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让自己走的更远 生物一组

江风

<h3>  书上许多的实验,不管难易程度、可操作度如何,我都选择不做,觉得费事费力,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可是郑老师却是在积极的创造条件给学生做实验,而且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确有成效。在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也定会向郑老师学习。(节选)<br></h3><h3>育星中学 王茜茜 </h3><h3><br></h3> <h3>  在之前,我从来没觉得什么萨德系统,北斗卫星系统等与生物课改有什么关系。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自己动手做一下。今天听了郑仲贤老师的讲解,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格局太小了,没有高屋建瓴的见解,缺乏有一定高度和广度的知识体系。郑老师的课,让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包括知识,包括教学方法,实验方法等很多。站在一线的教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我们做了很实在的,接地气的讲座,使我受益颇深。</h3><h3> 刘爱云 岚县中学</h3> <h3>  赵京秋老师从教学评价的目标,教学评价的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评价以及如何利用好教学评价,还有教学评价的作用让我深受启发。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还可以通过积极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学习。有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形式还可以多元化,可以通过对考试难度的调整让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生物学科有兴趣去学这个也很关键。</h3><h3> 董凯 石楼中学</h3> <h3>要强化过程性评价,建立特有的适合自己适合当地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作业布置方面,多开发当地、学校的资源,能就地取材形成一些实践操作、实地调查性的作业。通过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来促进评价体系的多样化。<br></h3><h3>————任鹰&nbsp;&nbsp;&nbsp; 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h3><h3><br></h3><h3></h3><h3> 赵京秋老师,从课堂教学评价的视角,进行案例剖析。在教学评价中,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折射出教学中不足的地方,以便今后重视和改进。挖掘分数背后隐藏的学习和教学问题,最终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h3><h3>————育星中学 王茜茜<br></h3><h3><br></h3><h3> 通过对赵京秋老师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的学习,我对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了新的认识,获益匪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具有几个特征:全面性,过程性,多元性,差异性,发展性。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一线教师应给具备更强更高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以及对一些问题持有的不同见解,学习中的小进步,甚至是学生对某些观点提出的质疑,教师应该做的就是给予支持和赞许。而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每一次肯定和鼓励,都是他建立自信心的好时机。</h3><h3>———— 薛晋 龙凤中学<br></h3><h3><br></h3><h3>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既有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教学过程,反思其中的问题,进而调控教学行为。学生则可能在课堂或测试中反应出不同等级的思维、状态、素养。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反映教学的效果,进而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h3><h3>————李宁 岚县高级中学</h3> <h3>兰荷平 岚县中学 </h3><h3>通过上午的学习我领悟到,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缺乏的一点就是不能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缺乏兴趣教育。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要有情趣,同时所设问题情境还要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既为学生熟悉,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问题情境。<br></h3><h3><br></h3><h3>石楼中学 王建平 </h3><h3>听郑老师的课,我被其风度学识深深折服。在北师大是两次听郑教授的讲座,震撼于北京教育的先进理念之余,不禁为我们小地方的落伍而担忧,现代化教育,听郑老师的课,让我真正认识到:理念决定方向,思想决定行动。思维上的局限才是制约我们教育教学的最大障碍。听了郑教授的几节案例,被深深的触动了自己的神经系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建立了新的条件反射:1、要构建有骨骼+血肉的课堂教学。2、要重视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3、要注重知识组块的搭建。4、要让学生亲临在实际生活的调查。以教材为支撑,提高教师自身的魅力,让生物课能成为吸引学生的生命学科。</h3><h3><br></h3><h3>高雪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 </h3><h3>《真情境教学的浅思》</h3><h3> 几日的学习中,在各位生物专家的讲座中均提到这样一个理念——真情境教学,今日的行走中我突然对这一理念有了点点感悟。所谓“真情境教学”应该就是真实的教学素材以及给予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具体如何实施?从郑仲贤老师的几个案例中我总结了几点,1.教材中要求的学生实验要让学生做,学校硬件条件不足,老师就去创设条件,哪怕是演示实验。2.科学史中的实验情境尽可能去还原。3.在生活的实境中进行教学,比如说学习生态系统组成要让学生进行生态系统的实际调查。4.要利用学生可触可感的生活材料作为教学素材。5.教授知识不能理论和实际分离,理论上行的通,但实际上却行不通。<br></h3><h3><br></h3><h3>董耀华 文水二中 </h3><h3>实验怎么做,怎么考查。一直是个比较困扰的问题,在学校做实验,学生会吵成一锅粥,这里还没停了,那里就又有问题了!通过今天两位老师给讲授的方法,是我对实验课的上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实验课要上,而且还要上好!不仅要做实验,而且还要有实验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平常经常会提到预实验,在自己做实验时,也可以做预实验!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对实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做实验,势在必行!<br></h3><h3><br></h3><h3>徐晶晶 文水中学 看了郑教授上午给我们展示的案例,我深刻理解到,一个好老师应该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对你服气。怎么增加自己的魅力呢,一,平时要多积累,增加自己的‘厚与宽’,所谓的文化底蕴,知识涵养,科学素质……二也是更重要的,要花时间和心思认真地备课,尽可能地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设置能培养学生四方面能力的练习和实践。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br></h3><h3><br></h3><h3>严霞飞―泰化学校 今天上午郑仲贤老师讲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讲座中的模块二在期待的课程生态中,将生物课程标准落置讲台,郑老师展示自己的教学实施案例,让我认识到:一节好的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一节好的课,要做到抓住生物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生物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中到生物学。关注课堂,关注生物教法、学法体现生物课的灵魂。通过培训,使我懂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寻求符合实际的教学风格,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