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贯天山,穿越最美公路:独库行(中篇)

紫色薰衣草

<h3>我们的车队整装待发,继续开启新的旅程。</h3> <h3>DAY3:</h3><h3>库车—巴音布鲁克(260公里) 沿着独库公路南段原线返回,前往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br></h3> <h3>沿途风景如画<br></h3> <h3>一路前行,一路松林浩荡,独库公路上,遇见中国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br></h3><h3><br></h3> <h3>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思为“富饶的泉水”。 千余眼泉水分布于整个草原,与冰雪融化的涓涓细流汇集盆地,形成巴州的母亲河开都河。<br></h3> <h3>这里,不但有雪山环抱下的世外桃源,有“九曲十八弯”的开都河,更有优雅迷人的天鹅湖。雪峰之下的草原上,一汪汪湖水如同碎镜般散落其间,马儿在悠闲地吃草踱步,天地之间,云影浮动,天高地阔。<br></h3> <h3>翻开历史,曾经有一个神秘的族群像草原上的候鸟一样,经历了漫长的跋涉和艰辛回到这里。他们就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古老的部落土尔扈特人。早在明崇祯年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牧场,他们离乡背井,从塔尔巴哈台向北迁徙,越过哈萨克草原,然后向西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伏尔加河下游。在那片人烟寥寥的草原上开疆拓土,建立起土尔扈特汗国。他们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一百多年,直到十八世纪中叶,当俄国政府扩大领土到伏尔加河沿岸后,开始压迫土尔扈特人。为了有尊严地生存,"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1771年,随着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的一声怒吼,他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十七万人的队伍在滚滚的烟尘和呼啸的北风中,踏上了悲壮而艰辛的东归之路。终于在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最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拦截,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民族大迁徙。但人口也由东归前的十七万锐减到不足八万。</h3> <h3>几百年过去后,肥沃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早已抚平了土尔扈特人东归的创伤记忆。英雄的后裔们在蓝天白云下繁衍生息,如今他们混居在蒙、汉、藏、哈等九个民族中间,到巴音布鲁克草原旅行的人们已很少追寻他们血液中的基因,那段历史深处激荡跌宕的岁月也变得云淡风轻了。<br></h3> <h3>这里的草原水草丰茂,遍布着河流和湖泊,而草原周围则由山峦环抱,连绵的丘陵和辽阔的草甸相间,景色十分漂亮。<br></h3> <h3>骏马在这里飞驰,羊群在这里散步,一切就宛如一幅画,与世无争,恬淡美丽。<br></h3> <h3>连绵起伏的山就像是音符一样,让巴音布鲁克跳着欢快的舞蹈。<br></h3> <h3>巴音布鲁克是梦中的草原,是骏马的天堂,是天鹅的故乡,据说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以看到九个太阳的地方。<br></h3> <h3>我们满心欢喜地登上观景台,被眼前的景色所深深震慑,山高地阔,古老的开都河仿佛从天边缓缓向我们走来。<br></h3><h3>曲折的河流,如嵌在草原上的美丽飘带,又似摇曳晃动的哈达。<br></h3> <h3>随天色渐渐变暗,水的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白到黄,太阳的余晖照在我们的脸上,是那样的惬意。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耐心等待夕阳的到来。<br></h3> <h3>夕阳的光辉洒落在开都河面上,渐渐地折射出若干个光点来,目测可见六、七个太阳。据说只有每年的八月十五才有可能拍摄到九个太阳。</h3> <h3>“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现”。 驿路欢途,不虚此行。<br></h3> <h3>DAY4:</h3><h3>巴音布鲁克—巩留(250公里)<br></h3> <h3>车辆离开巴州,继续向伊犁河谷进发。<br></h3> <h3>伊犁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国际河流,河谷之中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享有塞外江南、苹果之乡以及天马故乡之美誉。