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现存最丰美的草原牧场。它一般指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呼伦贝尔草原,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呼伦贝尔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它仿佛独得大自然的恩宠,蔚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驰的骏马,蜿蜒的河流,静谧的湖泊,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不经意间谱写了地球上唯美的神话。</p><p class="ql-block"> 今夏,主动“逃离”——“曾经的避暑圣地,今日的炎热之都”——小城旅顺口,(后注:2018年8月初,是旅大地区50年来最热的夏季,最高温度曾达38度,持续时间一周左右。)转场大美之地,清凉之所,开始了城市小家庭的“游牧自驾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在后来的旅途中,听当地牧民讲,今年呼伦贝尔草原雨水丰沛,牧草4年以来长势最好,景色也最美……有些干旱年份,在此同期牧草有的都黄啦……你们来对时候啦!哈哈,我们真是幸运啊……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出征: 第一天(7·31) 早上6:06,由旅顺正式出发,途经通辽,乌兰浩特……向着梦中的诗与远方——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前进!</p> <h3> 途经全国最大的运动马批发中心</h3> <h3> 这一路上,荒漠,草场,湖湾,平原,丘陵,山地……依次经过,景致倒也蛮独特。<br></h3> <h3> 即将到达乌兰浩特市市区,城市标志独特,民族色彩鲜明。</h3> <h3>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1947年5月1日,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成立,是兴安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r></h3> <h3> 这是乌兰浩特市(又称兴安盟)成吉思汗公园广场前的青铜塑像,很有一代天骄的豪气,途经此地,短暂停留,简单一拍。</h3> <h3> 傍晚,入住乌兰浩特温暖如家快捷酒店。携程网订,条件一般,特别是卫浴不好,电源插座太少……但位置较好,靠近成吉思汗公园,停车方便。因过路临住,也尚可啦。</h3> <h3> 这家文化蒙餐——“敖包相会”,餐饮、装修都非常有特色,价格也公道,大众点评当地排行第一,确实如此,值得推荐。</h3> <h3> 哈哈,夫人和墙上的成吉思汗是否有点“撞衫”和“撞脸”啦……有点蒙古族人的感觉?<br></h3> <h3> 自制酸奶很好喝,沙葱炒鸡蛋更是独有韵味,强烈推荐!</h3> <h3> (二)行走: 第二天(8.1) 早7:00由乌兰浩特继续北行,经扎兰屯走省道,穿海拉尔市,傍晚5:00至陈巴尔虎旗草原知名的金帐汗蒙古部落参观,夜宿额尔古纳市特色民宿——木格楞子小屋。</h3> <h3> 6:00早起,独自拜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吉思汗庙(1940年伪满洲国时修建,主要目的是抵制当时的日本的奴化教育,弘扬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可惜8:30—17:00开放,遗憾,只能滑门而过,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拜会。</h3> <h3> 路侧,巧遇兴安盟党校(相当于市级党校),职业原因,留个纪念,但着装不雅,大家见笑。</h3> <h3> 此处风景是刚出乌兰浩特市不远,高速附近一处村镇,颇有异域风情,是否有点瑞士阿尔卑斯山下小镇的感觉……</h3> <h3> 这是哈尔滨至海拉尔的铁路上,经过扎兰屯附近的和谐号客运列车。</h3> <h3> 上图是路过的“中东铁路遗址公园”。触景生情,反思历史。网搜一下背景资料,普及一下相关知识: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简称东铁,它是沙俄侵华的产物。19世纪末,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称霸远东,根据1896年的《中俄密约》,在中国的土地上,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沿路的各种器材而修筑的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
