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游记一一圣彼得堡

小冬

<h3>看完俄罗斯大马戏之后,我们一行赶到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火车站,搭乘软卧火车前往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距莫斯科650公里。7月9日早8点我们顺利达到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车站。在李培菊身右侧那座建有钟塔的建筑物就是莫斯科火车站。莫斯科火车站是圣彼得堡最主要的火车站,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与利戈夫大街交叉点处,于1851年正式投入使用。和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火车站是“双胞胎”。在俄罗斯,目的地的名字,就是火车站的名称。</h3> <h3>当地导游小汤是一位来自我国黑龙江的小伙子,为人热情实在,他引领我们走出热闹的车站,乘大巴车来到这座有名的琥珀交易所大楼傍边,这个昔日的交易所,现在是海军博物馆。在附近吃过早餐后,参观交易所正面的海神柱和涅瓦河边。</h3> <h3>海神柱,因为柱上的灯塔曾为过往船只指明航道,所以又称为古灯塔。柱头装饰着战船的船头,柱脚上有象征涅瓦河,沃尔霍夫河,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四大河神的雕塑,是俄罗斯战胜大海的象征。如今海神柱已不再用来照明导航,而是圣彼得堡的一个风景点,当节日庆典时人们会点燃柱顶的灯塔,以增加节日气氛。前两年,为庆祝当地华人春节,当地管理部门曾专门为庆祝华人春节点燃了柱顶的灯塔。</h3> <h3>海神柱远景</h3> <h3>距海神柱几十步就来到涅瓦河边,河对面就是著名的彼得保罗要塞。涅瓦河可以说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全长72公里,自西向东流向,其中有30公里穿越圣彼得堡。涅瓦河河面最宽的地方有数百米,而且支流众多。这里到处是水,到处是桥,到处是船。整个水系把圣彼得堡变成一座水城,人称“北方威尼斯”。</h3> <h3>从海神柱来到涅瓦河对岸的彼得保罗要塞,从彼得保罗大教堂广场往东,有一座大门叫彼得罗夫门,通过它可以进出要塞城堡。</h3> <h3>城门上有象征皇室至高无上权势的俄国国徽双头鹰和圣经故事的浮雕,双头鹰重达1吨。</h3> <h3>1703年5月,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这也是最初始圣彼得堡。有了这个要塞,才有了以后的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等辉煌建筑。</h3> <h3>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巴洛克式大教堂的钟楼高122.5米,曾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在沙俄时期,有法令以彼得保罗教堂为准,15公里内不准有更高的建筑,因为有历代13位沙皇的灵柩都放在里面。</h3> <h3>钟楼尖顶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双翼伸展,塑像头上十字架高耸。</h3> <h3>圣彼得保罗教堂留个纪念</h3> <h3>这是彼得大帝的铜像 游人们纷纷与彼得大帝“握手”,以求会带来好运,所以他的双手明显金光灿灿。我们也难以脱俗,都争着摸摸彼得大帝的大金手。</h3> <h3>这是彼得大帝曾经居住过的小楼</h3> <h3>圣彼得堡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成功后建立苏维埃政权,有200多年的时间,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1992年1月,圣彼得堡市举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结果是大多数市民赞同改回圣彼得堡老名,一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同时,也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h3> <h3>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面积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 在18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沼泽,从彼得大帝建造要塞开始,勤劳智慧的俄罗斯人民陆续挖掘了多条人工运河,在市内纵横交错,又先后用400多座桥梁将40多个小岛连接起来,形成现在交通便利的圣彼得堡。