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北师行,只为积淀最美的自己

宁静的卷柏

<h3>前记:感谢北师大之行,让我有了学习制作美篇的欲望,感谢我的美女同事兼学生张冉教我制作美篇,感谢我遇见了最美的你们!</h3> <h3>我的美篇处女作哈</h3> <h3><font color="#39b54a">京师悟道第一日 方山高中 王晓英 在这个热情大于火的七月之末,北师大,你以一种“北京欢迎你”的博大情怀接纳了我们这伙对你仰望已久、还在成长路上的莘莘学“师”们!昨晚有同事发来信息问我感觉如何?我不假思索地回道:热+累+不虚此行。此时夜深人静,连星星也在酣然入睡,而我的感觉却还像跟着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板儿一样精力充沛,在我身体内活蹦乱跳。真的是,这一天下来,最令我感动的是林崇德教授了!一个78岁的老人,,我们平常的印象应该是老态龙钟、老眼昏花、老不中用、老……。而您,却颠覆了我对老的“三观”,整个一上午都稳坐讲坛、在那个“蒸笼”里若无其事地“的吧嘚吧嘚”,中间没有任何的停顿和休息、甚至也没怎么见您停下来喝口水喘口气!您不仅是用“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给我这个正迷茫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教育该如何进行下去”中年教师来醍醐灌顶的,您给中国教育更有价值的东西是,除了知识您还要把您身上的这种精神传承给我们这些晚辈后生啊!林老,请接受我真诚而深深的鞠躬!!!。其实,我也算是个喜欢语言和文字的人,单从对语言的感觉来说,鲁迅之后是王朔,读他们的文字,总能让我有唱完“像梦一样自由”的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但似乎好久没有这样的待遇了。谢谢您,汪志广教授!我今天终于又找回了这种感觉!当然您更胜一筹的是,您不仅让我感觉像飞,您还给我职业生涯和人生路上的困惑指明了一条道,那就是让我这个“只会过穷日子”的大人要学会如何与这群“被社会和家庭赐予富日子的”孩子们相处。再次感谢您,汪教授!话到此处,另一个身影自然而然又闯入我的脑海,李玉玺老师,同为女人,是您告诉了我:一个女人,63.5岁也可以这么年轻,这么活力四射!谢谢您李教授[拥抱]! </font><br></h3> <h3>京师悟道第二日 方山高中 王晓英 一整天的时间都是由葛国顺老师引领我们在“新课改、新课标及新课改下的高考兼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海洋中进行遨游探索,真的是收获颇丰啊!但这里最令我振奋的应该还是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和“社会责任”这些核心概念的高度突出!真的,由衷地为我们祖国对教育的觉醒这次终于要真枪实弹地开始落实改革高兴和自豪!终于开始真正由教书向育人做出转变,这样的国家何尝不是一个令民众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民族呢?当然这种转变的艰辛和困难我们是可想而知的!是需要我们几代人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修养去为民族修炼而来的大事。真的是,上午我还在欣喜的同时又有一种“课标很理想,课程很骨感”的担忧和那么今后我到底该怎样去落实让自己骨感的课程及课堂丰满起来的困惑,但下午却在葛老师“提高中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课题中和互动交流找到了一些思路。真心感谢葛老师!<br></h3> <h3>京师悟道第三日 方山高中 王晓英 当乔文军老师在开篇提到他今天也要就课标再做出一些解释时,其实在那一瞬间我对这一堂课是失去兴趣的,因为我觉得关于对课标的解读我昨天已经是受益匪浅了,自己脑子里的言外之意应该是估计也再没什么可学的了吧?!。然而才开讲不长时间我就被乔老师巨大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和震撼了,当时脑子里立马就涌出一句话:这些神奇大师们啊,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看,即使是同样一个命题,经两个人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解读,到我们这儿得到的那就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不同指导。今天,乔老师更是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态势和一个接一个贴近生活的、层出不穷的打比方举例子的方法给了我们更多工作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方法指导。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墨守陈规的、甚至原先有悖于课标和大纲的做法真正起到了一种“拨乱反正”和“指点迷津”的作用。更对我们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是乔老师还对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技巧性处理都给了许多建设性的具体方法的指导。其实更令我震撼和崇拜的还是对“素养”的诠释,乔老师,您居然能用这么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手法把“素养”总结为“(知识+技能)的幂次方”。让我们对这个概念一下子由雾里看花变为茅塞顿开。这怎是一个“高”字所了得!与此同时,通过乔老师的“从大纲走向标准”的这个专题,更增加了我们对这次的改革希望和信心。乔老师您虽然这么年轻,,但这一天给予我们的这些信息和东西真的是值得我们用“崇敬”两个字来表达对您真诚的谢意,再次由衷地说声:“谢谢您,乔老师!”<br></h3> <h3>京师悟道第四日 方山高中 王晓英 曾经有个学术方面非常有成就的同行老师点我:喜欢写作就更应该写一些专业学术方面的论文。虽然态度诚恳地答应着,但其实我当时甚至于后来这么长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对写论文这件事根本没兴趣、没感觉,因为我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那要写些什么,从哪下手,该怎么写……故而在论文方面这么多年来一直都一事无成。真的太感谢王秀英老师了!您今天带来的《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兼谈专业写作》分享和指导,于我而言真的就是一场隆重而华丽的精神盛宴。王老师从论文的格式要求到具体写论文过程中的重点要素――如何把握论说文的基本要素(论题、论据,论证)以及具体案例如“学生作品物化”等微课题的“现身说法”,从各个环节上对我们进行了实打实的具体指导,让我们这些原先对论文茫然无知的学员都有了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想法和思路,并且对回去后如何进行写论文开始有了自己的计划,再次谢谢王老师在我们专业成长的路上给了我们有可能发生质变的动力和指明灯!