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是我的缘

闲来无事

<h1> 序</h1><h1>母亲离我而去已近二十年了。</h1><h1>最初几年,她常常来我的梦里与我相会。一举手一投足,皆是往日模样,只是不说话,叫她也不应,只是笑。每每从梦中醒来,怅然若失,唏嘘不已。感叹苍天不公,为何夺走母亲并不算年老的生命?!那么优雅美丽善良的人,你收了她去往天堂,是在月宫里做嫦娥仙子还是做了花神?</h1><h1><br></h1> <h3></h3><h1>如果是仙子又是怎样的呢?在晴朗的有星星的夜晚,我们能看见吗?是最亮的那颗吗?</h1><h1>如果是花神,又是什么花呢?是桂花吗?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气质,与母亲温婉柔和的秉性何其相似!</h1> <h1>岁月流年,日子向前飞奔着。</h1><h1>整日里总是俗事缠身,忙乱不堪。渐渐地,母亲来我梦里造访的次数少了,有时甚至几个月也不来一次了。偶尔闲暇时想起,一阵阵心痛,可是又没法子。阴阳两隔,音讯不通啊!这是人间悲剧。</h1><h1>与朋友闲谈,她说:我最初也这样,总想我妈,后来不太想了。老人家心疼儿女,怕造访频繁,打扰了咱们。我想是这样的,这个说法有道理。</h1><h1>不禁叹息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的娘呵,我想你了,你也想我了吗?很久没见了,今夜你入我梦中可好?</h1> <h1>二十年的时光转眼即逝。慈祥宽厚的老爸也进入耄耋之年。衰老、多病,所有老年人的特征无一幸免的强加在了老头身上,我们成为医院的常客。屡次病危,屡次化险为夷,我们总是感叹老头生命力之顽强。尽管整日里心力交瘁,但总想老头活着,世上的事有哪个比活命更好更要紧呢?</h1><h3><br></h3> <h1>然而,最后一天还是不可避免的到来了。忙乱暂时掩盖了悲伤。直至最后,老头即将化为一缕青烟,悲伤突然来袭!铺天盖地,痛彻心扉……</h1><h1>从此,老头与我此生再也不复相见了!世上最疼我爱我的两个人都走了,再也没有人呼我乳名,我的称呼里也再没有了爸妈二字,我是孤儿了!</h1> <h1> 一 父亲</h1><h1>老爸出身农家,15岁当兵,去了祖国的西部——青海。托爷爷的福,老爸读书至高小毕业。以当时的标准,算是知识分子。回忆过去的时候,他总爱说:我只当了二天半的兵,就去连队做文书兼文化教员。言语间充满了自豪。</h1><h1>在部队最初的几年,是老爸一生引以为傲的时光。有文化、有地位,有颜值,是队伍里不可多得的人才。用现在的话来说,绝对是小鲜肉。他还有一个好脾气,随和、乐观、说话风趣幽默,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h1><h1>时光到了1962年。出于提拔干部的需要,部队决定送他去沈阳炮兵学院学习,相当于推荐上大学,谁知却被他拒绝了!理由是:我一个农村娃,初中都没上过,现在去上大学,那咋学得懂?任凭领导几次三番做工作,他就是一句话:不去,我学不了!</h1><h1>一个颠覆命运的机会就这样被老爸拱手相让了。</h1> <h1>没有走进大学的校门,但并未阻止老爸继续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锤炼成长。凭借他的聪明才智,他学会了开车、书法、写作、音乐、摄影,烹饪,尤其擅长书写毛笔小楷(可惜没保存下来)。</h1><h1>记得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第一次接触到《红楼梦》,尽管并没有完全看懂,但书里写得那些事和那些人,给了我心灵的震撼,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世上,曾经有一群人,过着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由此,我慢慢睁张开了懵懂无知的双眼,学着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我对文学的喜爱,也由此开始,而老爸就是我的启蒙老师。</h1><h1>虽然那些年物质匮乏,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其实并不差。偶尔看露天电影,看书,写毛笔字,老爸会不定期教我们简谱知识。有时候,他会看着我纤细舒展的手指,叹气说:哎,多好的一双手,不弹钢琴可惜了!在他心里,觉得埋没了孩子的天赋,是做父母的失职。