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什么是“蒙台梭利儿童之家”?</h3><h3> 1907年1月6日,世界上第一所“儿童之家”(Casa dei Bambini),在意大利罗马圣洛伦佐贫民区玛希大街58号公寓正式成立。儿童之家是由蒙台梭利博士亲自创立,首期共招收了50多名3-7岁的儿童,另外除了蒙台梭利,还聘请了以为年轻的女士负责照管孩子。同年4月7日,蒙台梭利在罗马的圣洛伦佐区开办了第二所“儿童之家”。并以此作为实验基地,进行她的幼儿教育研究。
当时,蒙台梭利在没有任何理论可依据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和实践形成了初期的蒙台梭利教育原则:重复、工作和选择的自由。她通过采用这种教育方法,使在儿童之家生活和学习的孩子变得有礼貌、独立、自理并善于照顾伙伴。这些孩子开始形成自尊的意识,而在这之前,在他们身上是看不到这些品质的。因此,他们被称为“创造奇迹的儿童”,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br></h3> <h3>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之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家”,也就是说,应该有跟家一样的房间和花园,而孩子们就是房子的主人。如果房子带有遮蔽处的花园是最理想的,因为孩子们可以在它底下玩耍或休息。也可以免受暴晒和雨淋之苦。
“儿童之家”中的设施对儿童没有限制,是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家,并且为孩子们配备了各种可以自由支配的房间,以及各种家具应有俱全。房间内的各种各样的小桌子、小扶手椅和窗台都采用微型设计,与儿童的身材相适应,这样儿童就可以方便地打开小厨和随意地使用各种物品。“儿童之家”里的各种桌椅都很轻便,便于孩子们搬动,并且选择他们觉得最舒适的坐姿。教室里摆放的非常低的黑板,这样即使最小的孩子也能在上面写写画画。<br></h3> <h3> “儿童之家”还有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做准备的练习活动,如照顾自己的“穿脱衣服”,照顾环境的“擦地、擦桌子”等。在这里,一切事情都是儿童自己去做,从而训练儿童的自理能力,锻炼儿童的意志力,增加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做事情的快乐,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儿童之家,教师没有自己的桌子和椅子,也没有任何权威。这里几乎没有教学,因为儿童就是活动的中心,他们可以自由的随意到处走动,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进行工作。
“儿童之家”里不按年龄分班,而是采用混龄的班级组织形式,儿童的学习也不受规定时间的限制,他们的活动也是“自由”的。教室里的座椅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意愿搬动,矮柜子上的各种物品和教具供他们随意取用,连上课的时间安排也不固定,而只是强调个人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br></h3> <h3>
在蒙台梭利看来,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不仅能促进儿童的体力和各种动作能力的协调发展,而且也是培养儿童独立性的重要手段。 “儿童之家”教育实验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看到了这些孩子惊人的进步,在当时,欧洲的许多报纸、杂志和书籍都对 “儿童之家”进行了生动地报道与描绘。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都想亲自看看这些报道中引人注目的孩子。蒙台梭利由此也开展了全球旅行的生涯,她到处兴办学校与教师培训中心,在全世界不间断地演讲与写作。
从1907年意大利一家小小的儿童之家,到如今遍布世界的蒙台梭利儿童之家。一百多年来,蒙台梭利教育的光辉成果改变了世界对儿童教育的认识,为世界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自由、自信的教育之门。<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