<br></h3> <h3>外貌俊秀、体格健壮的伊犁马</h3><h3><br></h3> <h3>路边不知名的小野花</h3> <h3>哈萨克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在新源县阿拉善村的哈萨克牧民和新疆其他地方的哈萨克牧民一样,世世代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哈萨克人的“游牧”是在“转场”中体现的,正所谓“在新疆,哪里有山,哪里就有草原,有草原就有哈萨克人的足迹”。“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这是哈萨克族一首民歌里的歌词,形象地说明了哈萨克人的转场生活。这几年,政府为鼓励各游牧民族定居,为他们在山下修建了带院子。<br></h3> <h3>那拉提草原上策马扬鞭</h3> <h3>DAY5:</h3><h3>巩留—特克斯(130公里)—喀拉峻(50公里)<br></h3> <h3>八卦城,新疆特克斯县城别称,特克斯县因八卦布局而闻名。有关部门1996年取消道路上的红绿灯,八卦城由此成为一座没有红绿灯的城市。<br></h3> <h3>航拍八卦城</h3> <h3>传说特克斯八卦城最早是由南宋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布置的。当时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前往西域,当他经过特克斯河谷时,被这里的山川形势所打动,于是就布置了这座八卦城。八卦城呈放射状圆形,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宫般,路路相通、街街相连。同时,八卦城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br></h3> <h3>特克斯“太极眼”摩天轮<br></h3> <h3>太极眼夜景</h3> <h3> 喀拉峻草原在历史上是古乌孙国的夏牧场,如今是“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世界上一流的高山五花草甸草原”。 “喀拉峻”,哈萨克语,意思是“山脊上的莽原”。高山上厚实肥沃的黑土,让喀拉峻草原变得繁茂美丽。静谧的原野,盎然的生机,山坡上绵延起伏,如旋律般伸展、翻滚着的无边绿意,让人流连忘返。<br></h3> <h3>喀拉峻草原愉快玩耍的小伙伴们</h3> <h3>景区巴士沿着弯曲的山路盘旋而上,清亮的绿草覆盖了圆润的山丘,随处可见肥硕的牛儿悠闲地吃着草、健壮的伊犁马在平静地四处张望、牧民们在悠闲地赶着羊群,星星点点的毡房若隐若现点缀其间,就像一幅曼妙的画卷,铺展在我们眼前。<br></h3> <h3>奔跑的羊群</h3> <h3>天高云阔,天边连绵不绝的群山,像一道道错落有致的岱青色镶边,围裹着青翠如玉的草原,金色的阳光像一束舞台追光,打在雪峰和草原交界处,白的更白,绿的更绿,鲜明如画。<br></h3> <h3>诗和远方</h3> <h3>阔克苏河是特克斯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它在喀拉峻草原上蜿蜒流淌,在天地间画出一条优美的曲线,形成了“九曲十八弯”的美丽景观。在哈萨克语里,“阔克苏”是“绿水”的意思。在阔克苏河中游河段,群山环绕,山峦重叠,阔克苏河下切出一条大峡谷,河水汹涌,浪花飞溅,石壁林立,峡谷遍布郁郁葱葱的云杉森林。<br></h3> <h3>阔克苏大峡谷</h3> <h3>鳄鱼湾</h3> <h3>喀拉峻草原两侧是沟壑梳状密布的山地,生长着茂密的原始云杉;山顶是浑然一体的高台地貌,犹如一座悬空草场,芳草萋萋,繁花似锦,坡麓平缓,无垠无际,恰似一幅巨大、美妙的碧色地毯,一直铺到冰雪皑皑的高山脚下……<br></h3> <h3>在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地方乘船游览大峡谷,只见两侧崖岸陡峭险峻,谷底水流平缓,河道转折处水面平滑如镜,崖岸、山石、草树、天空倒映其中,恍然有空间倒错之感。<br></h3> <h3>除了诗和远方,我们还有哈萨克毡房内美味的烤全羊😄</h3> <h3>DAY6:</h3><h3>特克斯—琼库什台(90公里)</h3><h3>琼库什台,是新疆仅有的获得“中国历史文化民居”的地方,保留着最原始传统的哈萨克族木刻楞房屋,在天山雪山和森林草原和天然河谷的环抱中,村民们逐水草而居,过着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这里目前属于待开发状态,只是近年来通过驴友和自驾车的朋友让它得以为外界所知晓。这里是比已经开发的喀拉峻更漂亮更原生态更接近于原始自然美丽的地方。</h3><h3>因途中修路,我们未能抵达终点,只好半路折返。虽略有遗憾,但始终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h3><h3>沿途美景美不胜收。</h3> <h3>公路上惬意的小牛,不惧穿梭的车流,淡然而恬静。</h3> <h3>航拍壮美的喀拉唆草原与大峡谷</h3> <h3>车行奇山异水间,上演着速度与激情。</h3> <h3>行走在自然与心灵碰撞的奇景之间,身心被洗涤着,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纯真时代。<br></h3> <h3>如果说时间可以停顿的话,我更希望就此定格在这高山怀抱中的喀拉峻,定格在这让心灵与精神回归自然的世外桃源。淡看花开花落,回望云卷云舒,忘却尘世间的纷繁搅扰,洗去心间的浮躁悸动,让草原之风抚平心灵的皱纹,去唤醒那自然的天性和生命的激情。<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