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使你天赋异禀,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条件、机遇,再好的天赋,也会随着生活的无奈烟消云散。</h1><h1>那些年,会开车也是引以为豪的事。每每这时候,他总会说:我们那时在大草原上开车,随便乱开,(开的车)都是嘎斯63(一种苏式吉普)。</h1><h1>家里来了客人,一律是老爸掌勺,妈在旁边打下手。老爸最拿手的凉拌三丝和粉蒸肉,总能得到很多的赞,他是朋友圈里的美食家,人气超高。现在想想,真香啊!可惜这辈子再也吃不到了。</h1><h1>问他:你学那么多手艺,谁教你的?他白我们一眼,说:还能有谁?部队呗!看得出来,老爸有着很深的部队情结。那时候,老爸在我眼中简直就是超人,觉得他好牛,什么都会!</h1><h1>只是我有时会很不理解,一个行伍出身的人,怎么浑身全无一点兵味,反而满满的文人气质呢?——儒雅、飘逸、风流倜傥。我想,这是因为文化的熏陶。虽然在部队,但他干的是文化人的活啊!文化是个好东西,这是老爸最爱说的一句话。</h1> <h1>1962年,老爸完成了他人生中的大事——结婚。这是他军旅生涯数十年最大的收获。</h1><h1>我一直认为他与我老妈的结合是才子佳人式的美满姻缘,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因为‘才子’的不得志,‘佳人’也就没有享到多大的福了。自古以来,夫贵妻荣嘛!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感情淡漠,相反,他们一直过得很和谐。据我二十多年的亲眼所见,他们几乎很少吵架,大部分时间都是客客气气的,相互包容,并肩同行。他们和谐相处的原因有二:</h1><h1>1,双方性格合拍</h1><h1>2,老妈的家庭出身问题。我老妈有一个‘历史反革命’的父亲,还有一个呆在大牢里的哥哥,所以她嫁给我老爸,相当于找到了一棵救命稻草,在那个讲政治的年代,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这样一来,你还敢跟人吵架吗?</h1><h1>他们的和谐相处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我们三姊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过得很快乐,很幸福。偶尔翻看旧照片的时候,我很好奇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几个还能拥有如此肥胖的身躯,而且我和姐姐还穿的那么体面,这应该归功于和谐。记得有一年我们家好像还被评为单位里的五好家庭,左邻右舍那个羡慕嫉妒恨。</h1><h1>反正,在那些年我们是舒心的,快乐的。至今,我依然时常回忆起那些曾经的美好……</h1> <h1>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老爸的错失良机,在服役了13年后,他以普通军人的身份转业到了地方。由于他的军人身份和根正苗红的政治背景,他依然是个很吃香的人物。先后担任生产大队书记、社教工作组组长、区教育机构负责人。从此,正式踏入仕途。</h1> <h1>然而,仕途之路何其艰辛。</h1><h1>老爸天生胆小本分,做人做事循规蹈矩。职场是权利、金钱、利益较量的场所,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想获取最大的利益,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里需要的是背景、资源和手段,没有人情、亲情可言,软弱胆怯只会把机会让给别人,最终只能是强势之人完胜。老爸天生的性格缺陷,决定了他根本不是那些唯利是图之人的对手,他不会或者说不屑于干那些蝇营狗苟之事,于是他只能败下阵来。</h1><h3></h3> <h1>二十多年的仕途之路上,他几乎没有为自己或家人谋取过任何私利,凭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在职责范围内,为那些把青春甚至一生都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的老师们,争取了最大的收益。以至于他调离后,还时常有人谈起他,感恩他。他们尊称他王组长。</h1><h1>这样的人确实值得尊敬。</h1> <h1>老爸也是个善良乐观的人。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深,信奉‘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做好事,好事遇人’。