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行8—华盛顿

建生

<h3>摄影/文字/制作 建生</h3><h3><br></h3><h3> 结束了美国西部旅游行程后我们乘飞机来到华盛顿,开始美国东部旅游行程。本篇将重点记述我们在华盛顿的旅游经历。</h3><h3> 华盛顿所处位置如下图。</h3> <h3>  华盛顿,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简称,美国首都,位于美国东部,靠近弗吉尼亚洲和马里兰州。这里原来是灌木丛生之地,1790年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1732.2.22-1799.12.4)选定该地作为首都,当时叫哥伦布。1799年华盛顿去逝后,为了纪念他,联邦政府和国会将新建成的首都命名为华盛顿。</h3><h3> 华盛顿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特别行政区划,不属于美国任何一个州。由华盛顿市政府对其实施具体管理。</h3><h3> 华盛顿城市规模不大,面积只有177平方公里,人口68.1万。华盛顿市民在美国众议院仅有一名有选举权的代表,在参议院没有代表。</h3><h3> 华盛顿是大多数美国联邦政府机关和各国驻美大使馆所在地,也是世界銀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州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还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文化遗迹。市区面积约1/2属于政府机构占有,是典型的首都功能性城市。</h3><h3> 下面是华盛顿市区图。</h3> <h3>  飞机抵达华盛顿已是当地时间晚上8点多。飞机还未停稳,透过玄窗就依稀看到夜幕下远方尖尖的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大厦。</h3> <h3>  华盛顿国际机场候机楼内装潢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h3> <h3>  我们在华盛顿入住的酒店。这里距离市中心约有半小时车程。</h3> <h3>  早饭后乘车前往市区。车窗外所见雕塑一反标新立异风格,大多反映严肃题材,到底是政治中心。<br></h3> <h3>  林肯纪念堂,为纪念林肯而建,历时55年于1922年建成。是一座仿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式的大理石建筑,整个建筑通体洁白,庄重、典雅、肃穆。是华盛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3> <h3>  林肯纪念堂由36根白色大理石圆形廊柱支撑、环绕,象征着林肯任职时联邦政府拥有的36个州。每根廊柱的横楣上刻有这些州的州名。</h3><h3> </h3> <h3>  华盛顿市中心也有一条城市中轴线。中轴线为东西走向,林肯纪念堂、反思池、华盛顿纪念碑、国会大厦沿中轴线由西向东一字排开,位于最西端的林肯纪念堂与3公里外最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相望。以中轴线和中轴线两侧建筑、公共设施共同构成的区域称为国家广场。</h3> <h3>  林肯纪念堂大厅没有门,寓意着永向世人开放。</h3> <h3>  缓步走上纪念堂高高的石阶,愈加感受到整体建筑的恢宏大气。</h3> <h3>  林肯纪念堂大厅内的布置极为简单,一尊林肯坐姿雕像端放在大厅中央。</h3> <h3>  林肯坐像高5.8米,由白色大理石雕成。被美国人称为"永恒的雕像"。</h3> <h3>  亚伯拉罕·林肯(1809.2.12-1865.4.15)是美国第16任总统。出身贫苦,律师,政治家,共和党人。1865.4.15因被刺杀身亡。</h3><h3> 林肯在位期间(1861.3.4-1865.4.15)的主要功绩是:领导打赢南北战争避免了国家分裂;废除奴隶制;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联邦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力。他在位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以及他的治国理念,对美国后来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所以受到美国人民普遍尊重和敬仰,多次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每天来林肯纪念堂瞻仰和表达敬意的人络绎不绝。