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南行漫记 ㈤ — 探幽之旅

辉太郞428430

<p><br></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探幽之旅(恩施大峡谷)</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恩施峡谷势磅礴 云龙地缝通幽处</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 7月21日下午,我们离开湖南凤凰古城,顺龙吉高速(湖南龙山县至吉首市)和安来高速(安康至来凤)向西北方向驾车5小时,行进323公里,来到湖北恩施市,下榻山洞子宾馆。次日(22日)一早,我们直奔恩施大峡谷,道路路面还好,但全是崎岖山路,陡坡急弯,52公里路程,竟足开了1个半小时。</h1><p><br></p> <h1><br></h1><h1> 湖北恩施大峡谷与我去过的安徽黄山、湖南张家界景区,都是名山大川,又各具特色。黄山是山中看谷,而大峡谷是谷中看山;黄山是花岗岩,张家界是石英砂岩,大峡谷则是石灰岩;黄山是侵入岩,张家界是机械沉积岩,大峡谷是化学沉积岩。黄山以奇松怪石著称于世,张家界以天然盆景饮誉中华,而恩施大峡谷的大气磅礴,令人震撼和叹服。</h1><p><br></p> <h1><br></h1><h1> 据资料介绍,大峡谷景区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段地缝,两条河流,三大板块,四大神奇,五大特色。我们因为时间紧,只能游览一个景点,就是这“一段地缝”,即云龙河地缝,在景区也称“云龙地缝”。“地缝”是地学界形容“喀斯特地貌”的一个术语,指非常狭窄且有相当深度与长度的流水沟谷,形态上表现为地壳表面的一条深切“天然岩缝”。由于其形成、保存十分困难,“地缝”也就成了旅游的热门景点。一般的地缝是下面窄,上面宽,有的是上面窄,下面宽,而像云龙地缝上下垂直基本一致断面呈“U”字形的地缝极为罕见,目前世界上只发现罗马尼亚有类似的地缝,所以它的稀缺性、独特性可见一斑。</h1><p><br></p> <h1><br></h1><h1> 云龙地缝至少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地缝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全长3.6公里,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两岸陡峭,飞瀑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下连莽莽清江。地缝上共有7条半瀑布(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故称半条瀑布)。我们看到,云龙桥上游的瀑布,水质清澈且在太阳下出现彩虹。云龙桥下游的瀑布,名为开阳瀑布,瀑布中含有黄铁矿,天长日久冲刷卵石,石头就变成了五彩颜色,又叫五彩黄龙瀑布,下方称为“五彩河”。</h1><p><br></p> <h1><br></h1><h1> 云龙地缝曾是云龙河的暗河,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据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实地考证,这是世界上唯一两岸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缝。右岸为1.8-2.3亿年前形成的三迭纪地层,左岸是2.5-2.8亿年前形成的二迭纪地层。原因是:在早期地壳变动中由于断裂作用,使三迭纪地层与二迭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后经过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断裂薄弱带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现在的深谷地缝。</h1><p><br></p> <h1><br></h1><h1> 我们沿着景区搭建的栈桥和步道,顺地缝由顶部逐步下到接近底部,看到多条瀑布从天而降,底部河水潺潺,地缝中树木繁茂,天气虽然闷热难耐,但在地缝中却是阴凉舒适,十分可人。只是在栈道尽头,一米左右宽度的上行通道人员拥挤不堪,移动缓慢,且无人疏导,让人担心搞不好酿成事故。见此状,我们果断决定,沿来途原路返回,很快就回到地缝顶部。</h1><p><br></p> <h1><br></h1><h1> 恩施大峡谷位于湖北西部,已经严重偏离我们回程的主要方向。有鉴于此,当日下午,我们离开恩施大峡谷,走过1个半小时崎岖山路后,终于衔接上沿江的沪渝高速,向东行进280公里,当晚抵达宜昌,重新回到南北回京主路。</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