</h3> <h3>在圣彼得堡40多座岛屿上的400多座桥梁中,有20座为开合桥(7座跨越涅瓦河),可开启过船。</h3> <h3>美丽的圣彼得堡城市一角 自从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这一时期一直叫圣彼得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俄罗斯同德国是敌对国,因为圣彼得的“堡”字是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1918年3月,首都从这里又迁回莫斯科。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了纪念列宁,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格勒”在俄语中为城市的意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彼得堡当时叫做列宁格勒,这里曾上演了一段悲壮的历史。德国法西斯军队将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苏联军民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统计,列宁格勒城内共有642000人死于饥饿与严寒,两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街道变成了瓦砾堆。战后人们重建家园,将被法西斯炮火毁坏的古迹一一修复,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动,这座城市又再现昔日风采。</h3> <h3>秀美的涅瓦河纵横分布在整个圣彼得堡市</h3> <h3>湼瓦河两岸,看像不像意大利的威尼斯?</h3> <h3>看不够的水中城市</h3> <h3>看不够的涅瓦河风光<br></h3> <h3>从圣彼得要塞出来后,我们接着参观了世界著名的、也是圣彼得堡最大的大教堂一一圣以萨大教堂,她坐落在同名的广场上,建于1818年至1858年间,耗时40年,是为纪念彼得大帝而建。建造时使用了大量的金箔,使得教堂外观宏伟华丽,让人惊叹,让人震憾!</h3> <h3>在涅瓦河对岸看到的圣以萨大教堂,金光闪闪,灿烂辉煌。</h3> <h3>在圣彼得堡,不论走到何处,似乎都能看到圣彼得保罗大教堂的塔尖和以萨大教堂那金光闪闪的圆顶。</h3> <h3>参观完圣以萨大教堂,我们来到涅瓦河对岸参观狮身人面像。</h3> <h3>这是一对带有狮身的阿门霍特布三世的法老面像,于公元前1455年-1419年雕刻,作为前埃及国王送给沙皇的礼物,1832年从尼罗河运到圣彼得堡,坐落在涅瓦河旁。这对雕像雕刻得栩栩如生而又神秘感十足,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狮身人面像没有胡子。据说是埃及的军官在押送狮身人面像到俄罗斯之后,认为胡须是权利的象征,不能留给俄罗斯人,于是就用枪托把狮身人面像的胡须给打掉了。</h3> <h3>抓紧留个影,接着要看的下一个景点是喀山大教堂</h3> <h3>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座教堂一一喀山大教堂。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柱廊前面矗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塑像和俄国陆军元帅塑像。教堂里有库图佐夫墓和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胜利品。喀山大教堂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上帝之母圣像而建造,并因此而得名。</h3> <h3>喀山大教堂建筑很有特色,因正门必须朝东,侧门只能面向涅瓦大街,建筑师设计师特意将侧门建的异常雄伟,使人在涅瓦大街不会在意这只是侧门。</h3> <h3>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在俄罗斯的地位类似于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地位。