</h3> <h3>  林肯坐像上方的题词大意是: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h3><h3> 其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包括林肯。只不过射向他的子弹将他的缺点在美国人民心中彻底抹去了。</h3> <h3>  坐像右手侧墙壁上刻有这位总统最著名的演说文稿:葛底斯堡演说。而左侧墙壁上刻有他连任总统时的演说辞。纪念堂下层还设有展览室。</h3> <h3>  高大的立柱与横楣结构设计简约、明快,庄重、大方。</h3> <h3>  纪念堂正对着反思池和华盛顿纪念碑。</h3> <h3>  站在中轴线往东看,反思池和华盛顿纪念碑尽收眼底。而最东端的国会大厦主楼则被华盛顿纪念碑所遮挡。</h3> <h3>  反思池长610米,寓意反思世界战争与和平,反思美国的独立与自由。</h3><h3> 以水为镜反思自我,与中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理念何其相似。太平洋两侧完全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得到高度契合,融会贯通。再一次证明了人类不同种族文化的相通性。然而知之幸也,行之方为贵也,知行合一才是人类思想行为应达到的最高境界。愿中美两国人民互勉。</h3> <h3>  偏离中轴线一点,"躲"在华盛顿纪念碑后面的国会大厦主楼就露出来了。</h3> <h3>  美国即将迎来国庆纪念日,军人仪仗队来到林肯纪念堂前进行仪仗排练。我们有幸近距离观看到这一场景。</h3> <h3>  面对林肯纪念堂列队致军礼。</h3> <h3>  队列操练。</h3> <h3>  游人只要不影操练可以近距离观看、拍照,甚至贴身而过。</h3> <h3>  一名在外围站岗的士兵独自练习持枪操演动作。</h3> <h3>  今天是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纪念日,在朝鲜战争纪念碑前有纪念活动。</h3> <h3>  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刻着朝鲜战争阵亡者的名字。纪念碑前是当年军人的模拟雕像群。</h3><h3> 著名的阿灵顿军人公墓离的也不远,但不在我们的行程中。</h3> <h3>  在导游带领下又参观了越南战争纪念碑。</h3> <h3>  纪念碑上刻着战争阵亡者的名单。</h3> <h3>  有阵亡者家属前来祭奠。</h3> <h3>  军人模拟雕像。</h3> <h3>  美国白宫加强了警戒,游人只能隔着隔离网和宽宽的草坪在远处观望。</h3> <h3>  白宫是美国总统官邸。也是美国政府的代名词。白宫初建于1800年,1814年英美战争中被英军烧损,1817年修复。修复中对火烧过的痕迹用白油漆进行了覆盖,此后才被称为白宫并一直延用至今。两百多年来白宫曾进行过多次修理改建。</h3> <h3>  白宫占地面积不大,仅7.3公倾,整体建筑采用弗吉尼亚白色大理石建成。初建时华盛顿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宽敞、坚固、典雅,不能豪华、宫殿化。但经过历代总统的改建,白宫逐步趋向豪华。</h3><h3> 白宫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第一位入住白宫的不是华盛顿,而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h3><h3> 白宫定期会部分向游人开放,但近些年随着反恐形势严峻,参观审查变的愈加严格。</h3> <h3>  白宫屋顶上站着警戒人员,据说是狙击手。</h3> <h3>  杰弗逊纪念堂,建成于二战中的1943年。托马斯·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他也是对美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一位总统。</h3><h3> 杰弗逊纪念堂是白色大理石圆顶建筑,具有罗马万神殿式建筑风格。</h3> <h3>  华盛顿纪念碑,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1789-1797在位)而建。1884年建成,历时36年。纪念碑为大理石方尖碑,底部呈正方形,宽22.4米,高约169米。碑内有50层铁梯,同时装有电梯,游人可到达顶部通过顶部窗口俯瞰全城及波托马克河两岸风光。</h3><h3> 纪念碑内墙镶嵌着188块捐赠的纪念石,其中一块刻有中文的是清政府所赠。</h3> <h3>  华盛顿纪念碑是华盛顿市最高的人工建筑,周围是大片绿草坪。纪念碑通体白色,简洁明快,庄重大方,像一把利剑直指苍穹。