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卜算子《忆从军》
---为《我们的芳华和我》美篇题
一身戎装照,
英姿真威武。
摸爬滚打戍边关,
征人未觉苦。
漫步赏夕阳,
但见红如故。
最忆激情澎湃时,
芳华从军路。
张景才
(2018年8月8日
于天津滨海新区)
<br></h1> <h1> 封面题字:郑少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女子楹联学会会长)<br></h1> <h1>上为《我们的芳华》封底插画</h1> <h1> 封底插画:洪飞(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洪飞从军于原炮兵第六十八师,照片为洪飞携爱人在天津滨海新区航母公园)<br></h1> <h1> 原打算请王淇指导员为《我们的芳华和我》写一篇前言,老哥谦逊,说以我那几句拙诗代前言就行了,所以没写。现将《我们的芳华》画册的前言补充到美篇(一),就作为此美篇集的前言吧。
《我们的芳华》
前 言
2018,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原北京军区炮兵第68师“援越抗美”50周年,也是68师636团指挥连建连50周年。为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应战友们的要求,我们编辑出版《我们的芳华》。
《我们的芳华》记录了原北京军区炮兵第68师援越抗美5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展现了指挥连纪念建连50周年天津滨海战友会的盛况。战友们愈花甲、俏夕阳,一往情深话衷肠,尽享五十年前互帮互学并肩战斗的美好时光。战友们回首风雨同舟的嗟跎岁月,叙说着同甘共苦、初心不改的坚定信念。《我们的芳华》汇集了指挥连历史沿革和战友通讯录,为战友追忆历史、方便联络,提供了宝贵资料,使它更具收藏价值和纪念义。
此次纪念活动,是50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效果最好,倍受68师及各团各营各连关注羡慕的一次空前盛会。纪念50周年活动并制作《我们的芳华》,是不忘历史、聚情结缘的善举;是不忘初心、再创辉煌的精神动力;是修身养心、弘扬正气的使命工程;是图文井茂、载入史册的美好回忆;是慰藉先烈、振奋战友的历程丰碑;是传承后人,引以为傲的鲜活见证。
穿过军装的人,就忘不了生命里有一段当兵的岁月。我们把这段岁月用图文井茂的形式编辑成《我们的芳华》,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看到它,都会重温记忆中这段岁月的光芒。因为这段经历是他社会大学的第一课,他的人生得以在铁血沙场历练,这里有他与国家和人民的生死血盟,这里有他青春快乐生活的初恋。战友们看到《我们的芳华》,就会听到瞭亮的集合号再一次把我们呼唤,就会看到边关那弯陪伴哨位的明月,
就会想起你的模样你的欢声笑语,就会在心中情不自禁奏响那永远在路上的交响曲!
谨以《我们的芳华》敬献并分享给战友及特邀嘉宾,并衷心祝愿兄弟姐妹们友谊长存、健康快乐! 《我们的芳华》编委会</h1><h1> 2018年3月<br></h1> <h1>《问》
手捧从军照,
百感涌心头。
战友应识我,
英姿可依旧?<br></h1> <h1>重着戎装,英姿飒爽。</h1> <h1>1965年入伍的原636团干部股股长陈官琨</h1> <h1> 景才老弟,辛苦你了。纪念册收到后反复看过多次,谢谢组委会!谢谢王淇老弟!<br></h1><h1> 陈官琨</h1> <h1>1975年入伍的摩托班阮中平和他的外孙女<br></h1> <h1> 指导员您好!我们的芳华一书了我收到五本,有陈官琨,洪飞,彭冬梅,我已联系他们,请您放心。谢谢您的辛勤劳动,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纪念!军礼!