</h3> <h3>走进喀山大教堂,看到以两排花岗岩石柱分隔的大堂宽大气派,穹顶华丽壮观。</h3> <h3>大教堂正面的浮雕、北面柱廊上的雕刻、殿内装饰和油画均出自名家之手。</h3> <h3>烛光摇曳,映照着虔诚的东正教徒脸庞。</h3> <h3>喀山大教堂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大教堂之一,虔诚的教徒们安静地排着长队,瞻仰教堂供奉的喀山圣母像,气氛宁静而庄重。</h3> <h3>悄悄的留个影吧</h3> <h3>普希金塑像 当天下午,我们从喀山大教堂乘大巴东行车30多公里来到叶卡捷琳娜宫。1917年彼得一世在这里为他妻子叶卡捷琳娜建了一栋消夏别墅,当时也就是只有16间房的两层豪华楼房,因此这个地方也就成了皇家领地,被称为皇村。 1811年,12岁的 普希金 进入皇村中学读书6年。1937年为纪念 普希金 在此度过童年而改名为普希金村。在等待参观叶宫之前,我们先瞻仰了这尊普希金塑像。青年时代我读过普希金的诗集,具体诗句大都忘记了,但依稀记得他的作品主要是揭露沙皇政府的反动与落后,歌颂自由与进步。后来他为保卫自己的爱情与一个军人决斗而英年早逝。</h3> <h3>圣彼得堡最令人瞩目的景观,当属叶卡捷琳娜宫。这座宫殿是彼得大帝赠送给妻子、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礼物,后来又作为遗产给了他们女儿伊丽莎白。叶卡捷琳娜二世继承皇位后,又将宫殿装修得更加金壁辉煌、光彩夺目,就像是神话世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宫殿的色彩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的风韵。</h3> <h3>皇宫北面的教堂,典型的东正教风格,于1756年建成,五个金色“洋葱头”,在阳光下金光闪闪</h3> <h3>蓝色的宫殿外墙上,雕刻着一排希腊神话中大力神的浮雕,而且全部都是赤裸着身体和低头臣服的样子,充分体现了那个时期浓烈的女权主义色彩。</h3> <h3>这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年轻时的肖像 在俄国历史上是位著名的女沙皇,在她执政的34年间,最大的成就是使俄国的领土扩张——大败强敌瑞典;三次瓜分波兰;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完成了彼得大帝在位时没能完成的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迫使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割地赔款。凭借着非凡的战绩,叶卡捷琳娜在沙俄赢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继彼得一世之后,成为第二位获得“大帝”称号的君主。然而叶卡捷琳娜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依旧对领土扩张充满了饥饿感,曾经大放豪言称“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一时间曾令整个欧洲震悚恐惧。 叶卡捷琳娜性格热情洋溢,在私生活方面很是放纵,情人众多,据学者考证数量多达23人,而女皇也为他们生下数位私生子女。 因对外战争耗尽其心力,最终使得叶卡捷琳娜在1796年9月病倒,从此卧床不起。同年11月6日,叶卡捷琳娜二世撒手人寰,终年67岁。</h3> <h3>宫殿中最宏伟壮观的大厅就数这间宽敞的&quot;接待厅&quot;了,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奢华到极致。大厅两侧面对前后花园装有巨大拱形窗门,窗门之间和大厅两侧的墙壁上镶有巨型镜子,厅内所有装饰均为镀金,拱顶上是巨幅彩色绘画 《俄罗斯凯旋》。</h3> <h3>接待大厅侧面</h3> <h3>宫内的厅屋之间通过一扇扇不同的镀金花纹图案的大门相通,形成了一条"金色的走廊",华丽辉煌。到处都是金光闪闪,如同走在金色世界。</h3> <h3>近看更美</h3> <h3>对如此豪华的装饰我们只有赞叹的份。导游小汤在大巴车上笑着问大家:再给儿子买新房知道咋儿装修了吧?</h3> <h3>取暖用的青花瓷壁炉,大厅里的壁炉都是非常奢华的青花瓷壁炉,设计来自于中国,因为当时中国的瓷器和设计在西方是一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这样的青花瓷取暖炉每个房间都有。</h3> <h3>主宴会厅,用来招待外国使团的。</h3> <h3>小宴会厅,女皇用来招待少数客人的。