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书协是很多学书者的追求,为什么一些人却选择了退出书协

伯寧

<h3>现在很多学书者把关注点多放在如何获得书法真经上,也就是单纯的技法上,而对“字外功”显得漠视。这显然是受时下展览机制和展览评委的影响,因为作品要上展览,必须技法精美,这当然没错,但把大部分眼光都着力于此,显然本末倒置。相对于学养而言,技法显然要简单许多,毕竟可教、可学,而学养全在自己的综合领悟能力甚至得有天赋。古人早有云:功夫在诗外。书法亦然。<br></h3> <h3>不少学书者天天临摹,不时创作,目的就是为了参加展览,入展,获奖,然后加入书协,便可称书法家。进而可以卖字,参加各类活动,发展得好的话入书协谋个理事、副主席、主席,便算在书法上功成名就了。</h3> <h3>也有不少书法人士,由于多年看透了书法圈子文化和展览评委的不公,不加入书协甚至退出书协。如前几年刘佑局、曾翔等人就公开申明退出中国书协。之前,有二十年前就退出中书协有吴丈蜀、李逸野等;上个世纪80年代退出书协的章汝奭,等。他们中不少在各级书协的地位颇高,为什么要中途退出?</h3> <h3>章汝奭在接受记者采访说,“1981年吧,当时我在上海人民公园开个人书展,那个时候市领导夏征农、王一平全来了,他们讲反应很好、很有书卷气的怎么怎么样,后来书法家协会就请我加入了,参加书法家协会,作为会员。我进去六个月到八个月后,我后来就说“基于种种原因,本人决定自即日起退出书法家协会”。“俗不可耐。所以我说我要退出,不与他们为伍。”“所以退出书法家协会以后,我任何书协的活动不参与,人家展览什么的我向来不参与。”“书法就是写字,而写字主要还是要从做学问开始,我总觉得——我的看法可能和现在很不合拍(当然个人有个人的活法),过去有句话,一个人必须先有道德、文章,然后“行有余力再治文”,这样的话呢,他身后的墨迹才可以为世所宝,人们甚至觉得可以效仿,这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是为写作而写作,急功近利,谋取某种利益,对艺术来说就是一种亵渎,也绝不可能有高雅的气息。《书谱》上说:“凜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h3> <h3>章汝奭,苏州人,章炳麟先生侄孙,教授、外贸专家和国际知名的广告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贯中西,精通外语,译著等身兼擅诗词古文及书法,入选香港及美国世界名人录,并有晚晴阁诗文集问世。</h3> <h3>1993年1月,吴丈蜀公开宣布退出书法界。原因如下:“目前书法界假冒伪劣成风,玷污了历经千载的书法艺术。有的所谓书法家的字实在不敢恭维!我深知当前书法界情况,有真正功夫够得上书法家的人寥寥无几,而绝大多数是假冒伪劣货色,尽管其中有的人名气很大,我耻与这些人为伍。”吴丈蜀字恂子,别署荀芷,汉族,1919年生于四川泸州。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侧重于古典诗词格律研究。</h3> <h3>吴丈蜀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书法报》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h3> <h3>刘佑局表示,当今协会官方化,恰恰被一些投机钻营的人所利用。很多在艺术创作上十分平庸的人,通过各种关系,不择手段拼命去争当协会的正副主席,只要谁戴上了主席、副主席的光环就会变成身价百倍,因为这些人掌控了协会的权力,又可通过媒体操作,搞得风生水起。我们有些购买字画的人,不问艺术只问官衔,也难怪现在搞关系送字画,大多人都喜欢这些所谓“热门”人物的作品。你的字画再好,要是没有这些光环也不会有太多人去问津。不过,你要是真的要搞收藏,这些“热门”人物的作品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一堆废纸!</h3> <h3>刘佑局,1955年生于广东揭西,现任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院长、广东华人书法院院长、广东省国际华人书法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家开放大学、北京民族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中华文化学院兼职教授。</h3> <h3>他说,作品参展和入会也存在很多黑幕。现在有些掌握协会大权的人通过权、钱、名、利交易大捞一把。你想入会吗?你的作品想参展吗?你就得购买我的作品,当然有些人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谁叫你送上门来啊?这是一个“黑互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少人在协会干几年就已暴富,洋楼小车应有尽有。现在搞一个全国性的书法展常花费巨额公款,多的达千万元以上,还在各大媒体上大吹特吹。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之初,全国展只用了五万元,通过这个展览还发现和培养了不少人才。这种反差多么令人震惊!</h3> <h3>2016年5月31日,李逸野以《非中国书协会员不容假冒》为题向中书协写了这样一封信: 我是李逸野,住河南开封市,曾是中国书协会员。粗学写字,从未奢想当书法家。二十年前就退出一切协会,早已不是贵会会员。 此次中国书协会员登记,开封市将我误登,且代为签字。此事业经证实,故特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务必将李逸野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删除。至于当年退会缘由,大都碍难讲清楚。我只求活时干净,死后清净,如此而已。谢谢! 颛此,即颂勋祺。