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所向,步履往 一一西北行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印象之一——绿皮火车 </b></p><p>Z126绿皮火车像条巨蟒,向西北逶迤而行,乡村、城市,江河、高山……福建,江西,湖北,河南,陕西,穿过近半个中国,终于在第二天下午到达兰州,再转西宁。从零海拔到黄土高坡再到青藏高原,这两千多米的高度,列车爬了近30个小时,居然也上去了。</p><p>这条天路</p><p>象巨龙飞在高原上</p><p>穿过草原啊</p><p>越过山川</p><p>载着梦想和吉祥</p><p>……</p><p>此处该有韩红的歌声,一直觉得传说中的天路唯韩红的高亢嘹亮的歌喉才能抵达,也只有她才够得着高原的辽远空灵。西宁虽然离拉萨还远,也没有它的高度,但绿皮火车以自己的姿势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只要条件允许,火车也能上高空。</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印象之二——门源</b></p><p>有一种冷叫小暑之冷。</p><p>今天是小暑,按理应是夏季最热的天气,可门源最高气温只有摄氏16度。因为下雨,中午只能躲在旅馆发呆。傍晚上山等日落,厚厚的云层堆在天边,始终不见霞光。裹上羽绒服,腰部还觉得发冷,加上高反,不敢贪恋美色,提前逃回大巴车上,只盼有个小火炉……呃……有烤鹅更好!一受冷就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呵呵!条件反射!安徒生的童话深入我心。</p><p>有一种美叫门源之黄。</p><p>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时家乡热得像蒸笼,一进门源,又与春天撞了个满怀。惠风和畅,绿草如茵,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澄澄,金灿灿,明快耀眼,铺天盖地,绵延不绝。几间房舍点缀其中,偶有牧民赶着羊群路过。人间烟火,诗情画意,赛似江南。</p><p>七月的门源,黄色绝对是主色调。门源是北方小油菜生产基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基地,油菜是最主要的农作物,素有“门源油,天下流”之誉。现在它更重要的价值是供人游赏。美无价!</p><p>第二天凌晨4点半起床,赶往照壁山看日出,车子在半路被拦截,说是前方修路,禁止人车出入,无奈而回。我们生生错过了门源油菜花海的日出,听说这里是整个门源最佳观景台,可以360度俯拍蜿蜒流淌的浩门河。遗憾!</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印象之三——卓尔山</b></p><p> 从门源离开天还下着雨,到达祈连县城,居然放晴了。空中有白色不明物在飘,询问后得知是杨花。哈哈!没想到在此邂逅韩愈笔下的“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p><p>下午上卓尔山,天上的云层厚得发黑,西北边还有雨,海拔三千八百多米,高反更甚。爬到烽火台脚下,累得虚脱,担心撑不去,选择往回走。下山碰上汝明,帮忙拿脚架,一切顺利。乘游览车到山脚,忽见西边的天空几束白光穿透厚重的云层照射着油菜花田,周围一片欢呼。赶紧架起相机抢了几张。</p><p>上车休息,同伴未回,显然回来早了!正悻悻,一抬头,对面山头金光闪闪,云彩变幻,急急地抓起相机奔过去,绚丽的霞光映照着山头,衬着无垠的油菜花,美得让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卓尔山的景色并不逊色于门源,虽然油菜花少了,但各色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总让人驻足。钱老师说美丽的花是毒药,同行的爱美女士还是禁不住诱惑偷偷采了一小束回来。</p><p>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负一天之辛劳,值!</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印象之四——张掖</b></p><p>清早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褚姐就起床去户外溜达,因为高反没睡好,赖着床不肯起,叮嘱她吃饭叫我。可我到了餐厅也不见她的身影,准是美景拌住她的脚。