</h3> <h3>叶卡捷琳娜的密码桌,可能当年保存着这位风流女皇的诸多秘密……</h3> <h3>1717年,普鲁士国王用重达6吨的琥珀作为礼物送给了彼得大帝,这些琥珀全被装饰在这个厅里。琥珀厅内的墙板共有十四块琥珀板,均镶嵌在黄金里,三面墙壁从上到下一片辉煌的金色,耀人眼目。这个房间被人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h3> <h3>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琥珀厅并不是原物。二战时,纳粹德军虽未攻入列宁格勒,但市郊的叶卡捷琳娜宫却被德军攻占,并付之一炬,而琥珀厅里的琥珀全部被德军掠走。二战结束后,这些琥珀神秘地失踪,成为至今未解之迷。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从微薄的预算中拨款开始修复,但历经近十年,也仅仅修复了一个小角落。负疚的德国人看到后,出资400万美元,用了6吨天然琥珀帮助俄罗斯政府完成了琥珀厅的修复。新琥珀厅依旧富丽堂皇,恢复了昔日的风彩。</h3> <h3>漫步在叶卡捷琳娜宫的花园,起伏的微地形,树木郁郁葱葱,回首这座近在咫尺的宫殿,不由得赞叹皇家园林好气派!</h3> <h3>同学们都沉浸在美景之中,忘乎一切生活中的烦恼。</h3> <h3>在充满女权主义色彩的叶卡捷琳娜宫的后花园与女同学们合影留念。 参观完叶宫,我们便结束了7月9日一天的行程,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充实而愉快。</h3> <h3>7月10日早餐后,我们乘大巴首先参观喀琅施塔得军港。“喀琅施塔得”军港距离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是俄罗斯重要的军港,也是世界上防卫最好的滨海要塞之一。这是供俄罗斯海军用的海军大教堂。</h3> <h3>“喀琅施塔得&quot;军港是俄罗斯重要的军港,也是第一支波罗的海舰队的基地。彼得大帝时代这个军港已经是个战略要塞,在卫国战争中,军港对保卫当年的列宁格勒(即今天的圣彼得堡)起过重要的作用。</h3> <h3>接着我们来到夏宫,又称“彼德宫”。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夏宫分上花园和下花园,照片中这个大宫殿在上花园,我们着重游览了下花园(宫殿的右边),其豪华壮丽程度令我们称奇!</h3> <h3>彼得夏宫始建于1710年,原为沙皇的避暑庄园,类似于我国的承德避暑山庄,由彼得一世下今建造。最早是彼得大帝为了监造喀琅施塔得军港而临时居住的地方,当时只是小木屋,后来彼得大帝喜欢这个地方,就在这里建造了宫殿。</h3> <h3>大宫殿前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是18世纪中,为纪念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建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彼得夏宫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希特勒打算在这里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因此彻底激怒了苏联当局,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间,斯大林下令炸毁这座宫殿,以阻止德国人的庆祝活动。二战后经修复重放异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h3> <h3>夏宫也被称作“喷泉之都”,花园内有60多处用纯金打造的喷水池,并且有复杂的喷泉管道系统。如今,夏宫已成为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它的建筑豪华壮丽,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h3> <h3>夏宫的喷泉应该是全世界最美的喷泉,最豪华壮观的莫过于在我身后这一系列的组合,由64个喷泉和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座小雕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在喷泉群一个大半圆形水池的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h3> <h3>这些喷泉与其他地方的喷泉不同,这里没有修建昂贵的喷泉抽水系统,喷泉都是从邻近的罗普沙高地修渠引水,利用夏宫前高后低的地势造成水的自然压力形成了喷泉,喷放后又流入大海。