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归零随心所欲~世界遺産紀伊山地霊場と参詣道の旅

养尊处悠

<h3>  当我准备把居所放在了南海高野线时,就对这片山地产生了极大兴趣。</h3><h3> 也许是年龄和阅历原因,也许是对日本走得越来越深,对于受中国文化影响后发展的那部分日本,感到有些肤浅,“不正宗”。而这块山地更多地保留着奈良以前的精神因素,古朴而有质感,高深并且莫测。当然因为我的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才会让每一次涉足,都觉得获益匪浅,耳目一新,甚至觉得一次次地洗涤着身心。</h3><h3><br></h3> <h3>  生活给了我一次机会,成全了我期待已久的愿望,独自踏进纪伊山地。</h3><h3><br></h3> <h3>  纪伊山地是西部本州延伸进太平洋的半岛。横跨奈良,和歌山,及三重。涉及到的文化包括吉野山文化群,高野山东密教文化群,熊野信仰及古道文化群。</h3><h3> </h3><h3><br></h3> <h3>  吉野和高野都有电车直达,而熊野则必须借助公交。</h3> <h3>于是我索性回归原本,选择了日本最长公交🚌路线<br></h3><h3>166公里,站站停,全程无高速。直穿山地一路向南</h3><h3><br></h3> <h3>这条线从北向南穿过纪伊山地,中途会经过日本第一吊桥,日本第一大村落,世界遗产温泉。这些正好戳中我的兴奋点。</h3> <h3>二十几年前曾经开车穿过这片山地,山路崎岖蜿蜒狭窄,那个记忆至今留在我的后脖颈🤨 这也是选择公共交通原因之一。</h3> <h3>乘上站站停的公交,开始了我五小时的公交之旅。(五小时的概念高铁北京到上海的距离)</h3><h3>公交车,虽说有上有下,基本是我独享。</h3> 我的区间四小时,票价!<br><h3><br></h3> <h3>路上经过的地方都是想去住上几天的。不过这次一心不乱走古道。</h3> <h3>公交上晃了两个多小时,停车休息,顺便看看这个桥。走过一次再也不要走了晃啊!</h3> <h3>旁边的邮局免费盖章</h3> <h3>8/4日是吊桥日</h3> <h3>安排行程,不客气地说是我的最强项。这次是为自己,当然高水平高性价是必须地。</h3><h3> 因为是一个人的旅行,可以完全按照我的方式。豪不犹豫地选择了背包客栈。</h3><h3><br></h3> <h3>  Guesthouse 在当今已不是省钱的靠山,而是一种方式。想说英语时,会想念这种方式。</h3> <h3>  客栈的门口已经把我的心治愈了😋</h3> <h3>第一眼是门口的泡脚池</h3> <h3>  这门口的门跟自己家一样。</h3> <h3>小院子,好像自己家。至少有棵树是一样的❣️</h3> <h3>客栈的公共厨房。不管走到哪里,都想喝一杯自己做现冲咖啡。这是任性吗?!是穷命🤣</h3> <h3>客栈公共休息区。到了傍晚,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这里,分享各自的体验和晚餐,很温馨。</h3><h3><br></h3> <h3>到达当晚除了我及一两个亚种,其余全是黄毛儿蓝眼儿。</h3> <h3>看到这里我惊了,房间格局好像自己家里。温馨,踏实,治愈。❤️</h3> <h3>连咖啡都是我爱的方式drip</h3> <h3>连这都跟家里一样</h3> <h3>免费提供的温泉水煮粥,满足了胃也滋润着❤️</h3> <h3>好想宅在这里发呆</h3> <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住宿选在这个区域。</h3> <h3>世界遗产中唯一一个可以泡的温泉。而且是独享。<br></h3> <h3>这个温泉据说一天可以变七种颜色。前一天我进去时水是清的。第二天早上这张水是浑的,看不到底下的白石子。</h3> <h3>买了世遗温泉票的,还可以附送药汤。不能喝,只能泡😄</h3> <h3>这里是公共浴室,但我独享。国内来的朋友们总抱怨温泉不能拍。这里随便喔,只是要注意别拍到自己(日本的温泉都是洗澡堂子)😄</h3> <h3>温泉地的温泉连水龙头都出温泉。只是这里是硫磺泉,喝不多,带不走。有点遗憾</h3> 好的温泉一定是在深处,而且越是泉眼泉,则越是简陋。这里当然不例外<br><h3><br></h3> <h3>温泉街的夜晚低调,宁静。</h3> <h3>虽说是世界遗产,毕竟日本温泉太多,没有必要跑很远,而国外游客还没被忽悠过来,当然这么小的地方接待能力是很有限的。</h3> <h3>但是我仍然惊讶这不息地流淌了1800年的大自然的恩惠。出来的瞬间是90度,自然降温后,仍然会觉得烫脚。</h3> <h3>我住的小小客栈也有三个温泉间,可以随时免费享用。</h3> <h3>大爱这客栈,以至刚办完入住,我已毫不犹豫地敲定原来犹豫的第二晚。</h3> <h3>这次旅行的目的除了温泉就是期待已久的熊野古道。纪伊山地的自然遗产精神遗产同样宝贵。</h3> <h3>千百年来,无论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为了自己的那份执着,把山走成了路。</h3> <h3>我选择了这条。