后来又根据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修筑了从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从而形成一条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2800余公里的“丁”字形的中东铁路。这条纵横贯穿中国东北三省的铁路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进行经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工具和基地,实际上造成了沙俄控制中国东北的局面。
沙俄(1700~1917)独占中国东北的局面,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所不容,遂于1904年日本挑起了日俄战争。沙俄败北后,依据1905年的《朴茨茅斯条约》,将中东铁路长春至大连段割让给日本,并改称南满铁路。其余,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至绥芬河(东线),西至满洲里(西线),南至长春(南线),仍为沙俄所控制,时称中东铁路。从此,中国东北地区以长春为界,分别成为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h3><h3> 1929年7月,中苏之间由于中东铁路的路权归属问题,爆发了"中东路事件",引起武装冲突。战斗主要在中国的满洲里和扎赉诺尔地区展开。从7月末开始直到11月,大小战斗进行了数十次。起因是中国东北当局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收回,将苏联职员遣送回国。苏军与东北军发生武装冲突后,国民政府对苏宣战。11月,苏军先后攻占扎赉诺尔、满洲里、海拉尔。中国军人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伤亡2000名,被俘7000余名)。据苏方统计,苏军被击毙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苏军胜,12月20日,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12月26日,“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h3><h3> 值得一提的是,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br></h3> <h3> 这是什么,羊群吗?……哈哈,不是,是一种草原鸭子。感兴趣的到网上问问“百大叔”吧!</h3> <h3> 到达第一个知名目标景点:阿巴尔虎旗草原核心区,金帐汗蒙古部落——仿古复建的成吉思汗行军大营。</h3> <h3> 金帐汗蒙古部落是呼伦贝尔最有特色的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
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
金帐汗景点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法国、日本、德国、香港、台湾、俄罗斯等中外影视剧组纷纷纷此拍摄影视剧,是理想的草原影视基地。<br></h3> <h3> 该图金帐汗景区右侧旁边的草原土路(车比较多的那条),据说前行大约30公里,通往有着“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最佳观景点。</h3><h3> 本人走了约5公里后,发现2辆车抛锚、断轴……路太难走了……果断决定,转头,不去观赏莫日格勒河啦! </h3><h3> (后来证明:这是今天最明智的选择!) </h3><h3> (另外,这五公里土路,还有最大的惊喜:在询问一辆对面而来的丰田霸道车路况时,车窗里竟然透出了原高中同事的身影——“天线宝宝”英语老师孙美女,简单热情招呼后,互祝旅行愉快,各奔美景前程……哈哈,真是千里之缘啊!)</h3><h3> </h3><h3> 然后,返程转战路旁一土著牧民家草场安营扎寨,沟通交流一番,撑起自己携带的遮阳大伞和折叠桌,休闲享受起来……</h3><h3> </h3><h3><br></h3><h3> 哈哈,看来,“风景需要选择,人生必须取舍”!</h3><h3><br></h3> <h3> 这是上图这片私人牧场的的主人,巴克大哥,他儿子还在沈阳工作,热情而真诚,见我们是辽宁来的,也倍感亲切,和我们详谈了他们的生活、牧场牛羊转场、政府补助等……还主动提出要与我儿子合影,看犬子带墨镜,自己也返身取来墨镜带上……</h3><h3> 哈哈,好客的草原蒙古族人民,可见一斑啦!</h3><h3> 我们也不客气啦,在此安营扎寨 ,摆拍起来……</h3> <h3> 夜宿额尔古纳市“晟枫宾馆”中,俄式“木格楞子小屋”,非常有特色啦!