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诗一样的童年

村东大官人

<h3><h5>1973年晚秋,我的故事开始了!</h5> <h5>我出生在一个中国地图上用放大镜都找不到的鱼米之村——云南•罗平•以洪。我13岁以前的岁月在这里如诗一样流淌!</h5> <h5>远去的往事很多已经模糊,可能是因为自己刚刚开始记事记不牢,或者那些事情于我不太重要容易让人淡忘。但对我有影响的人和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h5> </h3><h5>我家住在以洪村去往斗普村之间的一座小山脚下。这里的人们都称这里“马街(gāi)子”,可能这里曾经是卖马的场所或者其他原因,到现在也没人给我一个确切的说法。生活了一些年后,我和家人惜别了朝夕相处的乡亲、惜别了低矮的茅草房、惜别了童年的玩伴和有纯美诗意的故乡。虽然生活在这里的时间不算太长,可这里逝去的曾经却是我人生记忆最难忘(也不愿意忘却)、像天堂一样最美的时光!</h5> <h5>我们家一共8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弟兄姊妹五个,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排行老四、还有一个比我小三岁的妹妹。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是我们家庭在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为了挣到更多的工分(生产队用来记录社员劳动的票证),照管我们的任务就落在奶奶的肩上。</h5><div><br></div><h5>奶奶是一位出生于1914年、旧时“地主”家庭的大家闺秀。她识诗书、懂礼仪,常常把一些珍贵的话语和为人处世的方法,用她的方式,像种种子一样的植入我们幼小的心里,让我们弟兄姊妹像是生长在高寒地区里最茁壮的棵棵幼苗,我们受益匪浅,享用至今。</h5><div><br></div><h5>奶奶说:</h5><h5>养儿不如父,要钱干什么?养儿强过父,要钱干什么?</h5><h5>——告诉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h5><div><br></div><h5>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h5><h5>——教育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和诚信!</h5><div><br></div><h5>人看从小,马看蹄爪(zhǎo)。</h5><h5>——告诉我们做事要稳,不能虚浮!</h5><div><br></div><h5>有儿穷不久,无儿久久穷。</h5><h5>——人丁兴旺,多子多福!</h5><div><br></div><h5>冷不烤灯,穷不靠亲。</h5><h5>——自己必须强大,不然任何人都看不起自己!</h5><div><br></div><h5>打虎亲兄弟&nbsp;&nbsp; 上阵父子兵</h5><h5>——教育我们父子、弟兄要团结!</h5><div><br></div><h5>未曾还不行兵,先支好败路</h5><h5>——干什么事情都要策划周全,让自己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h5><div><br></div><h5>咬人的狗不露齿</h5><h5>——事情未成之先不到处宣扬,成功了别人自然会知道!</h5><div><br></div><h5>有时防无时</h5><h5>——合理支配自己的财富!</h5><div><br></div><div>……</div><div><br></div><h5>奶奶也曾用一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谎言”骗过我们。她说今世的瘸子是因为前世挖闪脚坑 害了别人、今世的瞎子是前世给别人指路没指明、今世的哑巴是前世说了假话、今世的聋子是前世父母叫唤他装聋作哑……,这些话把当时的我们吓得够呛,生怕“来世”成为聋子瞎子而小心翼翼的行走在正道上。当别的小朋友犯了这些“天条”,我们常常会暗自庆幸:还好我们有奶奶她老人家教诲以至于我们哥俩不犯错误,我们的这些小朋友、他们的来生麻烦大了。</h5><div><br></div><h5>奶奶给我们讲很多故事,有伟人的、有英雄的、有寓言的、有历史人物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引导我们干正事、期望我们成为那些英雄一样的人物。