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与天更近的地方(下)

清晨阳光

<h3></h3><h3>(接上篇)</h3><h3>早上参观完布达拉宫,中午在玛吉阿米吃了饭。下午的重头戏就是参观大昭寺。</h3><h3><br></h3><h3>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br></h3><h3>大昭寺是藏王松赞干布为了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和八岁等身像而命人修建的。</h3><h3>相传以前大昭寺的位置是一片湖泊沼泽,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人湖内,湖面顿时泛起白光。于是,千只白山羊开始驮土建寺。因藏语中"山羊"为"惹","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名为"惹萨",意为由山羊驮土而建的。大昭寺一进门侧墙的壁画上就有描述山羊驮土建造的场景。大昭寺建造共用时三年多。</h3> <h3>无数的藏民磕着长头,沿着一条条公路,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雨雪之中,执著地向着这里进发。他们三步一磕头,一步一步的来到拉萨,就为了到大昭寺朝拜他们心中的圣神----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br></h3> <h3>这位僧人正做的,也是一种祈祷的仪式。一边默念着经文,一边将豆子、谷物、绿松石等物撒在一个法器上,如此反复成千上万次。</h3> <h3>从大昭寺正门进去的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的产生地。格西是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我们说的博士。这个院落相当于中国古代殿试的地方。</h3> <h3></h3><h3>大昭寺镇寺之宝是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此像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12岁等身像形象塑造的。等身像塑好后,由佛祖释迦牟尼亲自开光加持。</h3><h3><br></h3><h3>世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后,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一直供奉在大昭寺。</h3><h3>另外,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当年由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带入西藏,原本也供奉在大昭寺中,后来在文革时被破坏。文革后,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被修复后供奉到了小昭寺中。</h3> <h3>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不允许拍照的,但是从寺内其他塑像、器物就能感受到大昭寺内的豪华尊贵。</h3> <h3>步入大昭寺二楼的平台上,就可以全览大昭寺的金顶。金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h3> <h3><h3>从大昭寺出来,在拉萨三大寺和罗布林卡之间权衡了一番,决定利用下午剩下的时间参观罗布林卡。</h3><h3><br></h3><h3>罗布林卡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就是达赖七世时期。罗布林卡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也被称为夏宫。它和布达拉宫,一个夏宫、一个冬宫,均是达赖喇嘛生活理政的场所。</h3><h3><br></h3></h3> <h3><h3>罗布林卡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又被称为西藏的颐和园。园内植物众多,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也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的名贵花卉。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h3><h3><br></h3></h3> <h3>罗布林卡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又分为宫区、宫前区和林区三个主要部分。</h3> <h3>以措吉颇章(湖心亭)为主体的建筑群,是罗布林卡中最美的景区。</h3> <h3><p>罗布林卡的文物,一类是西藏本土制造的宗教文物,另一类是历朝中央政府和皇帝赏赐和馈赠给西藏地方上层的各类珍品,包括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与达赖会面时赠送的礼物。