</p><p>饭后往张掖去,太阳在左,右边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天蓝得找不到一丝云彩,把祁连山照得异常清晰,最高的山顶光秃秃的,只见裸露的山石,接下是厚厚的植被,绿得柔美,偶尔有些權木、牛羊、毡包,野花开得灿烂,融化的雪水冲刷出来的河流一路向东,浇灌着山脚下麦田,一切都是那么恬静而美好,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p><p>难怪匈奴得得的马蹄横扫大漠,当祁连山阻挡了他们辽阔的视野,他们仰天长啸,下马膜拜,为找到自己的精神巢穴、灵魂归宿激动万分。一座山的拥有,彻底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终于理解他们被霍去病大军赶出漠北时痛心疾首地高呼: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p><p>不经意间,汽车就从青海拐进了甘肃。下午五点多到达张掖的七彩丹霞景区,太阳还明晃晃地挂在天空,甘肃日落得晚。</p><p>丹霞地貌对于福建人并不陌生,武夷山、大金湖就有大片美丽的五色土。然而南方的丹霞犹如娇羞的少女,总是躲在厚厚的植被下面,不轻易露脸。西北的丹霞就剽悍得多,胸怀大大方方地敞开着,逞妍斗色,春光美色一览无余。</p><p>一定是女娲补天不小心把五彩石浆溅出了些许,泼撒于此地,不然哪来如此多彩的地貌?红、橙、黄、绿、青、灰、白……斑斓的色彩把本无生趣沟壑、山丘装点得绚丽生辉,灿烂夺目。还有那奇妙的造型,刀劈斧砍的形态,层理交错的线条,除了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已经找不到任何语言来形容此刻之所见,及内心之震撼。</p><p>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它的历史能追溯到夏禹时代,文化底蕴深厚。可惜此次行程仅限于七彩丹霞,没有更多的安排。</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印象之五——嘉峪关</b></p><p>下午到达嘉峪关。大概福建玛莉亚台风穿越崇山峻岭,千里迢迢奔赴戈壁,在这个蒸发量是降雨量的好几倍的地方,迎接我们的竟然是一场不肯停歇的大雨。初次见面如此盛情,印象深刻。</p><p>南边,祁连山连绵起伏;北边,马鬃山如怒如涛,嘉峪关就矗立在这两山之间宽约15公里的平坦峡谷之中。雪山映衬,楼宇高耸,雕楼画栋,飞檐凌空,巍峨壮观。嘉峪关把守着狭窄的河西走廊要道,是东西交通的唯一通道。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兵家之幸,一道城墙,一座关隘就能挡住入侵者的铁蹄,保一方百姓的安宁。</p><p>然而……</p><p>河西走廊丰腴的土地,充足的雪水,摇动的禾谷实在令人垂涎,繁盛的牛羊,遍地的宝马实在让人心动,冲破那道黄土夯墙阻隔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而高墙内守卫自己的住所与粮食就是守卫子孙的幸福,于是城墙内外厮杀在所难免,反反复复,难以计数。朝代更迭,烽火不曾断。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人疯狂,马疯狂,武器也疯狂。&nbsp;这块土地上,历史赋予了它太多的挑战和机遇。</p><p>时过境迀,我们不是《饮马长城窟》的士卒,谁也不会真正理解一座城池的光荣与苦难。这方关隘的修筑承载的往事沉重得不可目睹,就像一块伤疤,结着巨大的痂子,一抚摸,往事和疼痛就会涌来。</p><p>&nbsp;站在嘉峪关层楼上,已经看不到两翼蜿蜒伸展的长城了,只有通往西域的列车飞驰而过。作为旅行者,我们应该理解什么呢?历史的融合,文明的交汇,文化的传播需要长城与雄关吗?以史为鉴,人们逐渐从血与泪的教训中懂得了和平的珍贵,一道墙,最终成了交流的纽带。战争摧生的文明带着伤痛。追古抚今,唯“一带一路,互利共赢"这一决策英明。</p><p>岁月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悄悄流逝,嘉峪关带着雪山巍峨和大漠的苍茫,背负华夏的古老记忆永远高耸挺立。那些流淌在神州文化血脉中的故事,那些藏在我们灵魂深处的光阴,用它的耐心,年复一年在通往西域的路口,重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和东方文明不朽的火焰。