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故事会——军旅往事《我的参战记忆》(三)前线征召 急赴龙州

齐佑田

<h1> </h1><h1> </h1><h1><br></h1><h1> 二月九号上午罗佑生连长带领第一梯队的战友们出发奔向了龙州前线,我台和另外几个台没有随大部队行动,而是留在了青山机务站,随时待命。可是到了十号,第二梯队的几个台接到通知,到二营集结待命,准备去前线,我台还不属于第二梯队,好郁闷,去前线还没我台的份。至此,二连留在青山机务站就没多少人了,包括我在内有十三个老报务员,还有二十一名新报务员。我们这些老报务员既能从事双边带电台工作,又能从事单边带电台工作。</h1><h1> 我是七五年学习的双边带通信技术,在通信团集训队,练习用手抄报和用手键发报,时间近十个月,集训队毕业后分到了一营二连,到七七年由于通信技术的改进,我们台和一部分台改为单边带电台,从练习打字开始,用电传收发电报,训练中感觉用电传收发报,机器的抗干扰能力差一些,干扰强的时侯就会乱码,不如双边带用手来抄报。这次由于战争的需要,我们十三个老报务员,又全部改用双边带电台,分为了四个双边带台,准备在青山机务站,接替通信总站的通信联络。但是,我已经两年不在双边带电台工作了,估计用手键发报会有些困难,有困难也必须想办法克服,不管怎样,一定抓紧时间恢复训练,适应双边带电台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中想方设法,多练习,多动脑筋,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通信任务。</h1><h1> 留在后方心里很难过,感觉不是滋味,心情比较郁闷,可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是为了打胜仗,一切为了打胜仗。留在青山机务站的任务也是艰巨的,除了上机工作,还要带新报务员,再说战争的胜利是靠各方面有机配合,所以告诫自己,在后边也要踏下心来,不能因为没能参加一、二梯队、没能上前线而闹情绪,影响今后的工作。</h1><h1> 我台按照上级的要求做着各种准备,二月十一号上午,当我台在一号坑道前边选好地形,架设天线时,崔凯副团长过来告诉我们,让我们停止天线架设,并立即交待了任务,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到前线去,一听说去前线,我当时的心情别提多高兴了,真是谢天谢地,终于可以和二连的战友们一起战斗了,我也能上前线了,上前线的愿望实现了,当兵几年能赶上打仗机会难得,要珍惜这样的机会,要经得起战火的考验。我们赶紧收拾好装备,下午二点我台赶到了二营住地罗村报到。</h1><h1> 第二天下起了小雨,我们和二营组成的车队向边境出发了,一路上战友们情绪高昂,都很兴奋,心早已飞到了龙州,飞到了龙州前线。早春二月,天气有些寒冷,但我们参战的心是火热的,后来雨越下越大,但也不能阻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车队奔驰向前,感觉这路怎么这么远,怎么还没到呀,着急的心可想而知。当车队行驶到了一个叫板利的地方,停在了一个交叉路口,我台与二营的车队分开,二营的车队开往宁明方向,我台单独向龙州边陲小城驶去。</h1><h1> 从板利到龙州的路上,我台的车飞驰向前,从车里往外望,可以看出,越是离龙州近越可以看到更多的部队在做各种准备。路过龙 州县城的时侯,只见大街上来来往往、匆匆忙忙的军人,军车,有治安巡逻的民兵,龙州县城周围,集结着许多部队,有空军、导弹部队,有炮兵、坦克兵、装甲兵,更多的是步兵。可见大兵压境,形势是吃紧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战争一触即发。</h1><h1> </h1><h1> </h1> <p class="ql-block">   二连一台战友在前线</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黄镜全 彭中书 梁启松</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李复员 周立贵 罗佑生</p> <p class="ql-block"> 二连二台战友在前线</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孙建华 罗佑生 曾进恒</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董学勇 冯 枝 叶康保</p> <h1> </h1><h1> 我们没在县城停留,继续向二连的驻地进发,从龙州去板曲的路上,看到路边有的山包上挖了许多的大坑,我们猜想是不是安放死亡烈士的地方,看到挖出的全是红红的土,就像是鲜红的血,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情是沉重的,这场战争下来,不知有多少军人会埋在这里,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革命军人就要有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精忠报国,为国家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我连的临时营地在龙州县城西北方向的一个地方机务站(板曲机务站),离县城约30公里,离中越边境不到30公里。我们在板曲附近,打听道路,当地人方言听不清楚,都不知道这个机务站,当地的民兵见我们打听机务站,因为这里有重要的通信设施,便上前盘问我们,怀疑我们是来搞破坏的或是越南特工,好在解释明白了,我们是真正的军人,是来前线打仗的。</h1><h1> 由于机务站在一个山沟里,只有一条小路进去,路两边都是小树林,灌木丛,不注意很难找到路口,我们在附近来回走了两趟,正在寻找路口的时侯,发现一个路口站着我连二台的孙建华主任在等候我们。