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采访时间:2018年8月5日 </h3><h3>采访对象:湿地公园管理局张站长</h3><h3>成员及分工:</h3><h3>提问:武若田 杨帆;拍照:陈靓影;录像:范钧 李奥成;记录:张悦 邹傲</h3><h3>指导老师:杨恩慧 马从利</h3><h3><br></h3> <h3>8月5日,太阳火辣辣的,一大早我们太和四小的小记者们冒着酷暑,来到了太和县沙颍河湿地公园进行采访活动。本次采访活动的主题是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资源概况、发展前景等,同时通过深入湿地进行实地考察,进而准确了解当前我县湿地公园的现状,号召市民关注湿地环境保护。</h3> <h3>我们很高兴见到了韩副局长和张站长,他们很亲切地接待了我们。</h3> <h3><font color="#333333">一、张站长为队员们介绍了湿地公园的大致情况。它位于太和县城西部沙颍河岸边,环太和县城西部,自耿楼水利枢纽工程至沙颍河二桥,全长13.5千米,面积714公顷,分湿地生态保育区、沙颍河休闲体验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等四大主要功能区。2009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2015年12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授牌。是一个以湿地生态修复为基础,演绎太和文化精髓、展示沙颍河文化印记、讲述太和故事,以多元化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湿地公园。</font></h3> <h3>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有两大突出特点:</h3><h3> 一是突出了地方特色,大量保留了香椿、樱桃和乡土树种,采取集中保留、分散保留和移栽保留相结合的方式,使园区内的香椿、樱桃不减反增。太和品质最好的香椿、樱桃就在沙颍河湿地公园李营一带,所以这里也是百姓心中的“春樱公园”。</h3><h3><br></h3> <h3>二是体现了太和文化,将具有太和特色的椿樱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融入到湿地公园建设中,提高景观质量。建设了体现太和诗词书画水平的诗书广场---墨苑;体现清音文化的清音台---曲苑;还有以儿童乐园和运动场为景观节点的康苑;以梯田花径为景观节点的花苑;以湿地生态展示为景观节点的水苑等七个景观节点。</h3><h3><br></h3> <h3>三、张站长为队员们解释了有关一些湿地、动物保护和湿地的重要性的问题。</h3><h3><br></h3> <h3> 安徽太和沙颍河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湿地类型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主河渠以及湖泊、沟渠、库塘、森林等类型在内的复合湿地系统,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h3><h3><br></h3> <h3>沙颍河湿地公园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生态与景观兼顾,自然与文化融合,对于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生态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及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h3><h3><br></h3> <h3>我们又了解到了湿地公园在日常管理保护方面: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水质、动植物监测活动;聘请了巡护员、鸟类观察员,每周开展两次巡护观察。在湿地知识宣传教育方面: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日”等,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和效益,宣传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提高周边群众湿地保护意识。</h3><h3><br></h3> <h3> 在采访过程中,这位叔叔多次提到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到政府为给大家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对于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他觉得大家应增强这方面的环保意识,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接着,我们又采访了几位公园的工作人员,他们也都有很深的感受,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来改善环境。作为个人,他们也在种植花草、注意环保、节约能源,为创建美好生活环境贡献一份力量!</h3><h3><br></h3> <h3> 随后小记者们深入湿地,实地考察了当地水质、植被分布、空气湿度等,并对湿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十一点左右结束了上午的实践活动,召开简短的团队会议,大家对湿地都有一些基础的了解,知道湿地是地球的肾脏,是鸟类的家园,都乐意为湿地保护贡献出一份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h3><h3><br></h3> <h3>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体会到环境保护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政府为此办了大量的实事,我们大家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全民参与,让环境更美好、生活更幸福!</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