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论语》第十九篇第二十二句。</h3> <h3>【原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
【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文王武王之道,并没失传,还在人间。贤人能了解其中的大道理,不贤的人只能了解其中的小道理。到处都有文武之道。孔子处处都学,哪有固定的老师?<br></h3> <h3>李里老师《论语》讲义:</h3><h3><br></h3><h3> 孔子学什么?就是学先王之道,而且孔子没有固定的老师,只要是有所长的人他都学,这就是前面讲的向群体学习。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访乐于苌弘、问官于郯子、学琴于师襄。这也是为什么孔子能学集大成,成为他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的原因吧。子贡向我们透露了孔子之学,一方面是对先王圣贤之道的传承,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孔子是既有道又有学。</h3> <h3>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h3><h3><br></h3><h3> 孔夫子不管对于哪一样中国文化的精神,样样他都有,如果问他的老师是哪一位,那是没有的,谁有长处,他就跟谁学,所以无常师。没有认定跟一个人学。哪一门有所长,他就学哪一门。后来唐代韩愈“师说”的观念,也由此而发挥。</h3> <h3>感想:</h3><h3><br></h3><h3> 子贡很敬仰孔子的学问,所以我们可以从子贡的话中进一步了解孔子,这段话更让我们感受到孔子的好学与渊博,引人深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