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温州足迹

子非鱼

<h3>作为一名温州人 每天穿梭在温州城 你有为它驻足过吗? 咱们的温州啊 其实是座有记忆的历史古城 趁这个漫长的假期 让我们来场探寻温州足迹吧 今起 一群可爱的一年级同学就带大家逛逛咱们温州城 体味这座城市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br></h3> <h3>7月15日:隐身在家门口的名人纪念馆</h3><h3> 这一天,太阳似乎成心想要给我们一个下马威,火辣辣地令人不想挪步,五马街起步,我们踩着温州古城地图的印迹,细细数着古城温州到底有多少座桥,可却怎么都数不清楚,我们只好作罢。</h3><h3> </h3><h3><br></h3><h3> </h3> <h3>继续前进,顶着烈日步行半小时,到达谢灵运纪念馆。谢灵运于东晋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携眷来郡。他在温任职期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山水诗篇。温州的山水与人文环境为谢灵运提供了最佳的创作条件,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谢灵运被尊为我国山水诗鼻祖,温州也因此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h3> <h3>  时近10点,太阳越发火辣,最初的兴奋劲儿已经荡然无存,支持我们继续前行的就是那薄弱的意志力,好在一路我们虽然稍有怨言,但却一直熬了下来。第四站我们来到了谯楼。谯楼风雨千余载,历经磨难,印证了温州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一座承载2000余年历史的古城。</h3> <h3>  接着我们来到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百里坊马氏家族,是温州文化家族世代传承的典型。自明末清初以来,马氏家族十几代人不懈砥砺,文风昌盛,业绩煌煌,蜚声国内外。艺术馆的主楼和庭院,具有浓郁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馆内的10个展示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家族的艺术成就。<br></h3> <h3>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郑振铎纪念馆,郑振铎先生是现代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代表人物,是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新中国首任的文物局局长。</h3> <h3>7月22日:追寻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h3><h3> 那一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半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永昌堡的城墙之下。</h3><h3> 永昌堡,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明代,温州沿海备受倭寇侵犯,永强抗倭首领王沛、王德叔侄牺牲。后王叔果、叔呆兄弟发起修建此堡以抗倭。城堡呈长方形,南北长738米,东西阔445米,周长2366米,城墙高8米,基阔4米。用石块斜垒,中夯土。城外环护城河,城内凿有二渠,居民分住渠之两岸,井然可观。该城墙已部分残缺。1982年修复南北城门两旁城垛及城楼。2001年06月25日,永昌堡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 <h3>  </h3> <h3>  顶着烈日,我们来到了永昌堡博物馆,450年前,身在京城为官的王叔果时刻牵挂着家乡,他写下了“栖乌惊补丁,旅雁欲何依……家山千里隔,几在梦中归”的诗句,表达回乡和家乡父老并肩抗击倭寇的心愿。450年后的今天,金戈铁马的岁月已经烟消云散,而这些优美的诗句,仿佛把我们带回明朝的那片时空,抗倭英雄气壮山河的形象,勾起我们对那个风云激荡年代的追怀。   阳光下,永昌堡显得格外威严雄伟。它像保佑一方太平的守护神,坚定地向东海眺望。</h3> <h3>  王氏宗祠,让我们感受到了王氏家族严谨的家风学风。正是这样的家学渊源,永昌堡人才辈出。在这片面积仅0.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50年来人才辈出,走出了进士13人、状元1人、传胪1人、副榜4人,举人30人、庠生900多人。在现当代,涌现出教授、博士等众多高级人才,如戏曲学家王季思教授、茶叶专家王振恒教授、电机工程学专家王国松教授等。</h3> <h3>  在“敦伦”学堂,我们学习了对联: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参天地道冠古今。横批师表常尊</h3> <h3>7.29温州市城市规划展示中心</h3><h3> </h3> <h3>  温州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是温州的"城市之窗",是我市城市建设和规划对外宣传的一个平台,是接待中外来宾的重要场所。它用详实的资料回顾温州城市发展的历史,用丰富的信息传递温州城市蕴含的独特魅力,用形象的语言展现温州建设的特色,用生动的形式描述温州未来的宏伟蓝图。 <br></h3> <h3>  温州市城市规划展示馆还是我市"阳光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了解城市规划、参与城市规划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城市的认同感、荣誉感与归宿感。同时,温州城市规划展示馆也是城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和市民、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年接待参观人数约2万人次。</h3> <h3>  虚拟仿真城市漫游厅。运用虚拟现实的高新技术在环绕大屏幕上演示温州城市重要区域规划前景,通过对城市规划意向及实景的仿真演示,使参观者沉浸在虚拟的三维仿真城市空间中,进行交互式的漫游,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领略这座现代城市未来发展焦点地区的盎然生机,它是国内目前比较先进的运用于展示馆的大型虚拟演示系统。</h3> <h3>8.5:千年纸山诗画泽雅 走进传承千载的纸农生活</h3><h3> 泽雅,泽为水,雅为美,是一个多秀水之处。让泽雅闻名于世的不是泽雅山水,而是延续千年不变的传统造纸文化。水碓捣刷,纸槽捞纸,72道繁琐的手工工艺,泽雅传统造纸被誉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h3><h3><br></h3> <h3>  在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内,我们认真听取了讲解员阿姨关于纸山历史,造纸工艺的介绍。这共同探究纸的前世今生,领略纸山文化魅力。<br></h3> <h3>  在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造纸曾经是泽雅大部分山民的终生事业,几经兴盛后,机器代替了手工。现如今,“屏纸生产能养家”已经是一句老掉牙的口号了,又苦又累,挣的钱仅能糊口的活儿只能被经济浪潮推来的泥沙掩埋掉。</h3> <h3>  纸山展示馆展示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包括早期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材料的演变、温州造纸、泽雅传统造纸和指南针计划等内容,让我们对纸的前世今生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知。<br></h3> <h3>  从展馆出来,左侧是一个传统造纸体验基地。传统造纸体验基地无疑是整个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基地里,一个个腌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h3> <h3>  泽雅山清水秀,吃过地道农家菜后,我们便迫不及待投入水的怀抱。清凉的水一下子就赶跑了夏天的燥热。刚开始,我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在水里摸索着,渐渐的,胆子大起来,我们开始往水深处走去,甚至穿过狭小的溪流来到对岸去捉鱼,可惜,鱼儿们机灵得很,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空手而归。</h3> <h3>  8.12亲近剪纸,走进非遗世界</h3><h3> 这一次,我们走进温州剪纸非遗传承人、温州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朱铭的工作室,了解温州剪纸技艺的历史和种类,体验非遗文化和活动,体验几种入门折法和剪纸。<br></h3> <h3>我们专注的小眼神,你看到了吗?</h3> <h3>  今天的活动,老师超级给力,变戏法似的搬出一老物件,小的听得格外认真,看得更是入迷,旁听的家长也是收获满满……</h3> <h3>探寻温州足迹👣就此收官 感谢亲们一路走来的陪伴 感谢小朋友们的全勤参与 通过活动你们收获了友情、学会了团结友爱、体会了烈日下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了解了温州风情民俗 、明白了世界并非惟我独尊、懂得了稍许人生道理……… 这个酷暑,你们的付出已悄悄给了你们相应的回报; 游走中的汗水💦让你们体味温州这座历史名城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让你们学会了成长…… 早上的分别让你们恋恋不舍 就连嘻嘻哈哈的二货垚垚都发出感叹:怎么就这样结束了🔚 终点即为起点 亲爱的孩子们,希望你们二年级用心学习,明年我们再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