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少商,属手太阴肺经。
【取穴位置】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能主治】
功能: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急性、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咳嗽、咽喉胀痛等热性病症。
【穴位配伍】
配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治中风昏仆;
配大椎、曲池、中冲、百会,治小儿惊风;
配天突、合谷,治咽喉肿痛;
配口禾髎、上星、合谷、鱼际,治鼻衄;
配劳宫,治呕吐。
</h3><h3><br></h3> <h3>鱼际,属手太阴肺经。
【取穴位置】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功能主治】
功能:清肺泻火,清宣肺气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发热、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症;肘臂手指挛痛,指麻瘫痪;小儿疳积等病症。
【穴位配伍】
配大椎、合谷、外关、列缺,治咳嗽;
配尺泽、太渊、肺俞、膈俞、三阴交,治咯血;
配风池、少海、少冲、合谷、复溜、足临泣、太白,治寒热;
配风池、液门、中渚、通里,治头痛;
配太溪、照海,治咽喉肿痛;
配合谷、间使、神门、然谷、肺俞、肾俞,治失音;
配太渊,厥心痛;
配尺泽、肩髃、小海、间使、大陵、后溪,治肘臂挛痛;
配太白,治霍乱逆气。<br></h3> <h3>太渊,属手太阴肺经。
【取穴位置】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或仰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气短,咯血胸痛、咽干咽痛;心痛心悸、无脉症;手腕疼痛无力。
【穴位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膈俞、三阴交,治咳血;
配神门、太冲、行间、鱼际,治呕血;
配经渠,治臂内廉痛;
配列缺、经渠,治掌中热;
配公孙、隐白、肺俞、阴陵泉、三阴交,治烦怨不卧;
配大陵、乳根、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庭,治呕吐。<br></h3> <h3>经渠,属手太阴肺经。
【取穴位置】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1寸。
【功能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穴位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h3><h3><br></h3> <h3>列缺,属手太阴肺经。
【取穴位置】
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功能主治】
伤风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项强、口眼歪斜、齿痛;遗尿、小便热、尿血、阴茎痛;掌中热、上肢不遂、手腕无力或疼痛。
【穴位配伍】
配大椎、合谷、外关、鱼际,治外感咳嗽;
配足三里,治喘急;
配肺俞、膻中、足三里,治咳嗽寒痰、胸膈闭痛;
配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治头痛;
配太渊、尺泽、足三里,治咯血;
配后溪、少泽、前谷,治疟疾;
配上星、迎香、曲池、风池,治慢性鼻炎。
</h3><h3><br></h3> <h3>孔最,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之郄穴。
【取穴位置】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功能主治】
功能:泻肺热、降肺气、宣窍络,消肿止痛、开音利咽。
主治:头痛;痔疮;肺结核咯血,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肘臂痛,手关节痛等运动系统疾病。
【穴位配伍】
咳逆:孔最、天泉、太溪、行间、俞府、神封、腹结、少商、浮白。
急性咯血:孔最、尺泽、内关。
失音:孔最、哑门。
头痛:孔最、天柱、陶道、大杼、后溪。
热病汗不出:孔最、上星、悬颅、前谷、腕骨。<br></h3> <h3>尺泽,属手太阴肺经,别名鬼受、鬼堂。
【取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
主治: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
【穴位配伍】
配合谷,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配肺俞,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治咳嗽、气喘;
配委中,有清热化湿的作用,治吐泻;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
配孔最,治咳血、潮热;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br></h3> <h3>侠白,属手太阴肺经。</h3><h3>
【取穴位置】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功能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穴位配伍】
配曲池、肩髎,治肩臂痛。<br></h3> <h3>天府,属手太阴肺经。
【取穴位置】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功能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穴位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br></h3> <h3>云门,属手太阴肺经。
【取穴位置】
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宣肺止咳,化痰散结,泻四肢热。
主治: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穴位配伍】
配人迎、神藏,治咳逆、喘不得息;
配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
配秉风,治肩痛不能举;
配中府、天池、支沟、极泉,治胸肌风湿症。
</h3><h3><br></h3> <h3>中府,属手太阴肺经,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取穴位置】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功能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穴位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
配肩髎,治肩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