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任正非痛批新员工神经病说起

泠风思语

<h3>文图原创:高英</h3><h3><br></h3><h3></h3><h3><br></h3><h3>据网络报道曾经有个北大毕业生刚入职华为一个月,就给总裁任正非写了万言书大谈发展战略,任正非看后批示:“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h3><h3><br></h3><h3>有人解读说这是因为新人刚进入单位没有资格指手划脚,有道理。可是,还有人爆料说,这并不是任正非所收到的第一份新员工所献的“万言书”。有位延俊华博士从清华毕业进入到华为,写下过给华为总裁的另外一份万言书《千里奔华为》,结果却是连升三级。</h3><h3><br></h3><h3>这不由让人沉思:两位中国顶尖高等学府毕业的高材生,同样在还是华为新员工的情况下同样上了“万言书”,这结局却有天壤之别,究竟是为什么?</h3><h3><br></h3><h3>作为局外人,我们不知道这两个事件的内部细节,因而不便多说。不过,即使是把这两件事当成职场故事来看,也会让人看出一些端倪,有所收获。</h3><h3><br></h3><h3>给任正非上万言书的两个人都是出身名校,都是在还属于新员工身份的时候上了万言书,几乎没什么差异。另外,这两份万言书都得到了任正非的批示,说明任正非本人都仔细阅读过,没有偏袒之嫌。</h3><h3><br></h3><h3>两位华为新员工上万言书的过程没什么迥异,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元芳,你怎么看?假如把大侦探福尔摩斯请来,想必他会冷笑一声说:“很简单,任总是看万言书的内容而定!”</h3><h3><br></h3><h3>对,就是这样,问题不在于上万言书的人是不是新员工和究竟是谁,而是要看万言书的内容是否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对华为的发展有没有实际指导意义。任正非的头脑可是十分清醒。</h3><h3><br></h3> <h3><br></h3><h3>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工作过的一个单位,可以容纳下属意见,无论新人还是旧人尽可以反映意见。一次老总突然光临我们的办公室,给我们开了个临时会议,并强调说:“以后谁提意见,谁就附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h3><h3><br></h3><h3>我听了那叫一个茫然。作为普通员工,一旦发现单位有问题就能反映上去,已经相当不错,怎么还要写解决方案?</h3><h3><br></h3><h3>我不由心中嘀咕:第一,我们要知道怎么解决或是能够解决,还需要找领导反映问题?第二,普通员工都能提供解决方案,那要领导干嘛,是不是老板太懒?</h3><h3><br></h3><h3>过了好些年,又经历了些现实的磨砺,我才终于领会了那位老总的用意。首先,给单位提意见,不等同于提建议,许多人会把抱怨当成了意见;其次,假如一个人在提意见的时候还有解决方案,无论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对所反映的问题有所考察,有所深入,不是胡乱评判。</h3><h3><br></h3><h3>想通这一点之后,我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在做人素养方面也有所提升。</h3><h3><br></h3><h3>应该说,无论在哪个单位,都是抱怨人人会说,意见人人能提,可是真正能够正视工作现实,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的人却罕见——一个单位要获得长足发展,最需要的恰恰是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h3><h3><br></h3><h3>那么,怎样才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呢?简单地说,就是只有在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而你又是该问题的行家(至少专业一些),还能顾大局懂发展,才可以去指出问题症结所在,并附上自己的解决方案。</h3><h3><br></h3><h3>因此,一个人在单位上,不提意见则已,一旦提应该就是有助于单位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否则,就闭嘴吧!因为一味的抱怨和盲目的批判只会干扰单位的正常发展,没有哪一个老板会喜欢。</h3><h3><br></h3><h3><br></h3><h3></h3><h5>写于2018年8月13日下午,首发于美篇,作者为美篇签约作者。</h5><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hbteug4?share_from=self&amp;v=4.5.2&amp;share_user_mpuuid=2e0fb288b6d57bcd2cf15a2c6ebc8d88"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父母与子女,并非渐行渐远</a><br></h3> <h5>高英的联系邮箱:2799286270@qq.com,欢迎关注公众号“高英的南山家园”。本文系原创作品,转载必须注明原创作者高英,否则将被视为侵权行为。</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