</p><p>&nbsp;</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印象之六——敦煌</b></p><p>一睁眼就见窗外朝霞满天。心情却不灿烂,想想昨晚淋雨的经历,真不是滋味!我们兴冲冲地奔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而来,迎接我们的是雷电交加、大雨如注。等我们离开,欢送的却是艳阳满天。一切都是倒着来。为什么?</p><p>车子向敦煌进发,出关!向西域挺进!!</p><p>绵延的祁连山变换了模样,顶端与蓝天相接的地方,是终年不化的积雪,下面也不见草木。一百公里,二百公里,三百公里…茫茫戈壁,除了几簇干枯的小草丛,全是沙砾。</p><p>猜不出如此荒芜之地还有什么生物可以存活。若是汽车不幸抛锚,叫天难应,叫地不灵,不热死也得冻死。深刻体会玄奘大师西域之行的艰辛。</p><p>下午终于见到魂牵梦绕的月牙泉,登上对面的鸣沙山,俯视月牙泉全景,等着夕阳一点一点地往山的那边落下,鸣沙山西边的线条干净柔美,明阴相宜,夕阳的余辉让沙漠更加金黄发亮,山脚下的月牙泉静若处子。那一刻,不问那弯清泉为何千年而不涸?没有人情冷暖与世事沧桑,更不顾及什么理想与未来,就那么安静地坐着,坐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极尽放松、安祥,唯愿时光停滞,岁月不老……</p><p>身后忽有男女和声响起,轻轻的,柔柔的,好像生怕打破这份宁静;曲调又都是欢快的,一首接一首,仿佛唯有如此才能尽情抒发心中的情感!晚风轻拂,炎热不再,少男少女们唱得一树花开,唱得原野绿遍,唱得听者陶醉忘情,不愿离去……因为刚好遇见你们,旅途中多了一抹温暖,几许欢愉。诗和远方的真谛莫过于此!</p><p>莫高窟是另加的行程,只购得普通应急票,观看了四个窟——第94窟、第96窟、第100窟和第148窟,排队进得窟内,工作人员并不让停留,催赶着离开,更不许拍照,壁画也好,雕塑也罢,根本不容细看,只有大体印象,但还是很震撼,古代艺术家的技艺和想象力令人惊叹! 从初唐到五代,作品的创意充分展现盛世之气度,整个画面春风浩荡,神采飞扬,天堂和人间连在一起,几根丝带就能让你飘上天……</p><p>千里迢迢为之而来,如此就被打发出来,多少有点不甘,但也只能自己一边无奈去吧。</p><p>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也是走马观花看了一小部分,里面大多是图片资料,展示了那些为抢救保护敦煌艺术而努力的专家,如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人的事迹。他们本来只想来此看看,没想到一看就爱上了,一看就伦陷了,不能自拔。莫高窟的艺术让他们一下子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和奋斗的目标,抢救与修复成了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谁逼迫,不需要商量。来了就不想走,来了就走不了,不管大漠荒凉,不管生活艰难,默默地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莫高窟,献给敦煌艺术。向这些莫高窟的精灵们致敬!</p><p>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种永远也难以企及的智慧。一生一定来要一回,即便遗憾重重,也算了却心愿。</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印象之七——蓝月盐湖</b></p><p>总有一些地方,等待着我们投入情感,收获记忆。尚未开发的蓝月盐湖也叫翡翠湖、大柴旦湖。真正叫什么名字其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此记住了它。</p><p>在海边长大的我一直以为盐产生于大海,在这海拔三千五百多米的高原,可以有江河,有湖泊,就是不可能有海,盐这东西应该无从谈起。初见蓝月盐湖的那瞬间,我真的恍惚了,黑色的泥土上是盐,蓝色的水下面还是盐。推断这儿远古时候一定是海洋,因地壳运动,地表隆起,大海变高原。这倒成立!理应是不毛之地,但目之所及,草木一样顽强生长。有点脑补不过来呀!地壳运动充满神奇的魔力,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有理由并存。</p><p>眼前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坑坑洼洼应该是采矿作业留下的印记,并无任何修饰,或许因为所含的矿物性质不同,浓淡有异,各个坑洼的颜色也略有变化,但总体介于蓝绿之间。