亲戚朋友或是家门中,不管是谁有了事,只要找到他,总要帮一把。实在帮不了的,多少给些钱啊什么的,他觉得这样做才对得起良心。为此,妈没少跟他闹矛盾。妈说他虚伪,装有钱。他笑笑,有时候不说话,有时候会一边打哈哈一边说:好,好,下月发工资都给你。</h1><h1>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是同情那些比他过得更不易的人,他更看重的是那份乡情!</h1><h1>他的朴实厚道,乐于助人,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他成为出了名的大好人。晚辈们见了他,都恭恭敬敬地叫一声:九爹(大家庭里,他排行老九)。同辈们也要叫他一声‘九哥’。他听了,总是很享受的样子。我想,这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h1><h1><br></h1> <h1>1979年,老爸在山区工作了十年后,终于调动了!他被安排到区文化馆,真正做起了文化人。</h1><h1>历经了十年动乱,一切都得重新开始。一个小小的文化馆,也有那么多事要做,于是整天忙活。很快,各种活动开展起来了。图书阅览、文物普查(保护)、各种辅导班等等应运而生。</h1><h1>很多人因此认识了‘王馆长’。</h1><h1><br></h1> <h1>在这里,老爸一直干到退休。后来,每当走在街上,有人跟他打招呼:老馆长,你也逛啊?那是老头最开心的时候。</h1> <h1> 二 母亲</h1><h1>与老爸的复杂经历相比,老妈的经历就简单多了。她出生于1941年,1958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工厂里干了三十多年,直至退休。属于一条道走到黑的那种。勤劳和奉献是对妈这一生最恰如其分的描述。</h1> <h1>准确的说老妈出生在生意人家。原本家境不错,后来因为家庭变故,不得已踏入工厂的大门,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产业工人,从此一辈子与工厂结缘。妈很要强。最初,工厂里实行班组管理,一个人成绩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家。为了不拉在别人后面,她从一个小学徒开始,凭借着心灵手巧和良好的悟性,渐渐在同行中拔尖。到了大约1974年左右,她已是工厂里的技术骨干了。</h1><h1><br></h1> <h1>凭借着踏实肯干,妈为自己赢得了自尊自信,我想,这是对生活对她最好的回报和肯定。这样的人,尽管渺小,然而是有价值的,她没有辜负自己。</h1> <h1>尽管在她头上依然笼罩着娘家的政治阴影,但她依然不失为一个好工人,一个好师傅。她先后代表地区和厂里参加全国技术大比武,获奖无数,倍感荣耀。</h1><h1>她成了工厂里的名人,大家都知道了那个又和气又漂亮的‘李师傅’,徒弟们也尊敬地叫她李老师!</h1><h1>那个年代讲究的是精神鼓励,于是我家有了好几套《毛选》、《列宁选集》、《资本论》等领袖导师的鸿篇巨著。</h1> <h1>妈也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不客气的说,至少在我十岁以前,爸对这个家是没有尽到责任的。一方面因为两地分居,另一方面是妈的尽职尽责。</h1><h1>至今难忘,那些年买煤买粮,这些本来是男人干的活,却被妈承包了。煤块又重,实在搬不动,只好求男同事帮忙。期间受了多少委屈,着了多少急,只有她自己知道了。</h1><h1>想起这些,一阵阵心痛,流泪……</h1> <h1>尽管物质匮乏,赚钱不多,然而妈仍想尽办法让我们的餐桌上有油有肉,偶尔还有鸡蛋!我们姐弟仨也因此以白胖出现在同伴中。<br></h1><h3><br></h3> <h1>在那些艰辛苦涩的岁月里,妈以她无私的母爱,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她得付出多少力气,才能兼顾家庭与工作,然而妈做到了。我想,作为母亲,她是无愧于心的!</h1> <h1>妈总爱说:人活着要有心气儿,眼光要放远些。我记住了,忘不掉了。又怎能忘了呢?</h1> <h1>后序</h1><h1>今夜,月光如水。清澈透明。</h1><h1>在这寂静的夜里,思绪如潮水般蔓延,我沉浸在回忆里,无法自拔。生命如舟,来来往往;思念如水,不休不止。就让这美好的月光,送去我的思念,直到天际……</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