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非》—马赛马拉国家公园

顾振光

<h3>  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动物保护区。由开阔的草原、林地、河岸和森林组成,是绝世无双的动物王国。</h3> <h3>  这里杂草丛生,一望无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被誉为“非洲顶级国家公园”。<br></h3> <h3>  这里野生动物按照它们原来的生活方式生存和繁衍,游客的活动受到有效控制,动物和人类相安无事。</h3> <h3>  这里的草原是荒芜的,满目金黄色的,不要说人了,连车都显得那么渺小。</h3> <h3>  有人说:如果你错过了肯尼亚,大约你就错过了与自然最接近的机会。来吧!让我们走进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h3> <h3>  晨曦下美丽的瞪羚群。</h3> <h3>  2018年7月22日我们早上8点从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的穆索马半岛酒店出发,前往肯尼亚。</h3> <h3>  快到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交界地区,出现了泊油路。据说是中国援建的坦肯公路。上午十点左右出关。</h3> <h3>  十一点进入肯尼亚。热情的非洲小伙司机闹否落(上海话拿不了)为车里的每位女士都献了一束鲜花,令我们很受感动。但因换车后团队车辆数量、座位数量和行李放置空间衔接上出现问题,待大家协调解决,已近十二点。<br></h3> <h3>  车辆驶入肯尼亚境内,明显感觉比坦桑尼亚人口稠密,经济也发达。</h3> <h3>  路边集市很多,人满为患,各种商品琳琅满目。</h3> <h3>  香蕉、菠萝、甘蔗、南瓜、红薯、西红柿等应有尽有。</h3> <h3>  不时还有中国工程队在建工程在抓紧施工。</h3> <h3>  下午二点左右,我们在一大型超市边的停车场停车吃饭。午餐是由地接事前准备的纸袋简餐。三点上车再次出发,前往当天住地—犀牛草原帐篷酒店。</h3> <h3>  在即将重归沙石土路前,车辆驶入颜色鲜丽的加油站加油。</h3> <h3>  为了解决丰田面包车油箱容积不够大,最大限度的加满油,第一次看到加油站放置在车轮下的这种装置。然而,作为曾是修理战斗机的专业人员,知道这种做法极为不妥。因为高温季节汽油遇热体积会膨胀,往往会从油箱的溢油孔流出,此时如遇排气管火星等情况,极易引起车辆的燃烧。</h3> <h3>  出加油站不久,我们车辆就开上了高低不平的土石路。一路非常颠簸,车子经过扬起漫天的尘土。大家不得不带上防尘口罩,我还非常庆幸早上就扎上了护腰,</h3> <h3>  看了这样美丽的日落余晖,我们的路途厄梦就要开始。天一黑伸手不见五指,道路漆黑坑洼看不清,且因前期发洪水,道路几乎冲毁。车辆有时震得人都能跳起来,司机说是肯式按摩。有好几段路,都是几位司机冒着受野生动物攻击的危险,在当地马赛人的帮助下,下车探路指挥,才得以顺利通过。这一段行程真的很难忘。</h3> <h3>  最终于20:40分终于到达犀牛草原帐篷酒店。</h3> <h3>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完全亮,我就起床拉开帆布拉链出门。(没有门、没有锁)</h3> <h3>  在草原帐篷酒店门口,遇到了两位身披红衣,狮子见了都会怕的马赛晨练人。个个象攀岩运动员一样肌肉流畅,动作灵活。</h3> <h3>  带有传奇和神秘色彩的马赛人和茫茫草原一起,成了马赛马拉的一大景观。据说马赛人还盛行一夫多妻制,每娶一个老婆,男方还能得到女方9头牛的嫁妆。</h3> <h3>  而马赛人却非常惧怕非洲野水牛,因为水牛看见红色会攻击,类似西班牙斗牛。</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团友梁先生拍摄)</h5> <h3>  回来在这里就早餐后,我们出发去马赛马拉国家公园。</h3> <h3>  大家一到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大门,就迫不及待地架设好了各种“长枪短炮”。</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团友白雪提供)</h5><h3><br></h3> <h3>  在等待购票期间,很多马赛人妇女全都围上车子,兜售各种手工艺品。</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团友梁先生拍摄)</h5> <h3>  这些女人都剃了光头,服装艳丽,两耳挖了很大的孔,挂着大而多的金属珠翠挂件,嘴里不停的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吆喝叫卖。<br></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团友李女士拍摄)</h5> <h3>  十五分钟后,我们一行正式进园,大家纷纷端起各种相机,急切地各自搜寻野生动物目标,不停地按动快门,“咔嚓咔嚓”的声音伴随一路。</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团友白雪提供)</h5> <h3>  报告!远方发现正在奔跑的成年鸵鸟一只,请求司机追踪至前方停车拍摄。草原主角纷纷进了镜头之中,留下定格的一刻。</h3> <h3>  晨光的照耀下,瞪羚群显得异常美丽。<br></h3> <h3>  金合欢树象迎客松那样,迎接我们的到来。</h3> <h3>  斑马站着整齐的队列欢迎我们的光临。</h3> <h3>  漂亮的小瞪羚也在草原上跳起广场舞为我们助兴。</h3> <h3>  一幅逼真的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h3> <h3>  近距离看到的非洲草原象。</h3> <h3>  真像名画家价值连城的万马图。</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团友蔡先生拍摄)</h5> <h3>  老鹰也在高高的合欢树上为我们打探动物信息。</h3> <h3>  长颈鹿也抬起高昂的头,向远方张望着,看看有否猛兽出没。</h3> <h3>  河马笑叹其大惊小怪,连口水都流出来了。</h3> <h3>  在马赛马拉和真正的野生动物一同驰骋,彻底的融化在这片土地里。正当大家沉浸在欣赏动物世界的欢乐中,前方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h3> <h3>  只见前面烟雾缭绕一大片,时不时还听到爆裂声,明火时隐时现。是草原大火?是人为破坏?我们冲得过去吗?