阮中平<br></h1> <h1>1976年入伍的指挥连女兵班长穆英</h1> <h1> 谢谢指导员! 我虽然还没有收到《我们的芳华》纪念册, 但是我的母亲(曾经的军人,今年已经87岁了) 在收到纪念册的第一时间,就越洋电话给我,并一章一章念给我听。直到一个星期之后的电话中,还再告诉我这本纪念册令她感动的地方。我的小外甥女(今年15岁, 从10岁开始,她写的文章就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看见纪念册的一刻,她也是爱不释手,并第一时间拿走了一本, 说要永久收藏。感谢指导员及战友们的付出!您们的努力,让我们把那一刻的芳华留在了一生一世之中 。向您们致以崇高的军人敬礼!</h1><h1> 定居加拿大的原指挥连女兵班长 <br></h1><h1> 穆 英</h1> <h1>1976年入伍的原指挥连通信排女战土陈健(636团宣传股广播兼图书管理员)</h1> <h1> 非常认真的翻看书中的每一页、每一张 这记录着美好瞬间的照片。感慨着每幅图片不仅记录当时瞬间的美好,更倾注着作者多少劳动和智慧。《我们的芳华》这本战友自己编辑的佳作,在我们每一位战友手中是一份永恒的礼物.再过十年拿出来翻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感悟。谢谢王淇指导员!谢谢辛勤付出的战友和朋友们!<br></h1><h1> 陈 健</h1> <h1>1976年入伍的原六三六团指挥连通信排总机班战士彭冬梅<br></h1> <h1>1965年入伍的原六三六团一营教导员邢永利(左)和1967年入伍的原六三六团一营营长宋子清(右)<br></h1> <h1> 王淇弟,邮来的纪念册收到,我翻阅了一遍,感到内容丰富,编排完美,可读性强,大有收藏价值。谢谢了!欢迎你到沧州来玩。
邢永利<br></h1> <h1>1967年入伍的原一营营长宋子清</h1> <h1> 宋营长,纪念册上午就收到了,非常棒!特别刚翻开就看到唐师长和军嫂们的两个序言,看几句就不禁让人热泪盈眶,擦好几次眼泪才看完,粗翻一遍,整个内容非常全,选得准,篇幅精,编排细,制作质量也非常好,真是留下了一份68师历程与辉煌的珍贵史料,一份与我们经历非常近的珍贵记实,这还要特别感谢王淇指导的整体精心设计筹划编排,我一定好好珍藏!
几位老兵给宋子清回复<br></h1> <h1> 连长,两本纪念册拿到手了,我用一个多小时,仔细看了一遍,《我们的芳华》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形式多样,非常珍贵,永久保存。再次表达感谢之意!
一位老兵给宋子淸的回复<br></h1> <h1>1965年入伍的原六团三连雷达排李文光</h1> <h1> 《我们的芳华》加深了我们的战友情谊,重温我们的青春与梦想,说出了我们深藏心中多年的心声!让我们的芳华永驻,情意长存。
李文光(于河北文安)<br></h1> <h1>1967年入伍的电台王铁锜<br></h1> <h1> 淇兄好!我们的芳华收悉,太好了,谢谢!
淇兄又佳作
軍魂著金册
为友多真情
战友梦乡乐
举旗领路人
无愧亦无过
厚德多载物
祝兄百岁多
王铁琦<br></h1> <h1>1967年入伍的原六三五团杨建塔</h1> <h1>1970年入伍的标图班张德民<br></h1> <h1>张德民和爱人(原68师宣传队员)常玲</h1> <h1> 谢谢老领导,老战友,老大哥的厚爱。您在战友聚会和印制纪念册等事情,倾注全力,又出血又出汗,功德无量,将载入指挥连乃至636团甚至68师的史册。天气太热了,望兄嫂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温。</h1><h1> 张德民<br></h1> <h1> 晓明中午好!纪念册收到,谢谢老战友。并再次感谢编委会的同志们特别是王淇指导员的辛勤努力,又出血又出汗,为战友们奉献了一部站位极高,内容丰富,资料珍贵,意义重大,印制精美的人生宝典,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军旅纪念册,太有收藏价值了。尤其是将指挥连建连5O周年的活动内容与整个68师援越抗美50周年纪念活动结合起来,一下子就把纪念册的品位,高度抬起来了,非同一般,高,实
在是高。
张德民</h1> <h1>1971年入伍的司机班简基建<br></h1> <h1>《有感》
浩月圆缺古今同
兄弟聚散醒醉中
只缘胡越成一体
旧梦重温任匆匆
简基建</h1><h1> (70年12月入伍,来自湖南邵东)</h1><h1> (胡越——南北也。古人云:竭诚,虽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同路。既然如此,来去匆匆亦不为然) <br></h1> <h1> 指导员,您好!今天上午才收到纪念册。虽然姗姗来迟,虽然早已知晓,还是给了我一个惊喜——精美绝伦,图文并茂,令人叹为观止。您们辛苦了!谢谢!</h1><h1> 筒基建<br></h1> <h1>1973年入伍的报话班杨国德<br></h1> <h1> 谢谢为我们芳华发行付出心血的战友们!感恩有你们而精彩 !</h1><h1> 杨国德<br></h1> <h1>1974年入伍的连部李运清<br></h1> <h1> 祝贺纪念册分发到手!翻阅后感到非常激动。内容丰富.编排精细,设计制作质量高。全面印记了我师.我团及我连的辉煌历史,包含了战友的深情厚谊,是一本军旅文化经典,非常精彩!纪念册能使友情绵长无期,无论战友们生活.工作在那里,已成人生中无法割舍的友情和记忆,一册到手终身温暖,这就是我们的精神财富。纪念册能快速分发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与王琪指导员的的辛劳分不开的,战友里面的秀才,我们的骄傲!感谢你的全程付出!祝你快乐!