我们总算找到家了,孙主任带着我们开车一会就到了连队的营地,在营地周围看见我连的一辆辆电台车,每辆车都进行了伪装,要不是露在外边的天线,根本看不出有一只部队隐藏于此,我连在此组建了前指通信队正严阵以待,已做好战前准备。</h1><h1> 连队对我台的及时到来给予了肯定,我们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终于又和大部队在一起战斗了。连队的所有人员都住进了一个半山腰的山洞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直通洞口,山洞非常宽阔,当时也没心情去欣赏里面的美景,感觉就像一个大锅扣在那里,有几十米高,长宽各有几十米,几十号人住在里面,里面不觉得闷,因为在洞的另一侧很高的地方有一个大的洞口,从上面能照射下阳光,下面是悬崖,根本没有人能从那里上来,十分安全。连队所有人员除了站岗担任警戒任务的人外都住在山洞里,连里明确了纪律,不允许走出警戒区,随时待命,没事就在山洞里休息。当晚我们台几个人就在山洞里和全连同志一起度过的,地当床,找一个平坦的地方铺上稻草,再放上被褥就可以睡觉了。</h1><h1> </h1> <p class="ql-block">通往半山腰山洞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当时住的山洞</p> <p class="ql-block"> 二连三台战友在前线</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刘永厚 贺泽湘 黄 伟</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邓年根 王炳德 罗佑生</p> <p class="ql-block"> 二连四台战友在前线</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张建国 潘天球 贺显庭</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罗佑生 刘庆旺 张爱华</p> <h1> </h1><h1> </h1><h1><br></h1><h1> 一觉醒来是二月十三号,早上四点多钟,我们起床打好背包,又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没过多久,连里把我台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广州军区通信兵部董亚文副科长宣布了一项命令,交给我台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跟随广州军区5号首长去前线,保障他的通信指挥(后来才知道5号首长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并做了几点指示,林育文副团长、杜正前营长、罗佑生连长都在,对我们这次行动非常重视,一再叮咛,一定要想办法完成任务,任务是艰巨的,也是非常光荣的,首长和战友们在等待着我们的胜利消息,并且有可能出国作战,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情况,不管怎样,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颗红心献祖国,不达目的心不甘。<br> 给我们交待任务后,连里紧急集合,全连举行了出国作战宣示仪式,严肃而庄重,让我们举起右手向国旗宣示。同时罗连长宣布了出国作战命令,大意是:中央军委做出了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决定,我们要坚决拥护,能参加这次自卫反击作战是光荣的,要求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祖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奋勇杀敌,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另外还明确了战场纪律,身上不准带有书信等文字性东西和家人朋友的照片,担心这些东西落在敌人手里,造成不必要麻烦,保护好电台和随身的武器弹药,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从现在起进入临战状态,不允许写信告诉家人。出国作战命令宣布完毕以后,大家都很严肃,非常清楚,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是当英雄还是当狗熊战场上见了。然后连里组织给每个人都剃了光头,便于受伤包扎,配发了子弹,司机和电工都是冲锋枪每人200发子弹,报务员都是手枪每人60发子弹。我们台按连里的要求整理好行装后,立即驱车赶到42军无线连,有新的任务等待着我们。</h1> <p class="ql-block"> 二连八台战友在前线</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巫江平 黄 伟 宋秦生</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梁大发 黄生富 罗佑生 韩保臣</p> <p class="ql-block"> 二连十台战友在前线</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罗佑生 吴兴国 周菊秋</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蔡国初 高纪安 楚守仁</p> <p class="ql-block">   二连收信台战友在前线</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赵瑞辉 赖志超 崔建国</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尤贞超 罗佑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