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笨笨聪(陈翀)</h3><h3>图:蝴蝶夫人</h3> <h3><b>D2: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周边</b></h3> <h3><b>达坂城:想象的落差</b></h3><h3> 来新疆的第一天旅游,就在紧张的走马观花的节奏中结束了,大家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仍觉得意犹未尽,好在在去乌鲁木齐的路途上有个魅惑人的达坂城。</h3><h3> <br></h3> <h3> 想当年,西部情歌王王洛宾的一首《达坂城的姑娘》,曾将许多年轻的小伙儿唱得如痴如醉,恨不能像远行的大雁,身插双翅飞到达坂城去,取回那带着嫁妆,“辫子粗又长”的漂亮姑娘。</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当时,我们正值两小无猜时,却对这首欢快,动听的爱情歌曲产生了感情,整天嘴里哼个不停。如今,顺道路过达坂城,如不进去溜达一下,好好瞅瞅那些漂亮的维族姑娘一眼,岂不是虚枉此行,后悔莫及?<br></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想到这时,便与开车的老D一阵耳语,彼此的心灵默契便火花闪亮,他油门一加,动力十足的车子便如轻盈的飞燕奔那而去。</h3><h3> <br></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早已心驰神往的我,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情不自禁地哼着:“达坂城的姑娘美呀,辫子粗又长,达坂城的姑娘美呀,辫子粗又长......”</h3> <h3> 车进达坂城时,天已一片灰黑。我心里窃喜:正好能借故在此住上一宿,明天一早,满城美若天仙的姑娘就会蝴蝶般地扑面而来。车行驶在达坂城市区的街道上,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达坂城不知是在进行电路维修,还是咋滴,整个城市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宽阔的街道上少有车辆与行人,偶尔有条路上点着路灯,但也跟萤火虫似的昏暗,而沿街的门面房绝大多数都关着门。这让我们很是纳闷。<br></h3> <h3>达坂城古镇(图片来自网络)</h3> <h3> 我们在街上转了两圈,仅看见一家门脸很小的旅店,且没见着一家饭店。如此情景,我的心突然间掉进了冰桶——拔凉拔凉的。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捧着一颗凉透的心,牵着满腔的失望与绝望——因为这一别,不知要等到何年才能相见。男人的秘密是不能让女人们发现的,我们假装啥事都没发生,趁着暗夜向乌鲁木齐驶去。<br></h3> <h3>达坂城风力发电</h3> <h3><b>大巴扎里寻宝</b><br></h3> <h3> 乌鲁木齐地处新疆的中心,是座现代化的城市,但就旅游而言,城市没有著名景点,但却是异域购物的天堂,城里有许多集市叫“巴扎‘’。<br></h3> <h3> 一讲到大巴扎,开心果顿时眉飞色舞起来:“里面全是西部特产,枣大得像鸡蛋,葡萄干比蚕豆还大,”她用手比划着,神情异常夸张,“还有各种好看的丝巾、围巾、珠宝等手工艺品。”撩的每个人心里直痒痒。<br></h3> <h3> 吃罢早饭,在开心果的怂恿下,我们去了乌市中心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这个市场是一幢颇有规模、四五层高的建筑,里面宽敞明亮,店铺与摊位相结合,货架上品种齐全,琳琅满目。<br></h3> <h3> 进店后,开心果便如数家珍介绍着:一楼主要经营针织服装、皮具、地毯、珠宝及工艺品;二楼则是以土特产品为主;三楼则是中亚商人开的门店,经营的也多是本国产品。</h3> <h3> 她说得绘声绘色,这里东西民族风格浓郁,制作工艺考究,色彩明媚艳丽,粗犷而不失细腻,无论是女人喜欢的头巾,还是男人中意的刀具。