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消息

小微文字

<h3>  清晨,在八月的凉风中醒来,立秋已过,秋风来了吗?</h3><h3> 整个七月在闷热中完结,这几天还是闷热,家里已经24小时开空调了。我和老张躲在家里,天天就是做饭,吃饭,喝茶,读书,刷手机。有时候我除了下楼打水,扔垃圾,哪儿都不去。微信运动有时候显示我一天才走不到一百步。 </h3> <h3>  每天做饭的时候,先搜冰箱,按照冰箱里储存的菜决定吃什么。比如:冰箱里还有一块冬瓜,那么晚餐就吃冬瓜丸子汤。</h3><h3> 用什么做丸子呢?继续找冰箱里的冷冻室,有前几天去超市买的鸡肉琵芭腿,我一共买了六个,分成两份冻在冰箱里,我拿出一份,化开。把肉剔出来,用搅碎机打成馅。这个馅要打成泥状。以前我是用刀剁,然后用刀背捶,现在好了,直接可以搅成泥状。放盐、鸡精,葱姜、香油拌均匀。<br></h3> <h3>  做冬瓜丸子汤第一步要处理冬瓜。把冬瓜皮削下来,总是说冬瓜皮怎么怎么好,我觉得扔了可惜,就洗干净,先用锅煮冬瓜皮,用极少量的水,把冬瓜皮煮软了,捞出来扔掉。</h3><h3> 第二步,凉水另做锅,把打好的鸡肉茸做成小丸子,下到凉水锅里,不要动,水开搅动一下,撇去浮沫。待丸子完全飘起来就熟了,捞出备用。将汆丸子的水和煮冬瓜皮的水放到一起,煮冬瓜片,开锅转小火,给汤调味,就放盐,胡椒粉和味精,把鸡肉丸子放进去,大火烧开,点香油,撒香菜。清爽,鲜嫩的冬瓜丸子汤就做好了。夏天喝即不油腻,又可口有营养。<br></h3> <h3>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丸子不散,而且煮不老。鸡肉丸子煮老了发硬,口感不好。以前我是先放冬瓜片,开锅下丸子,有时候丸子就散了,有时候待下完丸子,冬瓜片就煮得太软了,这样分开做,都可以控制适合的火候,丸子很嫩,冬瓜不软不硬,一切都刚刚好。听上去很复杂,其实操作起来一点也不复杂。</h3><h3> 做饭就是这样,当成一种享受过程的快乐事物,从而用心去做,就不会觉得麻烦,吃得时候也是一种享受。如果把一日三餐当成负担,就毫无快乐所言了。<br></h3> <h3>  夏天水果吃来吃去,还是西瓜最好。记得和老张刚结婚的时候,一到夏天,我们经常买西瓜,挑瓜的任务都是由他来完成。抱起西瓜挤一挤,或者拍一拍,就知道生熟。还可以知道是不是沙瓤。</h3><h3> 那时候我们管铁路十六宿舍后面的和平路叫后马路,晚上有一大排买水果的摊点,买西瓜的一般不支摊,就是弄一个拖拉机,拉一车西瓜,戳一块牌子,写上价钱,也不幺嚯,你来买,可以自己挑,也可以让摊主挑,他挑的,你可以要求他打开一个口。他拿一把尖刀,往西瓜上一戳,熟透了的西瓜有时候就“啪”的一声爆开了,他就拿着刀问你,还喇不?意思是说,瓜熟透了,就会裂开。我往往倒是喜欢他继续切一个三角,用刀尖戳着说:看看沙瓤的。这时我就会接过来,咬一口,老张就问:甜吗?我就点点头。就让他盖上,装袋子付钱拎回家。<br></h3> <h3>  老张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慢慢跟着。有时候我落在远一点,看着老张穿着T恤衫和格子大短裤,挺拔的背影,觉得很安定。我爱这俗世的影像,有时候我们也买半个瓜,一眼望过去就知道很沙很甜,高高兴兴地捧回去。</h3><h3> 昨天在小区里买西瓜,买了四分之一。卖西瓜的一边给我称,一边嘟嘟囔囔的说,现在人们买西瓜越来越少,以前都是两三个的买,现在最多就买半个,买一个的都少。<br></h3> <h3>  确实是,我最多就买半个,买多了吃不了,冰箱里又放不下,不如随吃随买。前几天看朋友圈发一个消息,号召大家买爱心西瓜,曲阳贫困山区销售滞留西瓜。 一个微信群认购了8860元的西瓜,现场销售共649元。想想也是啊,瓜农多辛苦啊,种出来的瓜销不出去,是挺让人上火的。我不知道,如果早知道也应当认购一些,存在地下室慢慢吃。</h3> <h3>  今天早晨才有些立秋的样子,天有些阴,凉风从窗子吹进来非常舒适。趁着凉快去超市采购,走在路上,看见马路绿化隔离带里的月季树第二茬花开得正艳,在细雨中格外引人注目。所有的树叶都是郁郁葱葱的,没有一丁点秋天来的意思。</h3><h3> 古代立秋的时候,是有仪式的。宋时立秋,皇宫里通常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音震天地,叶子瞬即便从梧桐树上应声而落,这一叶落得铿锵,是天地间久违的音讯,一声定佳期,终究盼到入秋的笃定。<br></h3> <h3>  所谓“一叶知秋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h3><h3> 我盼着立秋过后,再也没有闷热高温的天气,盼着早晚清凉的微风,也想象着一叶飘落而下,落在清晨的河水里,落在夜读的书笺上,落在窗前的阶梯上,落在仰起的头顶上……落在哪儿,哪儿就有了诗意般的美。<br></h3> <h3>文章配图是我拍的花和景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