各类文物各有千秋,制作工艺都十分精美考究。包括:佛像、佛塔&nbsp;、唐卡、 寺内壁画&nbsp;、皇帝赏赐品等。<br></p><p><br></p></h3> <h3>和陕西临潼的《长恨歌》、杭州西湖的《西湖印象》一样,《文成公主》也是一个大型户外文化表演,他是中国海拔最高的藏文化大型史诗剧。夏季西藏天黑的晚,《文成公主》的表演从晚上9:30开始,11:00结束。</h3><p><br></p><p>连日的开车、游玩,使得我的高反越来越严重了,来到《文成公主》剧场,面对上百节的楼梯,我的腿越来越沉重,呼吸也变得急促,心砰砰的像要从胸膛里跳出来。好在每一段台阶后的平台上都有流浪艺人在弹唱,就这样,边听着歌声边慢慢的来到剧场门口。</p> <h3>《文成公主》以拉萨自然山川为背景,再现了文成公主历经艰险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演绎了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藏汉和美的动人史诗。整场演出以星空为幕,大山为景,气势恢宏,震撼心灵。</h3><p><br></p><h3>我们观影这天是阴历十三,一轮圆月挂在山头,按照场景不同,山峦时而星星点点,时而披上银装。演出中,还有成群的牛、羊、马从舞台上走过。</h3> <h3>《文成公主》全剧共有演职人员八百余人,其中当地农牧民占95%。这些人白天在外务工务农,晚上参加演出。</h3><p><br></p><p>《文成公主》的情节因为家喻户晓,因此稍显简单,但是演出场面恢弘,舞美华彩。特别是文成公主的那一句“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让人动容。</p> <h3>在演绎文成公主艰难进藏,路遇暴风雪的场景时,不光是舞台上,观众的看台上也会飘落下大片的雪花,让人惊奇又惊喜。</h3> <h3><p>看完文成公主回到酒店又是12点多了。连续四天的舟车劳顿搞的我精疲力尽,高反也愈加严重。躺在床上,感觉到整个胸腔、胸腹结合部阵阵疼痛,无法入眠。只好整晚戴着酒店的氧气鼻吸管。</p><p><br></p><p>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计划去藏南的林芝。好在晚饭时,考虑到身体原因,临时决定后面的行程不再自驾游,改为跟团游。</p><p><br></p><p><br></p><p>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启程开始了林芝三日游。参加的这个团只有5家11个人,团里没有导游,只有一位开车的司机师傅。这样简单的人员构成,反而使这次林芝游非常的轻松愉快。</p><p><br></p></h3> <h3>去往林芝要经过米拉山口,这里海拔5013米。这里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休憩之地。</h3><h3></h3> <h3>站在米拉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给神灵。</h3> <h3><h3>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的重要分界山,它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米拉山以西地区,山川上仅仅覆盖着附着性的草本植物,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灌木树木茂盛。</h3><h3><br></h3><h3>和米拉山类似的是我们陕西的秦岭山脉,秦岭在山顶分水岭处将水系分成了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秦岭南北也是气候、地貌迥异。</h3></h3> <h3>翻过米拉山,河水变成了豆绿色,这就是“尼洋河”了。<h3><p></p></h3> <h3><h3>在工布江达县吃过午饭,我们来到林则野生猕猴乐园。这里的野生猕猴满山遍野,它们乖巧可爱,给它们喂食,它们会用小手轻轻的从你手中抓过食物,小手的肉垫柔软有弹性,绝不会抓伤你。</h3></h3> <h3>看到有人要给它们喂食,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充满渴望的看着你。</h3> <h3><h3>猕猴园还有一个水池,一些猴子会游泳,可以到水里游泳嬉戏,另一些怕水,在水池边却步。水池上有软绳梯,供猴子们爬来爬去。</h3><h3><br></h3><h3>照片中这个猴子就是从软梯上下来倒挂金钟,准备从水里捞东西吃。</h3></h3> <h3><h3>林达吊桥,司机师傅介绍这是一个古桥,桥面是由木头拼接而成。这个桥以前不仅是供行人通行的,就连车辆也是从上面驶过。</h3><h3>在它的旁边现在新建了一个水泥桥,林达吊桥已经不再使用,仅供参观了。</h3><h3><br></h3></h3> <h3>离开猕猴园,一路行走,路边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这张照片就是一片五彩祥云挂在天上。</h3> <h3>这张照片拍摄角度有点低,这个地点,是尼洋河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汇入口,绿色的尼洋河缓缓流入黄色的雅鲁藏布江水中。</h3> <h3></h3><h3>在雅鲁藏布江的一个转弯处,有一处自然奇景--佛掌沙丘。