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天目山 探访大树王国

紫萱

<p class="ql-block">8月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大树王景区,这里森林景观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天目山是浙江省内第一名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有动物种类4727种,植物种类2347种,有亚洲最大的柳杉群落,平均树龄近千岁,其中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达400余株,以“古、大、高、多、美"称绝于世。</p>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树王景区入口处</div></h3> <h3>  大树王景区面积7.6公顷,海拔1000米左右,区内古树名木参天,奇花异草覆地,是天目山人文古迹、自然景观荟萃之处。为历代游客必到之地。景区内有“活化石”五世同堂野银杏、世界罕见的大柳杉群落、 “冲天树”金钱松,而且这里塔院默默,禅林悠悠,佛、道遗迹共存。主要景点有:四面峰、倒挂莲花、大树王、开山老殿、五世同堂、张公舍、狮子口等等景点。</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目宝库</div> 天目山生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海内外久负盛名。 区内珍稀植物较多,如活化石野银杏、地球独生子天目铁木、冲天树摇钱松,残遗植物有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保护树种35种,高等植物2160种,其中药用植物1200种,是地球上不可多得的中亚热带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天然植物园”。 天目山有兽类75种,鸟类148种, 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昆虫类1853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黑簏、梅花鹿、颐长尾雉等,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黄喉豹、大灵猫、金猫、苏门羚等。 1956年国家公布天目山为首批森林禁伐区。1986年国家公布天目山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1996年天目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天目山素称“大树王国”,是生物基因宝库。 </h3> <h3>  我们从景区入口沿着主游线道前行,这里绿树成荫,凉风习习,虽是炎热的夏天,感觉没有闷热,适合避暑。</h3> <h3>  进入景区沿主游线的木制主游道台阶,比较平稳好走,两边的景色却开始变的原始,满目葱绿,烟雾缭绕起来。</h3> <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沿主游道看到了半月池。</div> 天目山历代名僧辈出,在唐宋时代数多流寓,大多垒石为室,结茅为芦。历元、明、清诸朝,相继建成48座庙宇庵堂。此处原有庙称东茅蓬,是天目山众多庙宇之一。庙前一池,形似半月,故名半月池。古为庙前放生池,亦为僧人明心拂尘之所。水源自山巅出,缓潺而来,千年不涸;水色澄明,清澈见底,可见小鱼游戏其间。今作天然消防池。 </h3> <h3>  这山上空气湿润,绿树成荫,不见阳光,岩石和树干都生满青苔。</h3> <h3>  估计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四周远眺,连绵起伏的山谷,烟雾缭绕,空气清新。</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面峰景点简介</div> 四面峰古称望江台、四面佛、四方佛,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峰顶原有石庙一座,刻佛于中,玲珑有姿, 已圮。 峰上有松,叶色翠绿,树冠如盖。峰突出于众壑之间,居高临下,峭壁万丈,莫测其底,形胜险绝。峰前远眺, 诸峰犹如万马腾云, 脚下山峦起伏,树茂林密;深谷幽壑,云蒸雾绕; 色彩绚丽,如入仙境。明代王在晋《望江台》诗: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峰顶古有立玉亭,已圮,1984年重建。 </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立玉亭</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倒挂莲花景点简介</h3><h3> 倒挂莲花又称莲花台,有青壁石峰如同刀斧劈开,上有一方台, 台旁石笋耸立,高数丈,五石分峙,各自高撑,峰瓣如簇,有隙宛然,状如莲花。传说元代高峰和尚为降伏睡魔,坐禅峰上三昼夜,疲惫下坠,山峰倒转,托住和尚。此处景色绚丽,险美兼备,如美妙图画,似精致盆景。明代释达观有《初入莲花峰》诗:“一 到莲花如故国, 此身莫是老中峰。”。方台上,古有“西方庵”后建“穿云亭”。石壁间筑有陡峭石级171级。 俗称“百步合”或“一线天”。</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张是上拍下的一线天台阶</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这二张是下拍上的一线天,边下边数共有196级台阶。</h3></font></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五世同堂景点简介</div> 五世同堂在开山老殿下方,海拔960米处。一野生银杏,根生悬崖,凌架半空,象一条欲飞的古龙。其周围萌生出20余株幼树,大者苍劲古朴,小者挺拔优雅,树姿各异,若祖孙五代,故名“五世同堂”。《中国植物志》 记载:“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国特产,仅浙江的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因又有”活化石”、“世界银杏之祖” 之称。 此处尚有冲天树金钱松、虎踞龙盘巨柳杉、根进石纹香果树、天目铁木独生子,与“五世同堂”并称为“天目五宝树”。 </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乾隆封王</div> 在大树华盖闻九洲的西天目山,开山老殿西普园塔前,有一株已枯的大柳衫,一名“千秋树”又称“龙抱树”,胸径2.33米,5人才能合抱。