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随笔

秋水长天

<h3>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h3><h3>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h3><h3> 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是枯水期,看不到湘江与漓江之水迢迢而来的壮观景象。却看到了裸露的历经两千多年流水冲击的灵渠,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智慧老者,依然沉默坚定地守护着大地苍生。</h3><h3> 灵渠成,天下统。站在灵渠分水坝上,望着此刻安宁祥和的水面,我仿佛穿越回到秦皇故地,成千上万的先人们正在用智慧和心血建造这一伟大工程。然后,舟楫浩荡,千军万马的军需粮草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战鼓声声,战旗猎猎,战马奔腾的古战场。秦皇朝大军无后顾之忧,横扫天下,所向披靡,完成大统。</h3> <h3>  当看到水街码头几个字时,我心里直嘀咕:“不会吧?这么小的码头,也太小了,会不会搞错?” 儿子在码头转了一下,满脸疑惑地凑过来对我说:“老妈,你确定我们要乘船游这条水沟吗?” 我一下笑出声来。站在灵渠边看,眼前确实似一条水沟无疑,毕竟老家门前的那条清澈小溪比这大很多。可是之前在景点门口,看到“寻秦之旅”时,一下子被这个怀古又浪漫的名字拔动心弦,已买了票,还请了弹古筝的美女,现若不游,岂不可惜了那几张老毛。知道儿子有点揶揄我的味道,之前他反对买船票,而我却坚持要买,他现在是有先见之明的得意。 “说什么水沟,是寻秦之旅,自己没一点浪漫细胞,别瞎说。”我偷笑着,蹬蹬上了船。 也许是枯水期,游客较少,另有三个游客和我们同船。儿子悄悄说,又有几个上当受骗的。我瞪了他一眼,却又笑了。 可是,水拔船行,小船荡悠悠,浮舟水上,水质如此清澈,水草嫩绿,摇曳着柔软的腰肢曼妙舞蹈。古树苍劲,依然翠绿,清晰地倒映在如镜的水中,好似一幅徐徐打开的美丽画卷。古筝美女轻拔古筝,筝曲淙淙,似水流淌,轻轻划入心房。所有的感觉都变了,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不再说话。我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与美丽。 <br></h3> <h3>  听古筝美女解说,我才后知后觉地如道,这条远看似一条小水沟的水渠,就是秦皇朝时修建,悠悠流淌了两千年,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秦堤。这条水渠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现在以至将来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h3><h3> 不学历史,不懂历史,轻视历史,真的是对我们民族创造的渊远流长历史文化的一种亵渎。</h3><h3> 我为自己还有儿子之前的浅薄之见感到羞愧。</h3><h3> 旅途中,丰富见识,且行且悟,且悟且行,就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也是旅行的意义吧。</h3> <h3>  一桥飞渡,倒映水中央,多像一双眼含秋波的大眼睛。</h3> <h3>  这座美龄桥,据说是1941年8月,蒋介石曾偕夫人宋美龄游览灵渠。那时候这里还是一座木桥,宋美龄过桥时鞋跟被夹住,回去之后就拔款专修了此桥。</h3><h3> 所以我们老百姓才多么迫切地希望领导多多体察民情。</h3> 灵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慢慢品读。<div><h3><br></h3><h3><br></h3><h3><br></h3><h3> 后记: 把之前的远行用文字记录下来。人总是容易健忘,再美好的记忆,在烟火日子里,也慢慢消淡,有一天令人心惊地发现,那么美好的事物竟然忘得七零八落。</h3><h3><br></h3><h3><br></h3><h3><br></h3></div>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