</h3> <h3> 也许刚过完国庆长假,这里游客稀少,生意也清淡许多。但对我们却是到此一游的好机会。</h3> <h3>艾德莱斯绸</h3> <h3> 正巧,我们来到一家以经营围巾为主的店铺,好客的店家热情向我们介绍着围巾的花色品种,如这几年流行的巴丹木、雪莲花和艾德莱丝绸等,尤其是后者的纹样,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的宗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其色彩绚丽,图案细腻严谨,黑白虚实分明,纹饰粗犷大气。</h3> <h3> 维族女人钟情围巾就像内地女人喜欢鞋子一样,她们认为围巾是“百搭型”的饰物,能与发型、服装、饰物、季节等相结合,进行有机搭配,呈现出绚丽多姿的个性效果。<br></h3> <h3> 在MM们热切请求下,女主人从中拿出色彩各异的围巾,一边折叠讲解,一边“秀”着,模特般动作出神入化,尤其是她那双深邃的眼睛,带着深情地回眸一笑,差点就将我电晕了过去。她魅惑的“气场”诱的大家,心甘情愿掏出大把银子,差点把她店铺的围巾“洗劫”一空。</h3> <h3>美女不让拍偷拍了一张</h3> <h3> 纯手工制作的刀具,表面粗犷,彰显阳刚大气,局部细腻,隐含身份高贵,是男人青睐之物。若不是还要远行,怕携带不便的话,像猫抓一样难受,看直眼的老Z早就出手了。</h3> <h3>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想起还要赶路之事,我赶紧撵鸭子似地将大家轰出了大巴扎。<br></h3> <h3><b>天池:上帝的眼泪</b></h3><h3><b></b> 从市场出来,正好路过一烤馕摊,一位维族小伙正用铲夹往外夹炉内烤好的馕。很是好奇,问价得知:小的一块钱,大的两块。<br></h3> <h3> 新疆的馕与内地烧饼的做法差不多,都是烤出来的。只是形状是圆的,更厚一些而已。为了尝鲜和解决午饭,我们一下买了不少,这样,即便跑到天边,也不担心肚子闹革命了。<br></h3> <h3> 大名鼎鼎的天池,位于天山主峰博格峰北侧,海拔1900多米,系高山融雪而成,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保护风景名胜区,亦是5A景区。距乌市仅有100多公里。经一个多小时,我们一路顺风,来到天池的脚下。<br></h3> <h3> 很有耐心的摆渡车,半小时都不走,直到满员后才开跋。而挂在车前的电视却在“午休”,梦中的喇叭却说着“呓语”,什么“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开石”、“定海神针”......这种零质量的服务犹如噪音,不开还能让人落得耳根清静。</h3> <h3> 数年前的冬季,我们去九寨沟游玩,游客虽不很多,但摆渡车川流不息,车上还配有导游,介绍九寨的来历和风土人情。中途转点乘车时,大巴上电视图文并茂向你介绍游过的景点,即刻记忆犹新,印象深刻。<br></h3> <h3> 终于到达了天池。我冲下车子,就猴子般跃上一块石蹲,居高眺望。<br></h3><h3> 秋天的明媚阳光照得一池碧水晶莹剔透。“哦——,这哪里是天池,分明就是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高耸于天池前方的三座雪山,像洁白玉叶嵌在宝石边缘,衬的它更加清纯亮丽,诱人聚焦凝眸,心旷神怡。</h3> <h3> 天池又称瑶池。传说3000多年前,西山王母娘娘在此举行蟠桃盛会,邀请各路神仙来此聚会,唯独忘了邀请天池水怪。在蟠会这天,水怪们兴风作浪,搅得蟠桃会天翻地覆,浊浪滔天,让西山王母颜面丢尽。她怒不可恶,咬牙切齿,拔下云鬓碧簪,丢入水中,这才镇住水怪,使盛会得以进行。<br></h3> <h3> 临池细瞧,湖水清澈,清亮如镜,将周边的雪峰、群山、绿树、蓝天、白云全都倒映其中,好似一幅生动浪漫的如画美景。</h3> <h3> 此时,一艘游船划破宁静的湖面向远方驶去,在偌大的湖里,那红色的游轮却像一枚红枫的落叶,给这宝石般的水面增添了一抹诱人的色彩,使之更加生动而有情趣了。