她常常说“她想把我们含在口里养大”——无微不至、悉心的呵护着我们!非常遗憾我们没有成为她期望成为的大英雄大人物,在这方面我自认为的确辜负了她。</h5><div><br></div><div>……</div><div><br></div><h3>……</h3> <h3><h5>在奶奶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的陪伴和言传身教中,我们天真的童年在无忧无虑中欢快度过,让我至今仍然不忘初心的生活在被别人看为“幼稚”的单纯、善良当中。那个时候云白天蓝,水清风暖。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成群结队的小鱼🐠小虾、黄蟮螃蟹成了我和哥哥,还有我的小伙伴们追逐打捞的对象,捉蚂蚱网蜻蜓我们非常在行,上山砍柴割草爬树掏鸟窝对我们来说更是小菜一碟。</h5> <h5>从小,哥哥就比我爱动脑筋。在我们村,哥哥常常被很多小朋友喜欢,他非常有号召力,是我们的孩子王,是我们的“大队长”。所以,在那个时候,也发生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h5> <h5>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常常把很多小朋友召集起来,把“人马”分为两队:一队是由他担任队长、扛着用红领巾做红旗扮演的红军(解放军),二队是由我任队长、扛着用白手帕做白旗的白军(国民党“反动派”),用竹管木棍自制的枪🔫,嘴里唱着电影潘东子的“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各站山头展开激烈的“战斗”。因为他们是“好人”,我们是“坏人”,战斗常常是以他们赢我们惨败告终,这样的游戏常常上演,但也让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乐此不彼的活跃在小山上、巨石后面、田间地头的草丛里,整天漫无目的的开心得不得了。</h5> <h5>记得有一次,我家养的一只猫,下完幼崽后不多长时间就被鼠药毒死了,五只小猫饿得喵喵直叫。哥哥带领着村里近二十个小盆友,一边护理着小猫,一边找来工具,给老猫做了一口木匣,把牠的遗体装了进去,然后挖了坑进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不但给牠埋了“坟”,还“命令”除了他和我以外的其他小朋友在坟前下跪磕头吊唁,他找来一块又大又平的石头做墓碑,用毛笔写上碑文:“老猫之墓”,旁边附上一行小字:“老猫啊,你怎么忍心扔下你的小孩呢?”现在想想真是可笑至极,但在当时,每个人都非常喜欢哥哥,大人们也觉得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h5> <h5>有的时候,他也会做出一些让人偶尔不高兴的事情:一个有阳光的下午,应该是夏末秋初,我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山砍柴,我们俩走在前面什么都没看见,而走在后面的一小朋友竟然发现了一大朵鸡枞。这鸡枞的“伞”很大,杆特别粗。看得出哥哥非常“生气”,生气自己的眼睛、生气自己的运气不如他人。于是,他对其他人说:我们离他远点,不然会毒到自己——在外地就有这么一个人,拾到和他一模一样的鸡枞,后来全家中毒身亡。你看看,这鸡枞的杆那么粗,肯定是鸡枞下面有毒蛇吹气……&nbsp; 这个小伙伴一下子就把手里的鸡枞扔在草丛里……&nbsp;&nbsp; ……</h5></h3><h3> <h5>晚饭以后,小孩爸爸遇到哥哥的时候,第一句话就问:老三,鸡枞咯好吃呢……</h5> <h5>那个时候的我们,整天没有愁烦。直到有一天(应该是1978年的秋天),爸爸把哥哥从我们身边带走,带到他工作的地方(云南宣威来宾煤矿)上学,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突然感觉自己就像花果山的小猴们,眼睁睁看着齐天大圣要去学习本事而扔下自己,一下子觉得生活像掉魂似的缺少点什么。日子一天天无聊的过,等待哪一天哥哥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h5> <h5>在经过近一年的等待后,79年草绿鱼欢的季节(暑假),妈妈告诉我说:接到爸爸发来的电报,哥哥要回来了,还告诉了我他回来的具体时间是哪天。</h5> <h5>记得那天,我和小伙伴们都早早的跑到了距村子大约5公里远的路边,在喜悦、期盼、焦虑与牵挂中眼巴巴的等待着他的到来。</h5> <h5>等啊!等啊!我们着急的等着,一直看着自己的影子由自己站着的“圆”变成了一条很长很长的粗线,再看着夕阳慢慢西下,我们个个热得蔫巴巴的坐在地上。