</h3> <h3>  急问司机才知道原来是在烧荒。为草原来年准备充足的碳肥料,增强草原的养分,还能降低病虫害和纯化草种。极个别也可能是由盗猎者发起的,这种情况因没有选择和规划,对公园的生态危害极大。</h3> <h3>  吃饱喝足的角马往往会把烧荒后的地块,作为强渡马拉河的待命集结地点。让出大片草地给更需要的同伴。</h3> <h3>  一场虚惊后,我们跃过了世上最正宗的草原斑马线。</h3> <h3>  车辆的侧面又出现了一群可爱的汤姆逊羚羊。</h3> <h3>  非洲野水牛前令人注目的动物骨骸。</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团友娜是我拍摄)</h5> <h3>  满树的秃鹰耐心等待新的猎物。</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团友xms拍摄)</h5> <h3>  一对恩爱的犀鸟,自由自在地“漫步”在金色的草地上。</h3> <h3>  这么优美的黑白线条,真的无以伦比。</h3> <h3>  转角牛羚们也不时向我们展示优美画卷。</h3> <h3>  马拉河是一条一年四季变化无常的河流。旱季涓涓细流,奄奄一息;雨季川流不息,汹涌澎湃。当地一对新人的亲属,面对风景秀丽的马拉河两岸,为新婚夫妇送上最深厚的祝福!</h3> <h3>  蓝天白云为他们见证幸福美好的时刻。</h3> <h3>  草原大象也赶来祝愿他们未来吉祥如意。</h3> <h3>  羽毛纯天然明艳斑斓,有十九种颜色的肯尼亚国鸟—紫胸佛法僧也为新人加油祈福!</h3> <h3>  在马拉河边,看到肥得象猪似的河马群,让人大饱眼福。</h3> <h3>  危机四伏的马拉河边埋伏着鳄鱼、河马、狮子,随时等待机会发起攻击。持枪保安时刻提醒游客,不要靠近河边。</h3> <h3>  在这里极目远眺,深浅起伏的天际线仿佛游蛇蜿蜒,在天际线的下方就是色彩斑驳的大草原。</h3> <h3>  中午我们在草原上的小型观光机场附近就午餐。</h3> <h3>  机场的武装安保人员时刻注意警戒,确保人员和野生动物的安全。</h3> <h3>  看着飞机的起降,听着飞机的轰鸣声,不由得胃口大开。</h3> <h3>  11:30分左右,我们到了马拉河支流的沙河岸边。</h3> <h3>  对岸聚集了密密麻麻的角马群,极有可能会渡河过来。</h3> <h3>  大树下各路好汉齐聚一堂,商量渡河事宜。</h3> <h3>  要求大伙务必先尽量吃饱草料。</h3> <h3>  再下河喝足水份。</h3> <h3>  一定要分批进行,防止不测。</h3> <h3>  这三头角马擅自行动,给予口头警告。</h3> <h3>  沙河里角马群的渡河演练。这样的演习会反复出现多次。</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团友xms拍摄)</h5> <h3>  最后终因我方岸边车辆人员众多(均在河道近水的下方),堵死渡河通道而无功而返,令人十分痛惜。</h3> <h3>  草原上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金合欢树是其食物之一。</h3> <h3>  靠在树上的长颈鹿,很可能它已经进入梦乡。</h3> <h3>  奔跑速度是长颈鹿的强项。</h3> <h3>  身体上的斑纹即美观又实用,便于伪装防护。</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合睦一家亲</h3> <h3>  又一群斑马进入我们的眼帘。</h3> <h3>  一头受伤的小角马正在找妈妈,令人非常不安。其结局往往会成为猛兽的口粮。<br></h3> <h3>  大羚羊正等待着同伴的到来。</h3> <h3>  转角羚羊心情舒畅的吃着嫩草。</h3> <h3>  有着坚强生命力的汤姆森瞪羚。</h3> <h3>  几乎从不喝水的桔红色葛氏瞪羚群。</h3> <h3>  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的猎狗。</h3> <h3>  远处草丛里一大群若隐若现的珍珠鸡。</h3> <h3>  我们站在打开天窗的丰田改装面包车里看动物。在野生动物眼里,我们才是关在笼子里的动物。</h3> <h3>  在草原日落西山之时。</h3> <h3>  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的打道回府。</h3> <h3>  瞪羚也匆忙赶来列队为我们送行。</h3> <h3>  草丛里的小鸟也发出悦耳动听的叫声,为我们祝福!</h3> <h3>  当我们车辆驶出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大门,已近黄昏。但其优美的自然风光,难得的野生动物,多彩的民俗风情,令人回味无穷。</h3> <h3>图片拍摄:除注明外均为作者本人拍摄。 文字编辑:网络整理和团友梁先生日记。 图片后期:手机自带和MX 拍摄设备:如图<br></h3> <h3> 最后我要真诚地感谢团友们提供的图片和视频,得以多方位、多时段、近距离的深度感受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的无限魅力。 </h3><h3><br></h3> <h5>作者原创东非两国之旅系列:</h5><h3></h3><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1hmv19vi"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走进东非》—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a></h5><div><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1huhgi9u"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走进东非》—赛伦盖蒂国家公园</a></h5></div><div><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1i3hcjwj"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走进东非》—维多利亚湖</a></h5></div><div><h5></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1ikkq2u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走进东非》—奈瓦沙湖</a></h5></div><div><br></div><h5><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