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的情怀

蜜蜂

<h3></h3><h1><b><font color="#1564fa"> 绿皮车的情怀</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绿皮火车俗称绿皮车,提起绿皮车,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想要忘记也很难。绿皮车,装满了那个年代特别的味道,那车、那年、那人,有说不完的情与事。 如今,绿皮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的不得已退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绿皮车将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经典,或成为一个符号,它记录了辉煌、艰辛、纯真、简单的时代风貌,书写了一种亲近自然、远离物欲的典型生活方式,具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作为张家口人与绿皮车有着特殊渊源、特别情怀。它寄托了我们的梦想与希望,它承载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它记载了诗和远方的故事,它留下了我们青春岁月的印记。 绿皮车已经成为历史,成为了我们记忆中最深刻、最特殊, 具有符号意义的经典。</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绿皮车曾经是京张铁路的一道风景线,承载、记录了一个时代几代人的辉煌历史。京张铁路作为我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闻名于世,詹天佑作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司(总工程师)成为了民族英雄式的人物, 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一百多年前将北京与张家口两座城市连接起来,翻山越岭、开山修路,那是怎样的人间壮举。京张铁路对于张家口地区的人而言就是一条通往世界的生命之路,绿皮车则是这条生命之路上的天使。这种特殊的情感以及绿皮车的情结,只有这座城市的人拥有和理解。</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百年沧桑巨变,百年世事人情。生活在张家口地区的人与这条闻名于世的京张铁路都有着不解之缘,它一定记载了无数珍贵的回忆,有无数的故事要诉说。</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每当乘坐在京张铁路的绿皮车上,总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当然,现在的绿皮车已非当年的绿皮车,虽然外表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现在的绿皮车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经过多年的发展,速度也快了很多,张家口到北京大概3个多小时,许多小站已经不再停。看着窗外站点斑驳的墙壁,似乎诉说着十几年如一日的心事,有一种沧桑感。真正的绿皮车最经典的线路北京到张家口的4415/6次列车已于2017年11月10日(一说2014年7月1日)停运,作为京张铁路的终点站张家口南站也于2017年11月12日停用改造,绿皮车与张家口南站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座城市,这可能是最后一批绿皮车退出人们的生活,高铁和现代化的车站将会取而代之。不久的将来,张家口到北京可能只需一个小时。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都在缩短,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却越来越大,是喜是忧?“快”将是生活的常态,“慢”将是生活的稀缺资源。</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每年放寒暑假,都会乘坐绿皮车返乡回家。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乘车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从石家庄到张家口没有直达的火车,需要从北京换乘车,那时候,觉得非常幸运,因为,每次都可以借着换乘车的空档到北京转转,天安门、颐和园、故宫、王府井大街、西单、东单、大栅栏,等等,大概算是那个年代去北京次数最多的了。70、80年代,大概全国人民一致向往的地方就是首都北京了,那时候的人真的是既单纯又简单,想法很少,没有过多的欲望,大家的生活也都相差无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可能没有坐过绿皮车的应该极少吧,谁没有一段与绿皮车的亲密接触。记得每次开学返校,途经北京换乘车,都会从北京带一袋动物小饼干,几块钱一大包,应该是5斤吧,宝贝一样,同学都会很羡慕,因为别的地方买不到,那时候,物质真的是相当的匮乏,与这种简朴生活相当的就是人的思想简单又纯朴。</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慢是绿皮车的节奏,因为慢,沿途可以尽情地看,头伸出窗外,欣赏说不上,沿途除了大山,还是大山,一个接一个的山洞,据说有68个大大小小的山洞,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修建这条铁路,真称得上是人间奇迹。数着山洞数,山洞过完了,也就快到家了。因为时间长,车上也是热闹非凡,打扑克的、看书的、聊天的,不管认识不认识,坐在一起,就是旅途的伴儿。长长的三人座、两人座,不像现在的火车都是单人座位。有时人太多,三人座变成了四人座。还有就是车票费用极低,也使收入相对比较低、贫困人口比较多的张家口地区的人受益多年。即使现在改成了空调车,票价也就二十几元,相比动车要便宜很多。</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当然,坐绿皮车比坐动车可就没那么舒适了。冬天没有暖气,从石家庄经北京再换乘车到宣化,大概要十几个小时,一般到家里都是晚上。绿皮车不仅没有暖气,因为都有窗户,密封性不好,几乎跟站在空旷的外面一样,尽管那时候都穿着棉袄棉裤,但还是被冻透了一样,非常难耐,苦不堪言。那时候感觉天气比现在要冷很多,冬天真的是寒风凛冽,是那种刺骨的冷。而暑假返家也同样不好受,绿皮车没有空调,虽然有窗户,可以吹吹风,但通常车厢里人都比较多,往往过道都是人,堵的水泄不通,这样开窗户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车厢顶上还有不多的几个电扇,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吹的都是热风。据说,夏天车厢里的温度能达到50多度。因为车次就那么几个,站票是常有的事,车厢里几乎不能走动,去厕所都非常困难。有时候,厕所里都挤满了人,可以说,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是黑压压的人群,大包小包堆满了能堆的地方。</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北京到张家口大概也就200多公里的距离,但通常需要5个多小时,几乎见站就停,从北京到张家口大概有十五、六个站要停,那时候每个站名都耳熟能详,随口就能说出下一站的名字,那些比较小的所谓的站,大概也就有几间房子,简陋得很。记得比较大的站有丰台、沙城、宣化、张家口。通常坐了一整天的车,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觉得在车上一样,睡梦中都还是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 绿皮车的记忆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人,有很多感慨与感动,也有无限留恋与不舍。绿皮火车记载了一段时光,一段不寻常的时光;记载了一段历史,一段辉煌的历史。绿皮火车被淘汰了,我们也老了,光阴不在,绿皮车不在,但生活依然,日子还在,无论你想与不想,该走的都会走,留下的也都会成为过去。时间的脚步不会停止,过去的一切都将成为记忆。</font></b></h1><b> </b><h1><b><font color="#333333"> 百年京张铁路</font></b></h1><h1><b> 沧桑岁月见证</b></h1><h1><b> 绿皮火车驰骋</b></h1><h1><b> 带走逝去的日子</b></h1><h1><b> 留下归乡的记忆</b></h1><h1><b> 说一声,再见</b></h1><h1><b> 永远的绿皮车画面</b></h1><h1><b> 那哐<font color="#1564fa">当</font>哐当声</b></h1><h1><b> 那瑟瑟发抖的夜晚</b></h1><h1><b> 那夏天呼呼的热风</b></h1><h1><b> 那窗外绿油油的庄稼</b></h1><h1><b> 那呼啸而过的山洞</b></h1><h1><b> 都已成为亲切的回忆</b></h1><h1><b> 别再等了</b></h1><h1><b> 绿皮车已经远去</b></h1><h1><b> 留一个回眸</b></h1><h1><b> 含笑转身</b></h1><h1><b> 告别过去</b></h1><h1><b> 告别一个时代。</b></h1><h1> </h1> <h1><b>京张铁路轨道</b></h1> <h1><b>京张铁路人字形</b></h1> <h1><b>位于京张铁路青龙桥站的詹天佑雕像</b></h1> <h1><b>1912年6月9日,孙中山由北京乘专列到张家口视察京张铁路。</b></h1> <h1><b>绿皮车的联排硬座</b></h1> <h1><b>新张家口南站示意图</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