</h5> <h5>在天快黑的时候,远处山脚拐弯处模模糊糊的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向我们走来。站在最高石头上的黑狗(小名)喊了一声:是他,来了!大家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着,七嘴八舌问这问那,跑着跳着高兴着,接过他的行李,前呼后拥、有说有笑的回家了。</h5> <h5>后来得知,他这次回家是带着使命回来的,爸爸让他带着钱回来给妈妈修房子用:爸爸将150元钱(爸爸一个月工资60左右,这点钱定是省吃俭用要半年多才能省下来的)和一封信装在一双鞋子里,把两只鞋子重叠起来用鞋带捆好,放在一个捆好的被包中间给哥哥背上,告诉他不能打开、不能让被包离开自己身体、当天一定到家。把八岁的哥哥独自一人送上宣威开往曲靖的客车(宣威到曲靖103km),在曲靖转乘罗平的客车(曲靖到罗平149km),再从罗平步行23km的乡村公路到我们村。</h5> <h5>他的到来,让详细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对他赞不绝口,毕竟他才是个八岁的孩子,竟能担如此重任,赞叹他有志不在年高!</h5> <h5>他的到来,给我和小伙伴们带来了画片、小画书、玻珠、文具盒、小小扑克和玩具手枪等等我们在农村根本没见过的东西;给我们讲了很多新奇古怪的战斗故事,讲他在外面广阔世界的所见所闻,讲他看到的会冒烟的火车,那个大家伙拉着长长的一串车兜,头顶上冒着烟,声音大、拉得多、跑得快,这些,都是我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的;他教我们游泳、教我们钓鱼、一张纸在他手上翻过来翻过去就变出一个小玩具,都让我们无比的好奇,大家对他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h5> <h5>他非常喜欢画画,高兴的时候就画孙悟空打白骨精、飞机大炮汽车轮船。若哪个惹他生气,他就画自己和惹他生气的人:他走在前面,放了很多屁,惹他的人在后面被屁熏得晕倒……。在短暂的不开心后,大家又会重复昨天快乐的游戏。</h5></h3> <h3></h3><h5>这些,也让比我们大好几岁的大姐二姐前来围观,对弟弟的表现常常称赞、欣赏、表扬,可能也有些羡慕。她们都读到高年级了,思想和眼界与我们不太一样。</h5> <h5>记忆中的大姐二姐,她们在村里的同龄人中非常聪明,也很漂亮。她们的同学朋友常常来家里找她们玩,辩论些我们听不懂的知识,也唱些如泉水叮咚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等欢快的成人歌曲;可能是因为受爸爸字写得好的影响,她们的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她们的一些朋友也常常来向她们“请教”和“切磋”,家里也因此非常热闹;两个姐姐去哪里玩总是背着如林黛玉一样爱哭的妹妹,她们常常玩一些很好玩的游戏,如躲猫猫、踢毽子、跳大海、rū鸡蛋等等。而我最喜欢哥哥姐姐带我淹屎壳郎(我们当时叫牛屎货郎):找到它们的窝之后,一边用水浇洞口,一边叫着“王妈妈,你家小狗咬我,请你出来打哈子”的“口令”,慢慢的,一个个“老尖角”、“老秃角”就真的爬出洞口等待我们束手就擒。</h5> <h5>妈妈很乐见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这样,她就会因为没有“拖累”,腾开手脚干很多家务事情。她会带领着我们去距家较远的地方砍很好的柴,用斧头破开,砍成长短相当的柴块子,沿着房檐角堆放整齐,到腊月宰猪充粑粑、过年的时候使用。</h5> <h5>妈妈那个时候是个非常能干的农村妇女,栽秧割谷、锄地挑物比村里大部分女人都要厉害,甚至比有的男人都要能干。妈妈非常善良,用自己的言行引导着我们。记得在一个秋收的季节,我们去扳我家一处比较偏僻土地的玉米,当我们把玉米兴高采烈的背到家,姐姐有些疑惑的说起我们去收的那块地好像不太像是我们自己家的地,一下子引起妈妈的注意,妈妈问这问那,确定我们扳的不是自己家的玉米时,马上和我们一起背上玉米返回原地,把玉米棒子一苞一苞的打结挂在玉米杆上,带着我们扳了自己家的玉米棒才回家。一路上还教育我们不要拿别人的“一针一线”……这件事对我幼小的心灵触动很大,就是到今天也想为妈妈的行为点赞!</h5> <h5>记忆中的以洪村非常漂亮,虽然自己本身就生活在农村,但我非常欣赏能天天都能看到的农村低矮的农家小院和秀丽的田园风光,脚能到之处、眼睛能看到的,都美得让人难以忘怀。除了砍柴割草锄地能遇到的美,我最喜欢去到空旷的田野亲近自然。