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美术馆观览改革开放40周年实物展

琴声悠扬

<h3>1978~2018这40年,恰逢是我们这代人从懵懂幼稚的十几岁到历经了知青岁月的磨砺后步入各自人生历练轨迹的成长、成熟直至今天基本完成职业生涯滑入花甲之年的40年。观览着所有布展实物,每一件都能令我们以激动感慨的心情把走过的岁月重新回望梳理一遍……;是啊! 这40年正是我们这代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发展步伐步履坚实地亲历的40年。</h3> <h3>这个立在展厅入口醒目漂亮的不倒翁一定是每个80后出生的孩子们的美好记忆</h3> <h3>太熟悉的许国璋英语教材。一到六册教材包括教师参考用书我的也都在。</h3> <h3>中英街的这个物件,我们至今也保存有。</h3> <h3>离我们不太久远的咖啡杯。</h3> <h3>都是当年很熟悉并信手即可拈来的书籍。</h3> <h3>这张铜版画第一次见识到。</h3> <h3>这种英文打字机,我们也常用到。当时主要是用来打印试卷。当年用蜡纸,然后用油墨一张张地印 。</h3> <h3>中文打字机</h3> <h3>一模一样的不倒翁,我二姐至今还珍藏着。是她女儿以及上世纪80后孩子们的最爱。</h3> <h3>海鸥相机,我们的也还在。</h3> <h3>熟悉的编织图案</h3> <h3>那个年代的家具及摆设</h3> <h3>旅行包的时代变迁。</h3> <h3>80后孩子们熟悉的读物。我们家有不同的版本。</h3> <h3>我们小时候也积攒珍藏过这样的糖纸。每次吃完了糖总把漂亮的糖纸一张张抚平弄展,或置于书中或珍藏于自己床头的抽屉里。</h3> <h3>我们的同龄人可能都会钩织的小包包。</h3> <h3>同龄人特别是知青人的人生转折年。</h3> <h3>1982年侄儿和外甥女出生</h3> <h3>1985年外甥女晓妤出生。1986年年底本人步入人生新一阶段。<br></h3> <h3>1988年女儿出生</h3> <h3>1989年侄女出生</h3> <h3>1995年女儿上小学</h3> <h3>1997年香港回归</h3> <h3>2001年女儿初中</h3> <h3>2004年女儿高中</h3> <h3>2007年女儿高考入学</h3> <h3>2011年女儿大学毕业,秋季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h3> <h3>2013年女儿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h3> <h3>熟悉的太原街头电话亭。</h3> <h3>这是当年学习英语最最得力的工具。这款录音机被当年的我们俗称为砖头块。我的也还在。记得是父亲带我在五一路新华书店120元买的,今天看到这个陈列,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陪伴了我多少年的学习历程以及后来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工具。我今天的英语收获要深深地感谢它啦!</h3> <h3>这是当年由张扬写的很畅销的小说。联想起科学的春天。</h3> <h3>《英语900句》算是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这代人学习英语口语最最推崇和喜欢的本子了。除此之外,更好的本子还有《灵格风教程》、《英语教程》和《Essential English》。</h3> <h3>《灵格风》英语教程。</h3> <h3>《Intermediate English Course》中级英语教程</h3> <h3>《English Course》英语教程(LinguaphoneEnglish Course).</h3> <h3>《Essential English》这是一个纯英音的本子,共有1~4册。很遗憾,手头只剩3、4册两本了,1、2册借出去就没影啦!</h3> <h3>呵!还发现一张陈列的图片中有我们的知青友友程向东呢!太原国际马拉松始于2010年。有幸我们不期而遇地都是那年参加了第一届太马。但他从此,与马拉松深深结缘:2011年,即太马的第二年就一跃开跑半程,2013年开启全程,有一场最辉煌的跑是远赴希腊参加了希腊经典马拉松,成绩斐然。而我从2010年首届后至今却一直徘徊在迷你马拉松项目中。</h3> <h3>2010年参加太马迷你马拉松号码。</h3> <h3>中段3年后,从2014年又开始连续4年的太马参赛号。<br></h3> <p class="ql-block">  建议大家也抽空去看看吧! 尤其我们同龄的人们!因为这40年正好是我们步履坚实地亲历的40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