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再黑 有北斗就好

边塞人

<h3><br></h3><h3> &nbsp; 流逝的时光,路过的风景,邂逅的各类人群,终会渐行渐远,剩下的路变窄了但仍然要学会默然前行。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坎坷,命运多么悲舛,自己的脚步开始慢了但始终都没有停下。因为在你停下的一刹那间,你或许已经开始了抉择,结局或悲或喜。人生最好不要给自己强设结局,走哪算哪吧。 </h3><h1> </h1> <h3><br></h3><h1> 人生短暂如瞬,道路却漫长无垠。仅有的一段人生里,跋涉万水千山,翻山越岭,也许到了离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在路上,前方的道路没有尽头,看见的只是沿着一个方向,遥遥相去,也许不过上百里,也许远隔重洋。</h1> <h3>  </h3><h3> 两年前在去北京出差的飞机上看完了英国作家克莱儿的小说《摆渡人》。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航班延误百般聊赖时被封面上的各类褒奖蛊惑:“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虽然我了解过所谓的畅销书都是水分充沛,但还是不能免俗,被光环吸引。从乌鲁木齐到北京近五个小时难熬的飞行,不知不觉被“摆渡”到在这本书里了。那是我最放松、最没有时间感觉的一次飞行了。 故事的大意讲的是一个心情不爽的15岁单亲少女迪伦独自乘火车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生父,结果发生了车祸,不幸少女的灵魂离开了肉体,遇到了那个将引领她去往生命彼岸(或叫天堂)的摆渡人崔斯坦——一位翩翩美少年。 路途艰难险阻,魔鬼始终跟随,企图将少女的灵魂带入地狱。两人必须要走几百里路,赶在十几天后的某个日落前,找到一个安全屋才能躲避魔鬼的侵袭。孤男寡女日久生情,摆渡人让不幸少女心旌荡漾,爱情和求生的欲望最终战胜了恐惧,两人奇迹般地一起回到了事故现场。吧唧,她的灵魂回到了肉体中,被救援队拯救,而美少年也出现在了她的世界中,“原来你在这里”,大团圆治愈系老梗。当然,为了吸引眼球,少年男女你疼我爱这样的桥段也是必须架设的。 </h3><h1> </h1> <h3>  可能作者克莱尔是个女性的缘故吧,对于“荒原”(类似于我国的黄泉路)各种阴森恐怖揪心的场景和人物内心的描述过于细腻逼真,我一度被书中众多魑魅魍魉将两人被虐的场景所担心,不忍再看下去,这确实达到了书评中让“灵魂震颤”的效果。</h3><h3><br></h3><h3> 事情节跌宕起伏,读完意犹未尽。故事里的人物就只有迪伦和崔斯坦,在这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测的黑水。 </h3><h1>  看完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然而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h1> <h3><br></h3><h3> 一路走来,疲惫不堪。来来往往无数人从身旁走过,又一批批络绎不绝在身后接踵而至。也许此刻相遇,今生便再也不会相见,也许此时擦肩而过,下一刻又重逢在某个路口。人生就是如此,你总是要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从相遇到相知,也许逢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在剩下的时间里,白首终老。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遇见谁,下一秒又会有谁从身边离别。 </h3><h1> 快乐的时光总是太短,就像飘落的雪花,还没来得及握在掌心细细端详便已融化。回首时才发现,那些快乐,那些欢愉的背后,似乎都是苦楚的交换。慢慢的都已习惯,经历痛苦后的回味享受便有了快乐,才会感觉快乐来之不易,痛苦又是情理之中。</h1> <h3>  我想人的一生,总是避免不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或是爱情的折磨,或是亲情的离去,或是病痛的折磨。每当遭受这些挫折,似乎感觉生存失去了意义,没有了信仰,没有依靠,更失去了原有的激情斗志,不知不觉已经陷入痛苦的深渊。尝试着忘记,也尝试着放下,更尝试着重新来过。后来,慢慢的在时间的涤荡下,渐渐地淡去,心里从澎湃恣肆的海浪慢慢地变成了明澈的溪水,抛却了躁动和不安。有时候想起不再是心中的绞痛,只是过往岁月里的点滴悸动,只是一声轻轻地唏嘘,当初迟迟不肯放下的,在心底蔓延怒不可遏的悲愤,现在也慢慢忘记,只是在张狂的青春里也打马而过。把过去的躁动在心底缓缓磨平,没有棱角,没有尖峰。 面对过去,不必悔过,也不要假如。失败过,受挫过,也曾辉煌过,都是一段段很珍贵的回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在脑海里圆圆地画上一个句号,时刻告诫自己已经结束。下一刻的机遇又会出现在眼前,流失的时光,路过的风景,邂逅的人还会再来。心中只要找到自己的“北斗”、“高德”或GPS导航就好。 或许灵魂的摆渡意味着找到了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h1> ——写于2018年8月8日</h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