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板桥头乡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最北端,距县城21公里,东临金沙、扬溪镇,南与长安、华阳镇接壤,东北角与宁国县交界,西北两向皆与旌德县交界。
</h3><h3><br></h3> <h3>板桥校头村晨曦</h3> <h3>板桥棚坑紫薇园全景,今天的采风创作地点就在这里。</h3> <h3>紫薇,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br></h3> <h3>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br></h3> <h3>宋代诗人杨万里诗赞颂:“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明代薛蕙也写过:“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br></h3> <h3>玖山云居老总和旗袍秀演员合影,旗袍走秀即将开场。</h3> <h3>旗袍,作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论,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亦是最为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旗袍不仅拥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更是传统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例证与产物。<br></h3> <h3> 旗袍是国粹,是中国的符号,只有东方女人穿上,才会有那数不清道不尽的东方气韵,才能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东方人的典雅与灵秀之美感。轻轻一回眸,便是一篇凝愁倾城的故事。旗袍与中国女人有着深厚的情结,它代表着中国女人的万种风情;代表着我们东方女性的永恒魅力。
</h3><h3><br></h3> <h3>即便不拥有,也懂得欣赏,喜欢看那些着旗袍的女人,一举手一投足间流露出的风情,一颦一笑间的妩媚,把自己也置身于江南的水墨画里,打一把油纸伞,伫立在枫桥旁,任梨花洒落一地,轻移莲步,听听吴侬软语,品味苏州评弹。<br></h3> <h3>旗袍之美,美就美在她是一种不能普及的美。不是什么人都能穿的。旗袍只适合懂得欣赏她的人。未曾上身,先挑身材,胖瘦要适中,曲线要分明。穿旗袍之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更要有走相,乃至言语眼神都要符合旗袍的尊贵典雅。叶倾城对旗袍的赞誉之词:“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阕花间词。”一袭旗袍下是细细密密的心事,是层层叠叠的故事,足以让你的心底漾起波澜。<br></h3> <h3>旗袍秀油纸伞是必不可少的,油纸伞实际出现的时间不明,源于中国,约于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明朝开始于民间普及。<br></h3> <h3>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著新娘以作避邪。<br></h3> <h3>好了,让我们来欣赏绩溪女性的轻移莲步,在紫薇园小径上演绎古老的中国风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