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之旅(一)大海印象

一叶知秋

<h3>青岛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个美好的城市。因为提及它,眼前便会出现无边的大海。十几年前,大学毕业暑期,跟随哥哥从上海坐了27个小时的轮船到了青岛。 那时的青岛,市中心没有如今的热闹,海水浴场里也没有如今人头攒动的游泳者,海水蓝而洁净,细细的沙滩上甚至很少有游客的足印,浪花一波一波地冲击着沙滩,而海水退去,沙滩上便是一只、一只又一只的扇贝。几乎没有人的海边,除了哗哗地海浪,除了白色的海鸥,便是绵延的金色沙滩,便是无边无际的大海。眺望远方,唯有蓝蓝的天际与海交融,天地合一的感觉莫非如此。 今年八月末,时令已是初秋,我又再次来到了青岛。火车到达青岛站,是下午一点钟,具有德国文艺复兴风格的火车站门口,不仅有行色匆匆,来来往往的旅客,也有摇着小旗接人的旅行团,更有兜售小商品、地图等的做生意者。虽然青岛火车站始建于1899年,是一座具有经典德式建筑的百年沧桑老站,但是仍然如同多数城市车站那般喧嚣、拥挤、混乱。走出火车站,下午的阳光依然强烈,因为有海边吹来的夹杂着海的气息的风,温度还是适宜的,没有夏末的燥热感。 由车站步行几分钟便可到达青岛著名的景点之一栈桥,在那儿,从未见过大海的游客便可以初识海的风韵,享受海风吹拂发丝的感觉,更可以远望欣赏海中之岛---小青岛,又名琴岛的风姿。由于距离车站太近,人太多,那儿,无论沙滩还是海水,都不太干净,浴场里全是人。我们在宾馆放下行李,便直接驱车来到了离鲁迅公园不远的第一浴场。青岛第一浴场是亚洲最大的沙滩浴场,以坡缓沙细、水清浪静而著称。但是当我们兴冲冲地来此,才发现资料描述的美丽景象几乎不复存在。沙滩,海里,几乎都是人,躺着的,坐着的,游着的,站着的,海水看着较为混浊,但这丝毫不影响第一次见到大海的女儿激动的心情,换上泳衣,套上泳圈,欢天喜地投入到大海的怀抱里。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沙滩,初入大海的女儿,身体随着浪花晃晃悠悠,她开心地笑着,叫着:“妈妈,我喝到海水啦,好咸呐!” 由第一浴场出来,已近黄昏,太阳西斜,强烈的阳光此时变成了五彩的线条,为西边的天空织就了一幅美丽的霞衣,远方林立的高大建筑在霞光中变成了金色,之前还波涛汹涌、热闹喧嚣的大海现在也复归平静,海边静静矗立的巨大褪色礁石此刻在黄昏中也显得肃穆庄严。海水不停地冲向礁石,激起了朵朵白色的浪花,苏轼的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形容于此再也形象不过。沿着依海而建的、曲曲折折的小路信步走着,伴随一路的是“哗哗”地海浪声,触目所及的是淡蓝的无边海面,由海上吹来的风湿润、微咸,袭身,在这个初秋的海边黄昏,有了些许的凉意,凉意如水、如海、如风…… 渐渐地,太阳隐没,天色暗了,风也大了起来,远处的海已经看不清蓝色的边际,只听见海浪击打礁石的声音。礁石上仍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坐在那,静静地,在渐黑的夜色中构成了美丽的剪影。路灯次第地亮了,海对面小餐馆的灯光亮如白昼,越发显得大海的深邃,站在海边的栏杆边,远望大海,并没有想象中的点点星光,海面上连一艘轮船也没有,夜色中的大海黑如墨,海浪的声音也因风势的加大而变得近乎轰鸣了,黄昏下的海,如姑娘,因了霞光温柔多情。黑夜里的海,如汉子,因了夜色狂放不羁。 夜晚的青岛市,凉意袭人。街头是热闹的,大排档,小铺子,广场舞,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元素,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城市几乎都会存在,它实在,平和,因为它体现的是我们平凡人最普通的烟火生活。青岛也无一例外,然而她又是特别的,她几乎是处在大海的怀抱里,她三面环海,无论居住在城市的哪个地方,走不多远,总能听到大海的声音,总能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以及那白雪般的朵朵浪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让多少人记住了,因为它体现的是让人畅想的美景。而这样的生活美景,在青岛人眼里只是平常的日子罢了。这让身居内陆城市的我,唯有羡慕……<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