骑着自行车迈了过去;没有淋浴房没有抽水马桶,我们用传统的木桶木盘也迈过去了;乡里乡亲的那种直白式的热情我们也迈过去了……</h3><h3> 我父亲因病去世的那年,我们尚未结婚,你以准儿媳的身份穿孝衣,尽孝道,让他老人家走得了无遗憾,那时那刻,就坚定了“不负岁月不负卿”这样的誓言。</h3><h3> 我们的故事也在这一道道坎上不断的留下印记,我们也逐渐的成了故事真正的主角。</h3><h3> 常识告诉我们:生动的故事必定有曲折的过程。</h3><h3> 我们的故事也有曲折,没有离奇,因为我们不怕曲折,我们讨厌离奇。</h3><h3>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不仅要生动的过程,我们还要精彩的结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