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曾于1751年和1784年两次南巡中,都登临过西天目山,先后赐禅源寺御笔木刻《心经》一卷,石刻《无量寿经》两卷,并封“大树王”。 清乾隆第二次游江南来到杭州,想起他的太祖顺治与天目山玉琳园师有一段不解之缘,故来西天目山祭拜中峰,玉琳园师塔,见路旁这株大柳衫来了兴致,解下玉带围测,并封“大树王”。钱文选赋有《大树王》诗: 龙鳞老树乃千年,赐号王封众口传。皮屑倘能愈痼疾,何须蓬岛觅神仙。”此i后,游客剥大树王的皮以作灵丹妙药,护身去邪。 乾隆的天目之游,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其中关于“乾隆借天目山风水登上龙位” 的传说,几百年来很少有人知道。据说弘历原是海宁陈阁老之子,生下后既即被送入宫中,暗中纳为皇子。弘历自幼聪慧好学,深得雍正皇帝的喜爱,未过几年弘历被册封为太子。不久,登上龙位,成了乾隆皇帝。乾隆者,有兼“潜龙”之意。 </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树王简介 </div> 大树王一名“干秋树”,又称“龙抱树”。为已枯柳杉,原胸径2.75米, 8人才能合抱。清代乾隆皇帝游此,曾用玉带围测,并封为“大树王”。此后游客剥皮以作灵丹妙药,年久致枯。1936年,钱文选赋有《大树王》诗:“龙鳞老树历千年,赐号王封众口传。皮屑倘能愈涸疾,何须蓬岛觅神仙。”民国时期, 寺僧筑围墙保护,旁立有于右任题“大树王”石碑。1939年3月, 周恩来至此与黄绍 等人合抱过此树。游客到此或摄影留念或赋词抒情,有“不看大树王,等于没到天目山”之说。 </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幻住庵简介 </div> 幻住庵为元代高僧中峰和尚草庐。中峰云游归天目后,“暂不历职”,远避朝侵,便自称“幻子”,闭门善志修行。凡其所居住处皆称“幻住”,此为其中之一。已废,现为建国后重建。 </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开山老殿</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开山老殿简介</h3><h3> 开山老殿在狮子岩东,为狮子正宗禅寺旧址。元代高峰禅师及其弟子断崖、中峰于(1283 -1287年)建,1320年,元仁宗御赐“狮子正宗禅寺”额,大学士赵孟頫撰碑记。当时香火极盛,名扬国内外,印度、日本、朝鲜都有僧人前来参禅问法,拜为祖山。元末毁于兵,明初复建,明末又毁。清康熙四年(1665)移额禅源寺。民国17年徐世昌题“大树堂”。民国24年胡适手书对联: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984年重新修建。1985年叶浅予手书“开山老殿”额。中堂有联“天目灵山端赖前人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系张学理撰文,郭仲选手书。</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狮子禅钟</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赵孟頫书奉中峰和尚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传世之作出自狮子正宗禅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目盞</h3></font></h3> <h3>  自开山老殿沿登山路上行7华里许,抵仙人顶。仙人顶海拔1506米,为西天目山绝顶。山上多灌木和曲干虬枝的盆松。气候多变, 时而云山雾罩,可见云海奇景;时而天朗气清,可望钱塘、黄山。仙人顶有气象站旧址、仙人锯板、天下奇观、天池等景观。民国23年秋,竺可桢曾于仙人顶观日亭题“有谁能到此,也算是神仙。" 登顶来回需要3小时,而且游客欲从此登上仙人顶游览,须经登记后携带通讯工具及二人以上结伴同行,且须当日返回,不得私自留宿山上,我们没有上去,所以还成不了神仙。 </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这幢楼是我们入住的龙泉山庄民宿客房楼</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这幢是龙泉山庄厨房、餐厅、娱乐设施楼</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龙泉山庄部分自种菜地和养鸡养鸭场地</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这里空气清新,晚餐后山庄外散步</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龙泉山庄旁的清清溪流</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山庄主人种植的牡丹</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次看到长在树上的山核桃</h3></font></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山核桃的传说</div> 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在浙西千亩田兴兵抗元,可- -开始就遇到了军饷上的难题。这么大一个军队拿什么当军饷呢?就在朱元璋束手无策的时候他手下的第一军事刘伯温找到了临安山核桃这天下第一营养的军粮。那年白露后的某个早上,刘伯温无意间在山核桃林里面拣起了一个小核桃, 他寻思道: “要是这个能当军粮就好了。”想着想着他就剥开了山核桃,当他剥到最里面的时候,那个兴奋真的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可是兴奋之余他又皱起了眉头,“最里面的核桃仁是味道好,可是核桃仁外面那层膜味道这么苦,叫大家怎么吃啊?”天才军事的脑袋总是比寻常人多一点点灵感的,生的时候是苦的,那煮熟了呢?于是刘伯温就命大家把拣起来的核桃先去蒲,再把核桃籽放进大的锅子里用水煮,直到吃起来的味道不巴涩为止。经过这样一尝试,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喽,不仅解决了军队的军饷问题,而且天下又多了一道味的果实了哦。 就这样山核桃正式从一种无人问津的野果慢慢的走进了千家万户,并逐渐的发展成了人们走亲访友时相互馈赠的上等礼品了呢。 </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目山大树王景区门票.团购价110元/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景区双程观光车票40元/人</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