园内这一套周密的循环系统,能够保证整个喷泉水流源源不断。难能可贵的这套喷泉系统建于200年前,现在依然保持完好。可以说,夏宫喷泉 无论其艺术观赏性,还是技术工艺的绝妙环保,均堪称典范。 </h3> <h3>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塑像高3米,重5吨。参孙是圣经里记述的一位力大无比的英雄人物。</h3> <h3>参孙双手把狮子的上下颚撑开,泉水从狮子口中冲天而出,水柱直喷22米之高。这一雕塑象征着俄罗斯战胜瑞典。<br></h3> <h3>精美的镀金雕塑</h3> <h3>栩栩如生</h3> <h3>心情好,笑容美。</h3> <h3>来夏宫花园献艺的音乐爱好者</h3> <h3>公园北面的芬兰湾</h3> <h3>徜徉在夏宫花园的小路上,观赏着蓝天白云、大海、草地、森林、金色的雕塑和喷泉等美景,心情愉悦,心旷神怡,感觉好极了!</h3> <h3>参观了夏宫花园,看天色还不晚,热心的导游小汤免费为我们安排了两个行程计划之外的景点。一是逛一段涅瓦大街,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最热闹繁华的街道,这里有圣彼得堡最大的书店、食品店、最大的百货商店和最昂贵的购物中心。它也是一条历史老街,而且很容易可以找到各种教堂、名胜古迹,极具观光价值。</h3> <h3>  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的主街道,建于1710年,全长约4.5公里、宽25至60米,从涅瓦河畔的海军总部一直延伸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h3> <h3>涅瓦大街被称为世界最美的街道之一。1776年涅瓦大街被发展成商业大街以后,建造许多豪华的建筑,但因为这里的建筑物都有不能超过冬宫高度的限制,所以最终形成了今日高度整齐划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美丽街道。</h3> <h3>涅瓦大街上的书店</h3> <h3>书店外墙上的雕塑</h3> <h3>涅瓦大街的每一栋建筑都超过150年。楼高不得超过冬宫</h3> <h3>涅瓦大街上的有轨电车</h3> <h3>涅瓦大街上的无轨电车</h3> <h3>俄罗斯是世界上美女最多的国家之一,走在俄罗斯的大街上,年轻貌美的女性几乎有一半以上无愧于美女的美称,太多漂亮的女郎迈着圆规似的大长腿,与你擦肩而过,浑身上下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 <h3>导游限时已到,抓紧返回预定的集合地点。见到大步走过的俊男靓女,还是情不自禁地抓拍摄入镜头。</h3> <h3>导游小池带我们来到赠送的第二个景点一一停泊在涅瓦河边的“阿芙乐尔&quot;巡洋舰。</h3> <h3>  “阿芙乐尔”巡洋舰是著名的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巡洋舰。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期间,“阿芙乐尔”号按照信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这里发出的。 卫国战争中法西斯德国进攻列宁格勒时,舰上九门大炮被拆下部署在城市外围,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扼守阵地。留在舰上的水兵们,用留下的一门主炮积极作战。后因情况危急,军舰自沉于港湾中。战后被打捞出来,1944年被修复,1948年根据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的决定,它被作为军舰博物馆,永远地停泊在涅瓦河上,供世人参观。</h3> <h3>  7月11日上午,我们来到冬宫博物馆。冬宫前的宫殿广场是圣彼得堡最主要的广场,它见证过罗曼诺夫王朝的辉煌与灭亡。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列宁领导起义队伍及民众从这里包围冬宫,推翻临时政府。“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 这句话曾经鼓舞了多少人,至今还经常被人说起。 站在广场上,仰视高大的亚历山大纪念柱,回望冬宫,似乎可以体会到一种傲视苍穹、藐视四方的大国自信,也充分体现出了俄罗斯这一彪悍、战斗民族的精神气概!</h3> <h3>  亚历山大纪念柱,矗立于圣彼得堡冬宫广场中央,是1834年沙皇亚历山大为了纪念1812年俄法战争胜利而修建的。大理石柱青铜底座的浮雕代表着荣誉,光辉和胜利。亚历山大纪念柱中间的大理石柱高35米,净重600吨,是一块完整的大理石。