如果你没有亲自去到田野,身临其境的去观赏、去聆听、去体会,你肯定不知道田野的美是何种的大美!</h5><h3><br></h3><h5>冬天波光粼粼的水泡农田,静静的躺卧在山与山之间开阔的旷野,寒冷的水面有时会结一层薄薄的冰,小鱼小虾也不见了踪影,无数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田块,像一幅壮观的水墨画,更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安安静静的思考着自己的前世今生;春天里,让人感觉田野也有了生命:嫩绿的小草在田埂上破土而出,把一丘田与另一丘田之间的线条勾勒得一目了然,农民在田里播撒种子播撒希望,他们很辛苦,但他们却是喜乐的;夏天来临,满地的绿一定会让人兴奋不已,热腾腾的风摇曳着齐腰的秧苗,地里的玉米瓜果菜蔬也相继上市,这个季节的食物最为丰盛;当银杏树的黄叶随秋风飘零,最美的季节来到:上帝用了祂最奇妙的画笔,把大地描绘得色彩斑斓!</h5><h3><br></h3><h5>这个季节,一阵阵清淡的秋风撩动着沉甸甸的谷穗,泥土和稻花的芳香常常令人心旷神怡,躺在野草即枯稻田金黄的田埂上,听着远处起此彼伏的秋蝉鸣唱、听着近水如鼓的敲击、听着谷穗与谷穗随风摇曳摩擦发出的嚓嚓声,定会让你感觉这才是最美金秋的和弦;看着穹庐一般且蓝得有些过分的天空,你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静静的!静静的!除了享受今生的美好,难道你还真想追求来生不切实际的谎言吗?</h5><h3><br></h3><h5>那个时候,国家物资非常匮乏,家庭经济状况就更差了。吃的大多是包谷饭(偶尔还参杂一些绿豆红豆),记忆中感觉除了逢年过节才吃米饭,肉也很少得吃;穿的也不好,男人女人基本上就是以灰黑蓝白为主色调,款式也非常单一。不过人们幸福指数可不低,团结并且有激情,吃的穿的都非常生态健康。</h5><h3><br></h3><h5>那个时候,没那么多汽车火车,去几公里几十公里的地方基本靠脚走。</h5><h3><br></h3><h5>那个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微信,通讯靠的都是写信、发电报,或者亲自去到对方家里直接说事。</h5><h3><br></h3><h5>那个时候,没有电脑电视机,人与人之间有很多时间面对面交流,亲戚朋友的感情非常好。</h5><h3><br></h3><h5>那个时候,社会上没有什么碰瓷、讹人的现象,也没有人贩子拐卖妇女儿童,人们交往很真诚,帮助别人也很用心。</h5><h3><br></h3><h5>那个时候,读书一个学期三块两块钱就可以,生病感冒打针几毛钱或一块多就搞定,吃米线看电影也都是一两毛钱的事,钱非常值钱。</h5><h3><br></h3><h5>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只知道好不好玩:一天无忧无虑的用扫把当竹马骑着到处乱窜、在斜风细雨里边吼边跑。春天看着房前屋后百花绽放、夏天捞鱼摸虾寻找凉快清风、秋天在奶奶的怀里看着繁星点点听她们谈论今是昨非自己的故事、冬天极致寒冷并任雪花肆意满了少年头依然没有愁烦而喜乐万分。现在想想,在那段岁月之后,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被那样的喜乐充满,明白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h5><h3><br></h3><h5>我的童年,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我们经历了新中国的计划经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经历了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逝世的悲痛、经历了宰一个猪需要缴一半给国家的政策、经历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施经、经历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等等等。童年很短,感觉经历的好多好多。从上帝创作世界以来,只有那个期间发生了这些事情,之前没有过、之后也不可能出现。 那个时代竟然如此凄美,有些许独特的诗意,却没有麦田没有浪漫。虽然这样,我,依然愿意为我的童年代言!</h5><h3><br></h3><h5>童年啊童年,再也回不去的昨天……</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