</h3> <h3> 宾馆主人的儿子在大连海洋大学读书,知道我们来自大连后,主动热情地攀谈起来,甚至还谈起了大连的高房价……</h3> <h3> 位置虽稍偏一点,不在主道旁,但纯正全木结构,干净利索,还没有什么油漆的味道,价位适中……超赞,强烈推荐!!!</h3> <h3> 在一家新开业的“新蒙食文化”餐厅用晚餐,环境非常好,菜品讲究……</h3> <h3> 自制西式酸奶和羊血肠很好吃,草原鲜黄花菜炒肉味道也不错啊。</h3> <h3> (三)奔波: 第三日(8·2) 早餐后,8:30前往亚洲第一湿地——额尔古纳湿地(根河湿地),然后转战蒙古发源地小镇“蒙兀室韦”,最后沿边境公路由七卡转经恩和到达知名村镇黑山头。曲折的路程,美丽的风景。<br></h3> <h3> 由晟枫宾馆至额尔古纳湿地景区,非常近,只有约10分钟路程吧!</h3> <h3> 额尔古纳湿地原名根河湿地,2009年之后更名为额尔古纳湿地。湿地位于额尔古纳市郊,是中国目前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br></h3> <h3> 这是湿地最佳的景观视角,门票上广告图片也是这个视角。</h3> <h3> 马蹄印,嗯,有点意思。是否也更像一棵“艺术小树”标志吧?!</h3> <h3> 这是同心岛,像吗?</h3> <h3> 哈哈,摆拍一下啦,秀个“夫妻同心”——背景中间为“同心岛”景观!</h3> <h3> 参观完亚洲第一湿地,奔向蒙古发源地“蒙兀室韦”——中俄边境知名小镇。</h3><h3> 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它开始只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br></h3> <h3> 室韦又叫吉拉林,位于内蒙古的北端,它依山傍水,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罗奇仅一河之隔。2001年4月成立俄罗斯族民族乡,这里居住着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室韦在2005年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入选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另一个是这里是我国屈指可数的俄罗斯族民族乡。<br></h3> <h3> 过于商业化的室韦小镇</h3> <h3> 室韦小镇全景</h3> <h3> 中俄边境哨所,右侧土道通向10公里外的,尚未被商业化开发的淳朴边境村庄——临江屯。因今日时间有限,就留个空白,下次再来啦!</h3> <h3> 室韦小镇的俄罗斯居民大多是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来到中国的俄罗斯人,老一代人精通俄语,至今仍然保留着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h3><h3> 河对面,就是俄罗斯的边境村镇——奥罗奇。</h3> <h3> 沿着额尔古纳界河及口岸边境公路,游览著名的“九卡”、“七卡”……(在边界公路上,自满洲里开始至室韦方向,有从一到九不同的“卡”,卡就是古代的驿站,现在是一个个的小村庄,有边防军队驻守,为我国守护边疆。)</h3><h3> 接下来就是我们欣赏草原上美丽的边境线风貌的时间了。<br></h3> <h3> 边境的标语:“铁丝网是抵御侵略的第一道屏障” ,有道理吧?!</h3> <h3> 从九卡——直到五卡,有一条沿江公路,号称中国最美边境公路,7月初时两边满眼油菜花海。现在,油菜虽已结籽,但魅力依旧……</h3> <h3> 牛群从我们的车前车后经过,我只能恭候让路,它们才是草原的主人……</h3> <h3> 这是边境公路七卡附近著名的“太极湾”自然景观,若在道后面的山坡上看,会更明显,更壮观!</h3> <h3> 途经由额尔古纳界河形成的“太极湾” 河道,像极了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太极图。一路走走停停,美景看不完……</h3> <h3> 因边境公路五卡处有两处涉水路段封闭,不能沿边境公路直奔黑山头镇,被迫通过一条满是坑洼,泥泞不堪的乡村土道,转向恩和俄罗斯民族乡,40公里的路,走了约1个半小时……这是此行最折磨人的路段,也亲身体验了内蒙公路建设的短板。</h3> <h3> 中途欣赏知名草原部落景点“弘吉剌部大营”夜景。——该大营由100多座蒙古包组成,是当前内蒙古最大的蒙古包群。</h3><h3> 据网上资料介绍,这里的蒙古包宾馆就建在草原上,环境更好,推门就是大草原……当然,价格也不菲啦!</h3> <h3> 晚9:00多,终于到达黑山头镇,入住“温都尔汗”蒙古包宾馆,条件不错,设施也现代,很好啦!</h3><h3> 哈哈,今天的路途太曲折,行程太奔波,好在,胜利征服一切困难!该享受一下独特民居和特色美食啦!</h3><h3><br></h3> <h3>现烤羊腿,美味诱惑!</h3> <h3>小刀手剔,尽情享用,结果……厉害吧,专业吃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