<br></h3> <h3>京师悟道第五日 方山高中 王晓英 以前,每每当学生们疑惑地问我“王老师,为什么要把生物归在理科中,我怎么觉得它是文科呢?”时,我总是苍白无力地回答“许多科学结论的得出都离不开物理化学等科学技术的支持”说这些话时根本还没意识到这些工作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也是我们生物老师应该亲自完成的事情。其实当时对自己的答案心里也和学生一样在犯嘀咕。但当今天郑仲贤老师好像信手拈来似的点着那“破纸”呈现灰烬来得出矿质元素的概念时,以及随手摘下一片叶子就能做叶绿素分离实验时……,我真的是被惊到了!天哪,这才是生物课应该有的样子嘛。原来让学生把生物课误认为是文科这真的就是我们生物老师自己惹的祸呀!!!整整一上午郑老师都是围绕着我们要用“讲道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真的是使我们脑洞微开,希望郑老师后面的跟进指导能让我们脑洞大开,以后能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br></h3> <h3>第六日</h3><h3>中华民族园体验体验各民族风情</h3> <h3>京师悟道第七日(8.6) 方山高中 王晓英 于我而言,今天应该是除自主研修外最轻松最美好也最重要的一天!因为正如上午张渝鸿教授所说,身心健康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幸福与否最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但由于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质,却常常成为我们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最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环节。整整一上午我们都沉浸在张教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增加职业幸福感》这一讲座所带来的幸福之中。张教授要她的充满魅力柔声细语,用她的充满知性的幽默诙谐,用她那些紧扣人心的图片、动画和音乐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坐的人时而热泪盈眶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反思过去的自我,时而展望未来的自我。张教授,让我们心悦诚服地懂得:一个人,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人有爱和幸福的人,而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爱和幸福的育人之人。如果说上午的张教授教给了我们如何用柔软的爱去与你的亲人、与你的学生、与你所在的世界相处,那下午沈湘平教授的《美好生活及其何以可能》教给了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美好生活的诀窍,从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世界到学会与世界和解,沈教授用他那段子手的幽默风格把那些高深晦涩的哲学道理都转化成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的段子,让我们在一浪高过一浪嬉笑声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美好生活的真谛。这真的洗涤心灵的一天啊,感恩世界,感恩生命中有如此美好的你们出现!<br></h3> <h3>京师悟道第八日 方山高中 王晓英 前面已经大致领略过郑仲贤老师的这种研究式的教学方式了,可以说郑老师真的是刷新了我们实际上课的陈旧观念,她的这种指导非常有实操性和直接参考性。尤其是今天上午,郑老师更是给我们展示了4个具体的实课案例,《细胞质》、《酶》《生态系统的组成》、《无菌操作》、《孟德尔遗传规律》等。在这些案例中,郑老师虽然只给我们提供了一些PPT,但思路一目了然,郑老师都是让学生在做实验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自己总结出这些概念和原理的,就连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他们也要通过老师在实验室种植豌豆课后再布置学生回家自己种植豌豆,并且通过完成作业的形式须拍下杂交实验过程来理解杂交实验,体验孟德尔当初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力,并最终完成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分析。所有这些都给了我们在新课标指导下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很大的帮助。<br></h3> <h3>京师悟道第九日 方山高中 王晓英 作为一个教师来说,能够自己命题,我想应该也属于教学生涯中的高级能力之一了吧?而实际教学中的我很显然没有具备这一方面的经验以至于能力。然而上午赵京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教师教学技能浅谈――命题与评价》课题确确实实使我在这方面有了很多启示,长了不少知识。下午的管旭老师更是用一种“后现代”的手法把“后茶馆式教学”和“概念教学与关键词教学”这些于我而言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娓娓道来。说实在的,我自己最感兴趣的要数“后茶馆式教学”了,基于我们学校的学生现状和学校整体现状,其实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升学率的问题,而更加迫切的是如何唤醒昏昏睡的学生和唤起倦怠学生们学习兴趣的问题。那么很显然这种“玩”法就更有可能为我所用和真正有助于我们的教学了。其实在管老师身上我得到更多还不仅仅是她这种“玩”的教学方式,而是她要在和学生“对话”中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的那些思维方式、处事方式和态度,这一点真的很令我敬佩。“跛足而不迷路”这将会是我前行路上的永不熄灭的指明灯,谢谢您,管老师!<br></h3> <h3>京师悟道第十日</h3><h3>方山高中</h3><h3> 今天是总结的一天,经过我们组全体成员的挑灯夜战,集体智慧初见成型:《新课标新高考新课程下校本研修的设计与思考》在班内的分享与交流。</h3> <h3>当然不能少了自始至终都在陪伴我们的美女高慧芳老师!</h3> <h3>分享一张班长和班主任的深情款款照哈</h3> <h3>我们班的集体大合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