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我的第二本书:拉萨~布达拉宫(2018.8.6)

夏德敞

<h3>  跟大昭寺的香火的胜景不同,布达拉宫的美,俗世与佛的契合更多一些。</h3><h3> 若不是虔诚的朝圣者,或许只会以这里为拉萨的标志。松赞干布所建的布达拉宫,如今只有两处孑遗,所以,不远处的药王山,以及松赞干布唯一的儿子的诞生地,才令人倍感亲切。如今这一片壮观的宫城,略同于北京的皇城和帝王陵。</h3><h3> 游人如织,拾级而上,乳白色的宫墙,藏红柳的妙用,一一诠释着这个高原民族的智慧与灵性。甚至还有无字碑。据说这是那位与仓央嘉措有着不解之缘的桑结嘉措所立,或者他的子孙为了纪念他而立。导游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讲述这块碑的故事,比浮光掠影地讲解一路的殿堂要细致得多。</h3><h3> 确也是,如果没有松赞干布和仓央嘉措,布达拉宫本无故事。斯人已去,留下这好看的博物馆。之所以是博物馆,是因为佛像琳琅满目,建筑美轮美奂之间,还拥有百谷王的头脑。从佛祖到松赞干布,到五世达赖的金手印,到桑结嘉措的无字碑,到仓央嘉措的塑像,甚至与英军签署屈辱协议的十二世达赖,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h3><h3> 拉萨及整个西藏,寺庙众多,而皆得供养,是否也有赖于这样的一种造圣与兼容。如果不是看到了那片云,这恐怕已经到来的高原反应里,我在布达拉宫仅有的所悟所得。</h3><h3> 是的,那片云。不知道是夏季的缘故还是拉萨就是这样,云始终漂浮在山上。那是布达拉宫的半山腰,午后一点,地形开阔,可以俯瞰大片的拉萨城,然而它只是云与山的点缀。对面的山上,那漂浮着的,无数的云,多么像千手观音的手绘。千手观音,千手千姿,而每一处山巅上的云,也都绵延中姿态各异。大片的云,卧着;小片的云,氤氲。整片的云,往往是淡墨色,而其间又有几簇,比雪比银子还要洁白。千重云遮不住的地方,那里的天空,又蓝得无所至极。</h3><h3> 你真美啊,请你暂停!忽然想起《浮士德》里的句子。是的,它会暂停。大片的云,看上去是不动的,可是从山巅往下,那薄而轻盈的云,却时时在动。只这一山的云,就不从辜负我万里远来的心。只一次短暂的相视,就再不可以忘记。不知道这拉萨的云,有没有像巫山的云那样,附丽过美丽的传说,如果有,匆匆过客的我,也无暇仔细问过。当然,也不必问。这里的天空,哪一片云都美。</h3><h3> 此生多少的相遇,能抵得上这样的一次;此生少的时间,能抵得上在拉萨,在布达拉宫的山坡上看云的一个午后。我像是初来,可又要离去,它可能从来不记得我,而我却要一直留它在心里。</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