</h3> <h3>  国会大厦,位于中轴线最东端,位于25米高的国会山上,坐东朝西。</h3><h3> 国会大厦于1793年由首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1814年英美战争中曾损毁,以后多次改建扩建,形成目前主楼居中南北两翼(分别为参众两院)分列左右的建筑格局。</h3> <h3>  国会大厦为大理石建筑,通体洁白。主体建筑高约88米,加上两翼全长233米,宽107米。圆顶之上立有一个约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铜像,铜像重约6.36吨。</h3><h3> 华盛顿城市里的所有办公、商业、民居等建筑都被规定不得超过国会大厦的高度。</h3> <h3>  国会大厦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是美国国家象征。美国人还把它看作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权的象征。因此国会大厦在美国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h3> <h3>  在导游倡议下,团友们在国会大厦前合影留念。</h3> <h3>  国家广场内树木葱茏,绿草茵茵,鸽子、松鼠等小动物受到良好的呵护。这些小动物并不怎么怕人,有时还会主动向游客讨要食物。</h3> <h3>  各类志愿者在路边进行义务宣传、服务。</h3> <h3>  这里也是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h3> <h3>  美国商务部。</h3> <h3>  商务部门前的小商贩,他们主要经营旅游纪念品。</h3><h3> 有意思的是,美国最大的商业主管部门和最小的个体商贩摊位会近在咫尺,出现在同一画幅中。</h3> <h3>  反映印第安人生活的雕塑。</h3> <h3>  华盛顿博物馆众多,可惜未列入旅游行程。借着上卫生间的机会,顺便看了一个原住人文化展览。美国的展览馆大多不收费,但要经过比较严格的安检才能进入。</h3> <h3>  印第安人使用的独木小舟。</h3> <h3>  展览馆的穹顶。</h3> <h3>  吃完午饭我们离开华盛顿前往纽约。想想在华盛顿旅游参观实际只有大半天时间,但时间虽短收获还是不小,原来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画面总算亲眼目睹、感受了。</h3><h3> 从华盛顿到纽约有5个小时车程。车窗外的景色没有西部那么丰富多彩,东部主要是平原。</h3><h3> 照片上这些化学罐体上没有"安全第一""注意防火"等标志,而是画着各类广告。其中一个画面中骏马及站在马蹬上的骑士正全力飞奔,像是在与公路上的汽车赛跑。</h3> <h3>  中途又有一次购物,有这时间还不如在华盛顿多看一个景点。即然来了就转转吧,顺便看看东部的商业。</h3> <h3>  商店不少,商店里商品也算丰富,只是购物的人不多。</h3> <h3>  标签上是每磅的售价。肉好像并不便宜。</h3> <h3>  水果是按提篓卖。</h3> <h3>  这样的水塔还是第一次看到。</h3> <h3>  美国的高速公路有些已经显得陈旧,毕竟已经运行了半个多世纪。但新修的还是不错。美国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全国公路网发达。美国人出行一般500公里以下选择汽车,500公里以上选择飞机,乘火车的很少。我们在美国看见的火车大多是货车,美国铁路系统庞大,但已明显老旧。</h3> <h3>  美国电力生产曾长期雄居世界第一。但近几年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双双被中国超过。美国全国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能源分布相对均衡,虽然早已全国联网,但长距离大功率电力输送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因此电网运行电压等级并不很高,目前最高为765千伏,低于中国。而新能源研究、应用及发展在中美两国都方兴未艾。</h3><h3> 耸立在公路旁的高压线路铁塔。</h3> <h3>  这是路途中看到的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导游介绍说这是美国非常先进的一个太阳能电站。可惜离的太远,车速又快,看的不太清楚。</h3> <h3>  傍晚时分抵达纽约。这是我们入住的酒店,位于新泽西,距纽约市区大约有1小时车程。明天将开始本次行程中又一个重头戏-游览纽约。</h3><h3> 详见下篇美国之行9—纽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