并祝中华大地早培养出新书法“高风”,用彰感德!李逸野。</h3> <h3>李逸野,又名萧诗寒,1929年生于重庆塾江县。1951年初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新华社战地记者,采访中身负重伤。1954年伤愈转业,后参加《开封日报》工作。</h3> <h3>可能有人会说,他们都功成名就了,退出为了炒作自己。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退出了。正如有人评价李逸野时说,人不同,经历不同,感悟不同,所选择的道路便也不同,雄鹰有雄鹰的潇洒,麻雀有麻雀的快乐,但终究都是生活而已,玩而已。我认识几位写书法的朋友,他们有中书协的,也有不是中书协的,但只要他们写的字让我感到赏心悦目,我就为他们鼓掌喝彩。真正喜欢书法的人,只会关注作品本身的好坏,谁会在乎那个虚的不能再虚的头衔啊,仅此而已。</h3> <h3>由此可见,抱着入协会成名家来学习书法,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很多人不仅陪了青春,学习书法也会走样,最终可能事以愿违,后悔莫及。在书法实用越来越弱化的今天,其实应是书法发展成艺术的最好时期。然而,由于书法被赋予了太多外围的东西,加之不少人缺乏对书法的审美和艺术经纪机构或经纪人的缺失,致使书法和书法市场实际是一个相对混乱的局面。习书者对此应有个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把书法看得太功利。书法既是艺术,艺术首先要感动自己,方能打动别人,即所谓自乐乐人。况且要把书法搞好,绝不是技法过关、天天写,就能写好的。从长远来说,如果立志一定要成名成家,甚至流传后世,那就应把花在谋取虚名浮利的功夫,多放在书法需要的综合素养上,而这是需要长年累月,也是书法的乐趣所在。古人如此,近现代大家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无不如此。</h3> <h3>我们来看看现代大书家于右任、林散之等如何看待书法的:</h3> <h3>于右任:</h3><h3><br></h3><h3>一、多读:</h3><h3><br></h3><h3>写字本来是读书人的事,书读的好,而字写不好的人有之,但决没有不读书而能把字写好的。</h3><h3><br></h3><h3>二、多临:</h3><h3><br></h3><h3>作画的朋友告诉我写字比作画难,我不能画,不知确否如此,但写好者确真不容易。童而习之,白首未工者,大有人在。所以前代书家毕生的精力所获成果是我们最好的参考。它不独可以充实我们的内涵,美化字的外形,同时更可以加速我们学习的行程。</h3><h3><br></h3><h3>三、多写:</h3><h3><br></h3><h3>临是临他人的,写是写自己的;临是收集材料,写是吸收消化。不然,即使苦写一生,也不过是徒为他人作奴役而已。</h3><h3><br></h3><h3>四、多看:</h3><h3><br></h3><h3>看是研究,学而不思则日久弊生。只临只写而不研究,则不是盲从古人就是盲从自己。所谓看,不但多看古人的,更要多看自己,而且这两种看法对古人是重在发掘他们的优点,对自己是重在多发现自己的缺点。</h3> <h3>一切须顺乎自然。平时我虽也时时留意别人的字,如何写就会好看,但是,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是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你看,窗外的花、鸟、虫、草,无一不是顺乎自然而生,而无一不美。一个人的字,只要自然与熟练,不去故求美观,也就会自然美观的。<br></h3> <h3>林散之:</h3><h3><br></h3><h3>要踏实,不要好高骛远,要多读书。</h3><h3><br></h3><h3>待人以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骄戒躁。</h3><h3><br></h3><h3>与朋友交必能尽言,扬善改过,不能如此,只好避之,不与同恶也。——与庄希祖谈</h3> <h3>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 学问不问大小,要学点东西,不要作假,要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体会,受益。</h3><h3><br></h3><h3>做学问要踏实,不为虚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与桑作楷谈</h3><h3><br></h3><h3>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没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了。——与张尔宾谈</h3> <h3>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做学人,其目的在于运用和利人。</h3><h3><br></h3><h3>学人的心要沉浸于知识的深渊,保持恒温,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有创见,不动摇,不趋时髦,不求艺外之物。别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h3><h3><br></h3><h3>谈艺术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探索人生。 做学人还是为了做真人。 艺术家必须是专同假、丑、恶作对的真人,离开真、善、美便是水月镜花。——《林散之序跋文集》</h3> <h5><font color="#808080">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