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美国国家美术馆,由两座风格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组成,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一一古希腊建筑风格。<br></h3><h3> 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两座建筑共同组成了美国国家美术馆。</h3><h3> 美国国家美术馆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这座艺术品宝库收藏着欧洲中世纪到现代、美国殖民时代到现代的艺术品大约有4万多件。</h3><h3> 美国国家美术馆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精品。</h3><h3> 有达·芬奇的《吉内夫拉·德本奇像》、拉斐尔《圣母图》、凡·爱克的《圣母领报图》,还有包括安吉利科修士、彼埃德罗·德拉·弗朗西斯卡、贝利尼、伦勃朗、马奈、莫奈等欧洲古典艺术大师的作品。</h3><h3> 美国著名画家斯图尔特的《华盛顿像》、萨维奇《华盛顿的一家》等名画亦在画廊中熠熠生辉。<br></h3><h3> 美国著名画家科普利、伊肯斯、霍默等人的作品同样引人瞩目。</h3> <h3><font color="#39b54a">达·芬奇的作品《吉内微拉-班琪》</font><br></h3> <h3> 邬烈炎院长在微信朋友圈里说:在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看达·芬奇的作品《吉内微拉-班琪》。这是达·芬奇的第一幅肖像作品,作于22一26岁,原为半身像,后胳膊与手被裁掉。
当时画家还在韦罗基奥画室学徒,作品是油画媒介的早期实验,达·芬奇已创造性地掌握了晕涂法。 </h3><h3> 看原作时离画只有50厘米之隔,只见人物轮廓精细入微,边线严谨清晰,卷发丝丝入扣,层次晕染与体积起伏融为一体。整体面貌己无懈可击,炉火纯青,视觉张力比之见过原作的《蒙娜丽莎》、巜抱白貂鼠的女子》丝毫不让,使人久久不忍离去,渐渐有眩晕颤抖之感。<br></h3> <h3><font color="#39b54a">波堤切利</font></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洛伦佐·德·美第奇雕像</span></h3><h3> 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家族,创立于1434年,1737年因为绝嗣而解体。
美第奇家族在欧洲文艺复兴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德·美第奇是代表人物。</h3> <h3> 拉斐尔作品<br></h3> <h3> 拉斐尔作品</h3><h3> 拉斐尔(Raphael<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1483-1520)</span>,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h3><h3>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br></h3> <h3> 拉斐尔作品<br></h3> <h3><font color="#333333"><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1, 51, 51);"> 委</span></font>拉斯开兹(1599年6月6日-1660年8月6日),是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大画家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h3><h3> 我还记得外国美术史专家秦宣夫教授在给我们上课时说,国王经常在委拉斯开兹的画室里消磨时光,为了避人耳目,国王从深宫修了一条地道直通画家工作室,可见画家如何受到国王宠爱。</h3> <h3> 阿尔布雷 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h3><h3> 丢勒无疑是代表德意志的画家。他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带进德意志,是开创德意志民族艺术新纪元的艺术奠基人。</h3> <h3> 牟利罗(Murillo,16171682),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h3><h3> 牟利罗生于塞维利亚,但是和委拉斯凯兹不一样,初期不得不过着相当不幸的生活。
牟利罗刚十五、六岁的少年时期,便失去双亲成了孤儿,而且还有比他小的弟妹需抚养。他既壮实,又有绘画的才能,就靠这一点,他到人们聚集的市场去即兴速写,也靠画输送到美国新大陆的小型宗教画来攒钱。</h3><h3> 牟利罗勉强有点余钱便到马德里去,在那里被同乡前辈、已是大画家的委拉斯凯兹所赏识,渐渐获得了声誉。
牟利罗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尤其精彩。<br></h3> <h3> 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br></h3><h3> 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h3><h3> 画家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表现,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内心语言。</h3><h3> 这幅作品是伦勃朗自画像中的精品。</h3> <h3> 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h3><h3>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br></h3> <h3> 维米尔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br></h3><h3> 据说,维米尔一生的画作仅留下34幅,在这里一下子看到4幅。</h3> <h3><font color="#39b54a">现场临摹大师的画家</font></h3> <h3><font color="#333333"> 这是夏尔丹画的风俗画。</font><br></h3> <h3> 这张肖像画,作者是弗朗索瓦·布歇。<br></h3> <h3><font color="#39b54a">荷兰小画派画家</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马奈</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库尔贝</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柯罗</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马奈</span></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毕沙罗</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莫里索</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卡萨特</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卡萨特</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瑞诺阿</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德加</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莫奈</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瑞诺阿</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莫奈</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塞尚</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莫奈</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德加</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梵高</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梵高</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马蒂斯</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瑞诺阿</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瑞诺阿</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雷东</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莫奈</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莫奈</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劳特累克</font></h3> <h3> 1978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还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br></h3> <h3> 这里介绍一下国家美术馆的建造过程。</h3><h3> 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br></h3> <h3>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br></h3> <h3>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h3><h3> 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br></h3> <h3> 美术馆馆长J.C.布朗认为欧美一些美术馆过于庄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还有一些美术馆过于崇尚空间的灵活性,大而无当,往往使人疲乏厌倦。因此,他要求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安放艺术品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h3><h3> 为此,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h3> <h3><font color="#39b54a">莫迪里阿尼</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维亚尔</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毕加索</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马蒂斯</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博纳尔</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博纳尔</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毕加索</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莫兰迪</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利希腾斯坦</font></h3> <h3> 伟大的艺术品是人类的珍宝,也是无法替代的教科书。国家美术馆所陈列的作品跨越所有文化和历史时期,充分展现了大师最伟大的艺术成就,我们在美术馆的六小时里,不停地看,不停地走,尽量少休息,但也只能是走马观花。</h3><h3> 美国国力的强大与财富的积累,尤其是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真是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中国正在朝现代化的路上飞奔,但愿能加快文化艺术的投入,进一步促进国民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h3><h3> 艺术博物馆是一架回望历史的望远镜,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历史有多远,世界有多大,我们的心就会有多宽广。</h3><h3> 有人总喜欢说美国没历史,没文化,此种论调可以休矣!从零开始的美国博物馆,丰富多彩如同百科全书一般,这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美国国家美术馆不是能折射出更多更全面的美国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