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古镇

马安

<p>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p><p>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惠山古镇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p><p>,惠山祠堂群位于无锡惠山脚下,以惠山寺为中心,散布在附近,近年来,无锡当地官方投入巨资大力修复,惠山祠堂群组成的惠山古镇,与久享盛名的锡惠风景区一起,构成了几乎就在今天的无锡市中心的一处休闲风景名胜:青山,秀水,著名的江南四大名园林之一寄畅园,加上118个惠山祠堂群,包含了80多个不同姓氏的家族,聚集在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祠堂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历史文化建筑,各地都有。但是,在全国各地极少能够看到如惠山祠堂群这样大规模的集合景观,足以让人走入历史文化的长廊,细细品味,慢慢观赏。</p><p>2018.4在惠山镇只停留了半天时间,虽只走马观花几处,但却不能忘怀。2020.9底又来到惠山古镇,品味它的古韵文化,对原版美篇做了稍许补充。</p><p><br></p> <p>惠山古镇</p> <p>1.古镇风貌</p><p>古镇入口牌坊</p> <p><br></p><p>"人杰地灵"坊,它是古镇的标志建筑性。是明代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邹迪光曾主持科考,所以学生桃李满天下,后他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之时,他的学生有近千人为他送行,并且在此为他建造了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上世纪五十年代,此坊由于毁损严重被拆除,现是在原址上复建,高10.08米,宽11.54米。</p> <h3>古镇街道</h3> <h3>到惠山古镇正值刚过清明节,可以看到许多祭祠横幅。</h3> <p>钱武肃王祠</p><p>吴越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处五代十国历史时期,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开国国君。</p> <h3>古戏楼,矗立在惠山古镇直街横街交汇处的广场。</h3> 戏楼前广场<br><h3><br></h3> <h3>戏楼周边</h3> <h3>回看20世纪20年代所摄寄畅园大门外的这条古街,街河纵横,连通运河,两岸祠堂林立。<br></h3><h3>此照片为网上下载。</h3> <h3>河边闲品明前茶</h3> <p>泰伯殿 </p><p>位于惠山镇映山湖西北方,建于清中期的至德祠的主殿。</p> <p>溪山第一楼</p><p>是惠山古镇标志性建筑,是旧时紫阳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于2010年9月完成修复。</p><p><br></p> <p>位于无锡惠山上河塘的紫阳书院,最早为元代强可仕的居所,“溪山第一楼”为其主要建筑。到了明代,居所为贾应璧所有,名“栖隐园”。清康熙年间被商人购得,改为知县吴兴祚的生祠,不久又改为朱文公祠,祭祀朱熹,又称紫阳书院。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太平军,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到了民国,书院失去了教学的功能,又被改为盐务公所。</p> <p>溪山第一楼侧牌匾《入则孝》</p> <p>  溪山第一楼侧牌匾《出则忠》</p> <p class="ql-block">东岳行廟</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初(923年),供奉东岳大帝泰山神黄飞虎神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学士牌楼</h3> <p class="ql-block">寄畅园</p><p class="ql-block">寄畅园是无锡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就在惠山寺的毗邻;明朝兵部尚书秦金购买了这块地方,建造了这处私家园林,后来秦家后代居住在这个山间别墅,秦家历代为官,几经宦海沉浮,屡遭官场冷暖,"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从而取名为"寄畅园"。寄畅园是秦氏私家园林,所以又称秦园,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秦家后人把寄畅园献给了国家。</p><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次南巡,每次抵锡必到惠山,两帝共十四次临幸寄畅园,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p><p class="ql-block">遗憾,时间有限我们未能进去寄畅园,留待下次机会吧。</p> <p>2、寄畅园朝房</p><p>寄畅园朝房与寄畅园隔街相望,此房为当时地方官员迎候皇帝,提前集中在此恭候之处。故借用"朝房"名称,称"寄畅园朝房",</p> <h3>寄畅园朝房<br></h3> <h3>寄畅园朝房庭院,水塘倒影似一幅油画。<br></h3> <h3>寄畅园朝房庭院徽派建筑和典雅园林吸引了写生学生的眼球。<br></h3> <h3>曲径通幽的园林,波平如镜的池塘,回廊曲折,粉墙黛瓦,翘角飞檐。<br></h3> <h3>3,濂溪周夫子堂祠</h3><h3>周敦颐(公元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人(今湖南省道县),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儒家理学思想鼻祖,著有《周公元集》《太极图说》《通书》。其实,现代人大多对周敦颐的儒家理学思想並不了解,但凡上过学的人,都读过他的“爱莲说”,尤其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词,都耳熟能详。<br></h3> <h3>周恩来题字“爱莲堂”,原来周总理是周敦颐之后。</h3> <h3>爱莲亭内碑刻是雍正皇帝所书“爱莲说”。</h3> <h3>4、李公祠</h3><h3>清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淮军将领)死后,曾国荃奏请皇帝“于立功地建专祠”,而原祠在1929年被改建成惠山公园。几经变迁,现在的李公祠,实际上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安徽某士大夫第,解放后曾作为某单位宿舍,住有几十户人家。尽管大房子被许多人家分割居住,但他们对古建筑未作任何改动,保护得很好,2008年复建李公祠。 </h3> <h3>李公祠大厅为两层圆拱棚,用料粗大,重檐相托;天井瓦面檐角飞翘,高低错落,空间层次呈流动韵味,光线充足,具有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典型特点。 </h3><h3><br></h3> <h3>祠园宏壮 ,堂榭清幽。</h3> <h3>李公祠庭园<br></h3> <h3>李公祠庭园<br></h3> <h3>岸船</h3> <h3>精雕细刻房檐</h3> <h3>5、宋范仲淹祠</h3> <h3>宋范仲淹祠,屏风上是明朝书法家文徵明誉写的“岳阳楼记”。</h3> <h3>范仲淹祠,庭院白墙上刻有他《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范仲淹一生爱国的写照。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br></h3> <h3>范仲淹祠庭园<br></h3> <h3>范仲淹祠,先忧亭和观景长廊。<br></h3> <h3>范仲淹祠<br></h3> <h3>范仲淹祠<br></h3> <h3>范仲淹祠<br></h3> <h3>6、唐朝贤相陆贽祠</h3><h3> 老陆家的先祖陆秀夫亦是陆贽之后裔。</h3> <h3>陆宣公祠介绍</h3> <h3>清乾隆皇帝赐“内相经纶”和“世代忠良”匾额</h3> <h3>汤恩伯题词“学为帝师”</h3> <h3>古镇里小巷仍很静谧,很适合走累时坐在这里小歇。</h3> <p>7、太湖鼋头渚</p> <h3>大觉湾</h3> <h3>登顶远眺,太湖极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