蓝色是海洋,黑色是陆地,怪不得有人会说这是地球伊始的模样。</p><p>美不孤,必有邻。单是黑色的土地,蓝色的盐湖,白亮亮的矿盐,已经美得不要不要的,可它还觉得不够味,非得把阳光、雪山、蓝天、白云……一样不落地揽入怀中,这下边上的游客耐不住了,如此美景岂能缺席?大红裙子舞起来,漂亮的纱巾飘起来,三三两两,演绎着水上芭蕾,太空漫步,欢快状,沉思者,缠绵剧……欢笑充盈于耳,本无生机的画面忽得灵动起来。</p><p>蓝月盐湖,来过的人都不能将你忘记,而你却无须记住谁曾来过这里。</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印象之八——雅丹</b></p><p>不曾想“雅丹”这个美丽的名字实际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感谢维吾尔语,把普通的词汇发出如此美妙的音调,让我多少有些期待。炎炎烈日,领队将我们带进这寸草不生的土堆群中,我才真正领教什么是“魔鬼之城”。那是多大一片领域哪!每个土墩似一奶同胞,大同小异,都是迎风面光滑,背风面直陡,虽然细看都不同,数量少些尚可分辨一二,可放眼望去,哪儿有尽头呀?要是再刮起大风,沙尘迷漫,孙大圣的火眼金睛恐怕也难以辨清方向的。真可谓魔鬼的迷宫!难怪五十年前那八位南方来的女地质队员即便识别方向的慧眼再超强,最终还是没能找到归途,葬身于此,这地方因此得名“南八仙”。每一个自然科学的发现往往都是用先驱们的热血,甚至生命铺路。向英雄们致敬!可惜沿途尚无英雄的任何标识与记录。</p><p>傍晚进水上雅丹,刚支稳脚架,就发现远远的地方沙尘滚动,来势凶猛。突听有人叫:快走!沙尘暴来了!说时迟,那时快,阴风乱卷,飞沙走石,科幻神话类的影视场景突然间变成了现实,一时手忙脚乱,用衣服裹住相机,裸露的脸部任风沙摧残,好在景区游览车及时出来救援,急急地登车逃离。再见,诡异的雅丹!</p><p>不曾想,回到住所,迎接我的是小楼一夜听风雨。</p><p>这风,是大漠的狂风,夹着沙尘,一阵紧似一阵,吹得那扇无法关紧的窗户叫了半夜;这雨,似南方的春雨,细细的,密密的,从夜幕降临绵延至第二天离开也不停歇,细中还不忘带着西北的力量,总有几个大雨点儿砸在脸上,那分量好像一直提醒你西部髙原的粗犷;这楼呀!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龙门客栈,还好老板实诚,并无人肉包子之类记录,食住都还过得去。</p><p>总之,这小楼听雨适合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东坡,没有一点江南的诗情画意,更谈不上浪漫,无法歌柳永。</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印象之九——茶卡盐湖</b></p><p>倘若把蓝月盐湖称作小家碧玉,茶卡盐湖俨然就是大家闺秀。观景台、经幡、神塑、盐雕、铁轨、游览小火车、采盐船、方正的盐池、小白船……公共设施完备,显然经过一番精心打造,那架式应该是生产旅游两不误。</p><p>茶卡,蒙语译音,其意盐池。据介绍,茶卡盐湖储盐量大,又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粒晶大,质纯味醇,是理想的食用盐。上天是公平的,冥冥之中早已安排,交通不便的西北,食盐若都依赖东南的海洋,百姓的生活所需如何保障?</p><p>由于水下结晶盐的帮助,湖面就是一张天然的反光镜,这面巨大的镜子为拍摄创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所以这里被誉为最容易拍出美照的地方。</p><p>看那水中,多少痴迷者,不管气温低下,天气寒冷;不顾卤水浸泡,长裙已湿,或兴奋,或陶醉,笑语盈盈,欢叫一片。水天一色之中,漫无边际的辽阔之下,虚与实已分不清了,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任意挥洒想像力,在这梦幻般的天地间饰仙女,演霸王;抑或自己是孙行者,在这空中自由来去,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就是把所有梦想的角色都忘情地演绎一遍也没人说不可以,只是要记得回神哟,别真的把水中的影子当自己……</p><p>也想下水近距离捕捉美妙的瞬间,无奈一次性鞋套才套下就破裂,只能临渊羡鱼了。最美丽的风景不一定要驻于镜头,深藏于心,留在记忆里应该更美好。如此安慰一下自己,也就释然了。</p><p> 二0一八年夏</p> <h3> 图/文 朱一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