这里海拔3068米。</h3><h3>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之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出的河沙,经过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兀的地貌景观。</h3><h3>最最神奇的是,只是一个转弯,上游和下游却是吹着不同方向的风,才使得河沙从两侧向转弯处堆积,并在中间形成一个大坑。</h3><h3><br></h3> <h3>远观看不出沙堆有多大,走入其中才发现这真是一个巨型沙山。</h3> <h3>沙山顶上巨大的沙坑。</h3> <h3>这个季节,沙山顶上的风也是很大的,走在沙山顶,风吹着沙子打在脚腕,痒痒凉凉的。</h3> <h3>离开沙山,继续欣赏着沿途美景。许多人都说,在西藏,风景就在路上。这话真的不假。</h3><h3>看,天边又有一抹彩虹。</h3> <h3>这是双彩虹。</h3> <h3></h3><h3>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今天的住宿地--索松村,这里是观看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点。</h3><h3><br></h3><h3>因为有云,所以南迦巴瓦峰只能看到中间的一部分。</h3> <h3>入住的米林公尊德姆农庄提供免费藏装,穿上藏装,和雅鲁藏布江与南迦巴瓦峰合个影。</h3> <h3>晚上的篝火晚会。</h3> <h3>第二天清晨,太阳从远山露出笑脸。南迦巴瓦峰却仍然羞涩的不肯露出全貌。</h3> <h3></h3><h3>吃过早饭,天上的云渐渐散去,南迦巴瓦峰终于露出了它娇美的身姿。</h3><h3><br></h3><h3>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山峰。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它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向印度洋方向流去。</h3><h3><br></h3><h3>南迦巴瓦峰由连绵的九座山峰而成,其中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它的最高峰也被称作“直刺天空的长矛”。<br></h3> <h3></h3><h3>南迦巴瓦峰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美少女峰”。</h3><h3><br></h3><h3>从这张放大了的照片可以看到,从右至左,南迦巴瓦峰像一位美少女一般静静的仰卧在那里,最右面的山峰酷似人脸。</h3><h3><br></h3><h3>随行的导游司机告诉我们,很少有游客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的全貌。最近一段时间,至少一个多月了,南迦巴瓦峰都没有露出过全貌。</h3><h3>看来我们真的是非常有福缘的。</h3> <h3>下面几张是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看到的美丽景色。</h3> <h3><br></h3> <h3>从雅鲁藏布江岸边拍到的南迦巴瓦峰。</h3> <h3></h3><h3>我们还参观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在这里换乘景区的观光车,景区里的景色比导游司机带我们走的江对岸看到的景色逊色了很多。</h3><h3><br></h3><h3>这里是大渡卡遗址,是昔日工布首领的庄园。</h3> <h3>这张图片中,雅鲁藏布江江心有一处小岛,在岸上看,小岛很小,毫不起眼,但是你放大照片,就会惊奇的发现,小岛上居然还建有寺庙和佛塔。而且不论雅鲁藏布江水如何涨落,小岛从来没有被水淹没过,这或许也是佛祖在默默的护佑。</h3> <h3>放大的照片</h3> <h3>门巴民俗村,这里生活的是门巴族人</h3> <h3>当地的圣树</h3><p><br></p> <h3><br></h3> <h3>情比石坚,一块巨石一分为二,夹缝中生长出一株桃树。在这里绕树三圈,能成就美好姻缘。</h3> <h3><br></h3> <h3>雅鲁藏布江上一段非常宽阔的江面</h3> <h3></h3><h3>参观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们驱车前往林芝市区,今晚将住在这里,并在这里品尝有名的石锅鸡。</h3><h3><br></h3><h3>石锅鸡很美味,竟然让我忘了拍照。都说到林芝一定要吃两样东西,一个是藏香猪,一个是石锅鸡。石锅鸡我们吃到了,但是藏香猪只能有缘下次了。</h3><h3><br></h3><h3>石锅鸡的石锅是用一整块石头掏空而成,地道的石锅鸡,鸡要用当地藏民养的土鸡,然后用雪山上流下的溪水配以人参、藏贝母、松茸、枸杞等药材慢慢地炖,汤味鲜美,营养丰富。</h3><h3><br></h3><h3>到达酒店后,时间尚早,我和儿子在酒店附近转转,来到林海公园。</h3> <h3>公园不大,但是有水就有了灵气。加上蓝天白云,处处都那么的好看。</h3> <h3></h3><h3>林芝的最后一天,我们要游览新措和巴松措。一大早6点就出发前往新措。