令人惊讶的是,纪念柱没有地基,大理石柱、底座和顶端的青铜天使像间也没有任何支撑点,完全靠重力保持不倒。这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据说手扶十字架顶端的青铜天使,是按亚历山大的面孔建造的,所以这个大理石柱命名为亚历山大纪念柱。</h3> <h3>冬宫广场南侧的旧总参谋部大楼是个半圆形的建筑(1829),横跨大马尔斯大街的凯旋门将冬宫广场与涅瓦大街连接起来。拱门之上,建有驱驾战车的胜利女神青铜雕像,这也是为了纪念反抗拿破仑战争的胜利而建造的。</h3> <h3>排队走到通往二层的楼梯,这就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的约旦楼梯,也叫使节楼梯,各国使节经此楼梯上二 楼等候沙皇的召见。整个楼梯全都用白色的大理石雕凿而成,窗户、廊柱和灯具镶着金色的花饰,四周是许多姿态各异的人物雕塑,让每个刚进入冬宫的游客一下被 这种富丽堂皇的气势所震撼,人家皇宫的楼梯间都如此豪华,着实令我们赞叹不已。 记得年轻时看过的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里,有个至今记忆深刻的镜头:当工人武装和士兵们冲进冬宫后,有一个特别喜欢时常掏出个梳子梳理小分头的小胡子队长对大家说:“嘘!小点声!这里都是艺术,艺术!懂吗?”该场景的发生地应该就在这里。</h3> <h3>叶卡捷琳娜二世老年肖像 冬宫能藏有这么多奇珍异宝,我们不得不提这位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冬宫(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收藏始于彼得大帝的女儿—女皇伊丽莎白。然而,真正“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创建者是这位“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1764年,她通过借款的方法从德国商人手中购进大量绘画,之后,更是对美术品收集的热衷程度几近疯狂,从而收集了庞大数量的美术品,仅绘画作品就从欧洲购得4000件以上。冬宫本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为了彰显权势,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的35年间,不断大量的收购收藏各种类别的艺术品,如今留给后人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占有5座大楼,270万件艺术品,主要是绘画、雕塑、版画、素描、出土文物、实用艺术品、钱币等。其中包括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22.4万件实用艺术品。有人推算,假定在每件藏品前就只停留一分钟,不吃不喝不睡觉,也要用5年的时间才能看完冬宫的这些收藏品。</h3> <h3>冬宫里大殿小厅个个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到二楼我们首先进入徽章厅,该厅是俄国宣布国家法令的地方。金色的柱子,金色的鲜花,金色的廊沿,金色的吊灯,金碧辉煌。徽章大厅1000平方米,青铜大吊灯悬挂于大厅正中央,上面镶嵌着当时俄国各省的省徽。</h3> <h3>我也留个影</h3> <h3>徽章厅隔壁就是荣誉大厅,两侧有329幅肖像,都是参加1812年卫国战争和1813-1814年俄罗斯远征军的功勋名将。</h3> <h3>拉斐尔长廊,被称为最美长廊。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775年参观过梵蒂冈的拉菲尔壁画之后,非常喜爱,并兴起复制壁画的念头,于是派遣画师前往当地临摹,将整座走廊都复制重现在冬宫。因工程浩大,直到1792年才全部完工,历经十七年。<br>  这是一条结构繁琐的长廊,顶上是一个个连续的半穹顶,上面绘有52幅圣经题材的油画作品。柱子上、顶子上、圆拱的端面上都嵌着各种的图案。图案周围、建筑结构的边缘多有黄金雕饰,这里形成《拉斐尔圣经》的汇集。<br></h3> <h3>  御座大厅,(又称圣乔治厅),也叫大金銮殿,这个御座属于沙皇保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儿子)。大厅的木地板是用9种木材拼成的,几百年来踩都踩不坏,所有的图案颜色都是木头本色。殿内两 侧都有窗户,四周排列着一圈大理石柱,天花板上整齐的吊着两排豪华吊灯,配上脚下各种名贵木材拼接的精美图案的地板,让大殿显得无限奢华。</h3> <h3>孔雀钟,这是冬宫鼎鼎大名的一个藏品。是已经保存了200多年,至今还正常运行的大型钟表。