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童期声】咋就不会“误把一天当12小时”?

司马童

<h3> 咋就不会“误把一天当12小时”? ◎司马童 山东邹城市民陈先生的奶奶今年89岁,7月28日下午意外摔伤了腿住进了医院,经过治疗8月3号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之后陈先生看了一下费用清单,发现费用清单显示他奶奶住院6天吸氧278小时,平均每天吸氧40多个小时。事后院方解释,确系工作失误,把一天当作了48小时。(8月6日澎湃新闻)<br></h3> <h3>  一天等于多少小时?某些医院收取吸氧费的“算法”,真的可能会气哭数学老师:一是无中生有,几年前,两名病人在济南市区一医院住院期间,未使用医院提供的氧气机,清单上却有“氧气吸入费”96元;二是注水膨胀,曾有病人因肺气肿在湖南攸县某医院住院6天,院方打印的“每日费用清单”上,竟现连续6天每天“吸氧72小时”。 的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这些年来,每每听闻似曾相识的医院“多收吸氧费”事件,且院方事后也都承认是工作失误所致,不少人难免要发出质疑,咋就不会“误把一天当12小时”呢?再有,像前述山东邹城的那家医院,虽然某位护士长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我们绝对不会多收病人一分钱,只要发现了,一定会退的”,而网友同样已在吐槽:那要是患者和家属当时没发现,就算以后医院查出了“失误”,钱还会主动给退回来么?<br></h3> <h3>  医者仁心,既指全心全意地治病救人,亦指在医疗收费上必须恪守诚信底线。就后者来说,医院对医疗收费实施严格的审核程序,做好患者详细的病情诊断记录、及时向家属说明情况等的阳光操作,一方面当然有助于病人家属了解收费情况,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反映;而另一方面,这何尝不是要求院方人员也要做到严谨记录、如实报账。由此而论,患者吸氧竟然给出“一天48小时”、甚至“一天72小时”这样的“神医”算法,这岂止尴尬离谱,简直是对求医者的“任性鱼肉”了。 当前眼下,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国民“看病贵”的问题确已有所缓解。但实话实说,从缓解到轻松,可能还将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在医院依然处于强势地位的现实语境下,尽力提升医患之间的信息透明,尤其是严格保证服务收费的过硬公正,就显得极其必要和重要。否则的话,一边是缓慢获得的轻松感知,一边却是瞠目结舌的“吸氧计时”,又如何让老百姓能够真正坚信于“看病贵”已在渐行渐远?<br></h3> <h3>  诚然,从顶层设计不断加大对医院的投入补偿,打破“以药养医”的旧格局,是改变公益医疗机构过度热衷创收和逐利的关键之处。但即便如此,也应正视“误把一天当48小时”的舆情渲染。依我之见,出现了这样的“惊人”失误,最好还是采取“超常”应对。比如,“发现一定退”的被动招数,不如换成“发现全免费”的主动姿态。至于这个“全免费”的具体指向,可以是“吸氧费用”,也未必不可以是“全部花费”。但显然,谁的“免费范围”定得最大,其在患者与公众心目中营造的积极形象,无疑也会更具肯定和感昭。<br></h3><h3><br></h3><h3>【原创】</h3><h3>★★★★★★★★★★★★★★★★</h3><h3>互动微信:mt66002021</h3><h3>配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