</h3> <h3></h3><h3>到了景区门口,还是要换乘景区的车,景区按照我们的人数分派了两辆汽车。</h3><h3><br></h3><h3>景区的河水也是豆绿色的,加上周围的植被,这景色有些像九寨沟。</h3> <h3></h3><h3>来到汽车路的尽头,离新措还有3公里路程,后面的路要徒步或者骑马或者开山地摩托车了。</h3><h3><br></h3><h3><br></h3> <h3></h3><h3>在这一片开阔的草地上,随处可见散养的藏香猪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觅食。如果你有食物喂它,它们会很欢快的跑到你的面前。</h3><h3>在这里我们和可爱的藏香猪玩了好长时间。</h3><h3><br></h3> <h3>藏香猪个头很小,它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猪,藏民都是野外牧养藏香猪,它们被称为“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猪,因此非常珍贵。</h3> <h3>看一段藏香猪的小视频,牧场中的动物合谐相处,互不干扰。</h3> <h3>藏家在烧水,为游客提供方便面和开水。</h3> <h3>我们一行都选择了四轮山地摩托,开着向新措进发。</h3> <h3>路上时不时会有狭窄的木桥,有时还要从溪水上开过。</h3> <h3>四轮摩托很容易学会,没过一会儿,我们人人都成了驾车高手。</h3> <h3>穿过一片原始森林,我们停下寻找松茸。这个季节正是藏区松茸出产的好时节,因为没人认得松茸,所以虽然看到各色的蘑菇,但是最终没人采摘。</h3> <h3></h3><h3>一路玩着一路走,最后来到了新措。</h3><h3><br></h3><h3>新措,是巴松措里面的一个湖,"新措"的意思便是"新发现的湖"。巴松措已经开发很多年,而新措还是一个新开发的湖泊,因此它更洁净美丽。</h3><h3>同时去往新措的这最后3公里徒步路线实在是太美了,草场、小溪、木桥还有原始森林,非常值得到访。</h3> <h3>新措的全景照片,远处的雪山,近处的青山,还有蓝天白云倒影在平静的湖面,幽静雅致。</h3> <h3>返回时,大家都加快了车速,你追我赶,体验着草原驰骋的快感。</h3> <h3>这是一段小视频</h3> <h3></h3><h3>离开新措,我们前往巴松措主景区--扎西岛。</h3><h3><br></h3><h3>扎西岛,传说是个“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当然到底是不是空心岛也无法考证。扎西岛现在由浮桥连着陆地。</h3><h3><br></h3><h3>巴松措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巴松措深藏在山中,但它却以林木繁茂和一池碧水而广为人知,是林芝地区最早的风景区之一。</h3> <h3>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也是岛上一景。</h3> <h3>巴松措一池碧水</h3> <h3></h3><h3>巴松措游览完毕,我们返回拉萨市,林芝三日游就结束了。</h3><h3><br></h3><h3>最后一天的早上,终于可以睡一个自然醒了。自从去了林芝以后,高反就逐渐消失了。再回到拉萨,已经没有了任何不适。</h3><h3><br></h3><h3>还有半天的时间,我们选择去小昭寺参观,小昭寺是我们这趟唯一没有请讲解的寺庙,因为经过前面几天的了解,我们对藏传佛教以及藏族的历史已经有了一些了解。</h3><h3><br></h3> <h3></h3><h3>小昭寺不大,但是因为供奉着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使得它依然具有很高的威望。</h3><h3><br></h3><h3>小昭寺是文成公主亲自奠基建成的,相传博学多才,笃信佛教的文成公主通过历算,得知此处是龙宫所在地,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在此地,建寺供奉,认为如此即能镇慑龙魔、国运昌盛。</h3><h3><br></h3>松赞干布死后,唐兵进藏,藏人怀疑唐兵要抢夺释迦牟尼像,便将释迦牟尼佛像从小昭寺迁移,封闭于大昭寺的南厢秘室中。近些年才又迁回了小昭寺。<br><h3><br></h3> <h3>游览完小昭寺,这趟西藏之行要划上句号了。</h3><h3><br></h3><h3>坐在返程的飞机上,回头望一眼越来越远去的拉萨河,我默默地问自己。</h3><h3><br></h3><h3>西藏,还会再来吗?</h3><h3><br></h3><h3>会吧!</h3><h3>因为还有一些名字仍在我脑海中回荡:珠穆朗玛、可可西里、卡若拉冰川……</h3> <h3></h3><h3>最后发几组藏餐照片</h3><h3>第一张图片的菜品包括:藏家粑粑包肉、酸奶人参果八宝沙拉、扎西德勒、酥油茶。</h3> <h3>这张照片的菜品:青稞饼卷牦牛肉、巴拉巴尼、玛吉阿米素菜卷、雪域珍宝、甜茶</h3> <h3>这张照片菜品:喜马拉雅炸鸡翅、藏式烤天然蘑菇、土豆煎羊排、青稞薄饼、甜茶。</h3> <h3>这张照片菜品:</h3><h3>藏家铁板牛肉、人参果奶油炒饭、青稞粉、糌粑</h3> <h3>这张照片菜品:藏式牦牛肉火锅、蔬菜卷饼、牦牛酸奶、甜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