每15分钟响一次铃铛,整点会报时,孔雀开屏、公鸡啼叫、松鼠跳跃、猫头鹰晃头。钟的表盘是蘑菇,上面有一个开口,开口上显示着小时和分钟。蘑菇上的蜻蜓作为秒针不停地转动。钟上的猫头鹰象征着夜晚、宁静与智慧。孔雀的开屏和闭屏象征着事物的诞生和消亡。公鸡的啼叫象征着光明,生命的开始,以及复活。巨大的橡树象征着动物栖身的自然界。整座孔雀钟蕴含了宇宙、太阳和月亮。 值得指出的是,这座钟最初是英国人为中国打造的,因为当时中国无力购买这座大钟,最终卖到了俄国,俄国亲王波将金(Potiomkin)购买了它,并将其送给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97年至今,这座孔雀钟一直是冬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更是唯一的一座未被再次改造,而且还能运行至今的十八世纪大型机械钟表。这座孔雀大钟在俄罗斯能够保存超过两百年,而且功能未被损坏,一是由于它本身的质量好,二是俄罗斯多年来一直有着维修机械钟表的顶级专家。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秀的工程师,使得许许多多有历史价值的文化艺术品能保存下来。</h3> <h3>黑甲骑士 冬宫博物馆为了真实地再现当年战将穿戴盔甲跨越战马的形象,还将死去的战马做成标本。</h3> <h3>说起达芬奇,我前几年去欧洲旅游,曾在法国卢浮宫见过他闻名于世的《蒙娜丽莎》真迹,虽然我不懂画,但这幅图价值连城的《蒙娜丽莎》我还是有所了解。我是先对蒙娜丽莎那神密的微笑有了印象之后,才知道她的作者叫达芬奇。没想到冬宫还珍藏着他的另两幅作品——《哺乳圣母》和《柏诺瓦的圣母》。 据导游讲,这两幅达芬奇手迹乃是冬宫的镇馆之宝。据说,达芬奇的原作现在全世界仅存10幅,冬宫博物馆居然收藏有两幅,而卢浮宫也只有一幅《蒙娜丽莎》。 上面这幅就是《哺乳圣母》——圣母很温柔地注视着怀里的婴儿,形象丰满,神态恬静,洋溢着一种年轻母亲的温柔的爱子之心,画面十分温馨。</h3> <h3>这幅画名为《柏诺瓦的圣母》,是冬宫内所收藏的达芬奇另一幅真迹。位于中央偏左位置的圣母将没穿衣服的圣婴抱在怀里,她一手扶着他,一手则拿着一朵花,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出另一只手抓住母亲。在这幅画中圣母与圣婴之间的顾盼与姿态尽溶于画的内在世界中,其所散发出的亲密感很难让观赏者将注意力从他们身上移开。</h3> <h3>这一幅《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是意大利风景画家卡纳莱托所画。威尼斯总督府的建筑不仅象照片那样真实,而且在总督府前簇拥着的成堆的人群也异常真实,让你想像不到这是画出来的。 该画的最奇妙之处,就是具有魔术般的透视感。从正面看,右面的威尼斯总督府占据了画面的一半,站在画的左面看,总督府只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h3> <h3>站在画的右面看,总督府竟然占据了画面的一大半。</h3> <h3>看完冬宫,我们就结束了圣彼得堡之行,即将乘晚八点的高铁返回莫斯科。 通过七天的对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双首都的参观,对俄罗斯居民的生活现状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1.物价方面:俄罗斯的生活必需品(肉奶蛋菜水果等)比较昂贵,但是房价和车价都比较便宜。 2.收入方面:据2018全球人均收入排名最新数据,俄罗斯人均收入为8949.197美元,约合人民币58189元;而据俄罗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8年俄罗斯平均月薪仅为为3.6万卢布,人均年收入约为人民币45792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看得出来,俄罗斯人均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3.教育方面:孩子从入托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全部免费。 4.医疗方面:全部免费,而且是百分之百免费。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普通居民生孩子越多政府补贴也越多。 5.日常生活:俄罗斯所有的居民楼24小时冷热水供应,供暖更是从9月底直到来年5月底,并且全部免费。 </h3><h3> 再见了冬宫,再见了圣彼得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