祝所有战友们幸福安康!万事如意!</h1><h1> 李运清<br></h1> <h1>1974年入伍到指挥连的董春艳<br></h1> <h1>1976年入伍的总机班韩文刚<br></h1> <h1>江城子《我是一个老兵》
花虽半朵也含羞,
绽芳华,</h1><h1>绣枝头。
释然清香,
无怨也无忧。
不嫉清寒多冷漠,
舒傲骨,
释温柔。
一身正气写春秋,
戏炎凉,
意悠悠。
气浸芳华,</h1><h1>不怠伴风流。
但愿来年依旧好,
不言愁,
信天游。
韩文刚<br></h1> <h1>1971年入伍的侦察班刘春庚</h1> <h1>1976年入伍的摩托班丁海山</h1> <h1>1978年入伍指挥连的贾来庆<br></h1> <h1> 尊敬首长和战友们大家好!首先特别感谢《我们的芳华》所有付出的首长和战友们!我在这里向各位表示崇高敬意,您们辛苦了,非常感谢!<br></h1><h1> 贾来庆</h1> <h1>1976年入伍的报话班石俊</h1> <h1> 感谢《我们的芳华》编辑、制作的首长和战友们!你们辛苦了!《我们的芳华》增进了战友情,看后精神倍爽,好似回到当年。再次感谢你们!
石俊,2018年8月12日<br></h1> <h1>1976年入伍的气象员申庆荣<br></h1> <h1>1967年入伍的政治处干事陈有忠</h1> <h1> 我们的芳华和我棒极了!<br></h1><h1> 陈有忠</h1> <h1>1973年年入伍的一营部书记孙宝义</h1> <h1> 唱词</h1><h1>《我们的芳华》发给咱哪啊,
捧在手中心里甜呀啊,
好像到了化稍营呀。
军中往事在身边......<br></h1><h1> 孙宝义</h1> <h1>1967年入伍的政治处干事王庆平</h1> <h1> 宝义唱出我们的心声。<br></h1><h1> 王庆平</h1> <h1>1973年入伍的团电影组张营生</h1> <h1>赞:《我们的芳华》,
青春岁月,
无悔人生。<br></h1><h1> 张营生</h1> <h1>1967年入伍的团后勤卫生队战士朱成义<br></h1> <h1>1967年入伍的636团一营一连战士崔云瑞<br></h1> <h1>1967年入伍的636团一营一连战士刘子良<br></h1> <h1>天津滨海新区泰达医院中医科主任郭重威</h1> <h1>1973年入伍的原师宣传队员宋兰芳</h1> <h1>1975年入伍的原师兰球队员苗庆国</h1> <h1>1975年入伍的原68师宣传队员靳爱杰</h1> <h1>1973年入伍的原68师宣传队员王素艳</h1> <h1>1973年入伍的原68师宣传队员苏丽</h1> <h1>1973年入伍的原68师宣传队员王新德</h1> <h1>从右至左:靳爱杰、王素艳、张景才、苏丽、王新德</h1><h1> 滨海战友向王淇指导员和指挥连全体战友致敬!向原炮兵第六十八师的全体战友和首长们致敬!《我们的芳华》让战友们的青春永驻,让战友的情谊永存!<br></h1> <h1> 我回来就看四哥编写的巜我们的方华》这本书,刚看完。四哥为编写这本书倾注多少心血啊!看了很感动,四哥真是个有心路,有责任感,有丰富愿情的转业军人,真值得敬佩,四嫂也了不得,代表军嫂用真心感受书写了此书的前言,四哥四嫂真不愧为是一对革命的夫妻,有血有肉的情侣,太了不得了,看了他们夫妻的作品,使我倍感亲切和祟敬,请你代我向他们夫妻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
姚祥和二0一八年七月十四日于杨村
</h1><h3><br></h3> <h1> 《我们的芳华》 雕刻了一代人戎马生涯与崇高精神,记录了深厚战友情谊!徐徐展开图文 ,每一幅都是军礼再现!</h1><h1> 王春锁<br></h1> <h1>(接第二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