<br></h3> <h3> 这里已是深秋时节,高大的云杉早已脱去绿色的衣衫,披上了一身的赭黄,远远望去,像一座座被岁月剥蚀的宝塔,在太阳的透视下,斑斑驳驳。这种凋敝穿越时空,带着远古沧桑的韵味,给人以无限遐想。<br></h3> <h3> 和着凉爽的秋风,踏着浓郁的秋色,远道而来的我们,渴望能饱览天池更多的美景,与那些娓娓道来的动人传说来一次亲密邂逅......</h3><h3> 但不幸的我们却以遗憾告终。返回的路上,失望之极的游客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门票一分不差,服务缩水趋零,太差。”<br></h3> <h3> 此时,一对情侣模样的年轻人颇有不满地说:“这景观与服务,比可可托海差远了。”“是吗?”我搭讪问着。“比这漂亮十倍。”他回答:“那可是货真价实的5A景区。”说完,竟还竖起夸赞的拇指,女朋友也跟着频频点头。</h3> <h3> 原来,他俩昨天就在可可托海。既然有如此美好的风景,不去岂不可惜?!于是,我们临时动议:去可可托海。导航一查,此景点在阿勒泰的富蕴县附近,离此约400多公里。“现在就走。”我正在犹豫,老Z却发话了,他油门一踩,便寻加油站去了。</h3> <h3><b>夜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b></h3><h3> </h3><h3><br></h3><h3> 可可托海位于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要穿过古尔班通古特(蒙古语:野猪出没的地方)沙漠的一角才能到达。<br></h3> <h3> 该沙漠位于准格尔盆地中央,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从来没有在沙漠中行走的我们,对此次的穿行格外重视,先是到加油站将油箱加满,然后,又备足饮料和食品,老D还十分郑重地将车子重新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h3> <h3> 新疆的国道是“三横四纵”,我们原先走过的312国道,路况非常之好,而目前行驶在向北的216国道上,道路也是十分的平坦、宽阔。</h3> <h3> 在没有进入沙漠前,道路两边牧草丰盛,牛羊颇多,路上总能遇到赶着许多牛羊与马匹的牧民。</h3><h3> 如今的牧羊人,绝大多数已不是“马背上的民族”了,他们骑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托摩车,背后驮着帐篷,进行放牧、转场,辛苦程度与父辈们相比要减轻了许多。</h3> <h3> 听说这条公路上能见到野马、黄羊等诸多保护动物,而沿路的牌子上也时常警示提醒:小心野生动物出没。这一下就调动了我的情绪,隔着车窗,猎狗般地瞪大眼睛,想趁着黑夜未来之时,发现一些野兽们的蛛丝马迹。可是,一两个小时过去了,仍未瞅到猎物的半点行踪,不免有点沮丧。<br></h3> <h3> 已是晚上八点多了,太阳还悬在半空,聚光灯似的光芒照在车前玻璃上,刺得人睁不开眼睛,逼着老D不得不放下遮阳板,身子紧贴椅背,正襟危坐地开着车。</h3> <h3> 天终于全黑了下来,我们的车子也进入了荒凉的沙漠,起初还能隐隐约约看见外面的一丝影子,但渐渐地天空就像泼了墨汁,漆黑一片,即使是打着灯光,也很难照亮十米以外的道路。</h3> <h3> 通向富蕴县的道路正在大建设之中,到处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车子走在上面如同过独木桥一般艰难,稍有不慎,就会刮到底盘。这如老牛拖破车的速度,仍要走走停停,一二十公里的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h3><h3> 正当我们终于完成这段“长征”,刚准备松口气时,黝黑的公路上突然“异峰凸起”。惊得老D又打方向,又猛踩刹车的。当化险为夷后,透过灯光,这才看清:一峰野骆驼打劫式的正横在道上。</h3><h3> 临近深夜12,我们终于落脚在富蕴县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