所有古道中最险最短的一条。2.2公里,我走了两个小时。</h3> <h3>本来计划走平坦舒适的王子道,感受古代贵族的荣华。但是这次出行我有一个神秘同伴。</h3> <h3>一个只会读书的国内高校研一高材生。在我看来她只知道要高分和文凭而忘记了学习的本来目的。目前在读的竟然是她第二个硕士学位。</h3><h3>但是竟然无法忍受日本的打工与读书两顾的生活,中途决定撤退。</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我无意挽留她,这是她的选择。但是期待她有文凭和成绩以外的收获。</h3><h3><br></h3><h3><br></h3> <h3>因为她的各种生活和自我管理的无能,临时决定走这条最短最险的大日越。</h3> <h3>不会看地图,出门两分钟位置的地方她绕了三圈</h3> <h3>高浜虚子!今年初收到一位有工作关系的日本文学大家的明信片,上面印的是他的歌。觉得好有缘份。</h3> <h3>每个点都有温馨的盖章处</h3> <h3>我的第一章</h3> <h3>2.2公里的险峻山路,很犹豫,担心体力的极限。但是为了那个温室里长大的娃,还是咬了咬牙,走!</h3> <h3>一个只要分数和文凭的孩子,她以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路,会比这山路更艰辛。既然有了这份师生缘,我应该让她懂得过程重要于结果。要让她知道荣光的背后都是艰辛,但是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能到顶峰。同时面对一个跟自己孩子同龄的娃,真心想让她知道,除了学习,还要修心养性,让自己内外都美丽。</h3><h3>一路上我把跟她的对话减少到最少。只提醒她,小心,注意安全,看脚下,不要东张西望。这是爬山的基本常识,也正是人生路上的注意事项。</h3><h3><br></h3> 期待她能在这个艰难险峻中思考自己,思考人生。懂得平缓中仍然有荆棘。<br><h3><br></h3> <h3>2.2公里的山路,她跟我说她是第一次,一路上那些与她年龄不符的不安,一概被我无视。</h3><h3>期待她闭上嘴,迈开腿,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品味!</h3> <h3>山路比我预测的更险更艰苦</h3> <h3>这片山地,之所以是圣地,一定有他的道理。艰难但不会感到极限。坎坷但不会摔倒。</h3> 风景在单一中时而变迁<br><div><h3><br></h3></div> 路边先人们的足迹时隐时现<br><h3><br></h3> <h3>中途的山水,沁人心脾。</h3> <h3>郁郁葱葱的青苔就像绒毯</h3> <h3>险!^_^</h3> <h3>终于走到了出口。一路上没有第二拨人😓</h3> <h3>这两公里路,对我来说,真的很长,很险,很艰苦,我的心跟我的腿一起抖。<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担心因为我的小小的失误,让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心理受伤。</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自家的娃可打可骂,说轻说重他们都会叫妈。</span></h3><h3>人家的孩子,一招一式,每一个措辞都不敢大意。😓</h3><h3><br></h3> 终点拍这张照片时,我的腿是抖的,但心是静的。<br><h3>走过来的路都是收获,不会后悔。</h3> 我知道,也相信不管结果怎样,她成长了,也收获了。人生会有很多岔路口,她将会认真选择,不会错过<br><h3><br></h3> <h3>这是目的地熊野本宫大社</h3> <h3>本宫大社的引路🦅</h3> <h3>把午餐的选择权交给了那娃,也许她已经在前一天拿捏到了我的价值观,为我选择了这个温馨大爱的餐馆。这是行前我自己做功课时的首选。</h3> <h3>她已经到了无权撒娇的年龄,但是也许是母性的趋使,我还是满足了她的任性。</h3> <h3>每一个相遇,都是一份缘,不管是长还是短。</h3> <h3>感谢感慨感激她的知性,悟性,为我填补了一份没有女儿的人生缺憾。❤️❤️</h3> <h3>这份轻松和笑容要感谢镜头对面的她</h3> <h3>熊野本宫大社的大鸟居,日本第一</h3> <h3>让心从这里放飞😋☺️</h3> <h3>爱纪伊山地,不仅因为它古老深厚,吉野山,高野山都曾为路边的小资咖啡倾心,熊野自然不例外。</h3> <h3>第二程是跟着感觉走的。因为第二晚延住,无法原路返回。临时改道去熊野信仰的第二社。这里内容很多,本想专门来的,这次只能一带而过。</h3> <h3>那智大社是神佛融合的典型,是日本早期精神文化的精髓,也是我自己知识的空白。一直想认真补脑。</h3> 还有那和孩子们一起读过的神话,民间故事。好想有机会去采采风。<br><h3><br></h3> <h3>但是还是放不下初衷-古道。于是选择了去大社中途下车走这段古道</h3> <h3>第二程,有台阶但几乎都是三十度的坡。挑战体力极限。照片只拍了四张。下山时一直在想,留下的念想明年再来。假如爬不上去了,就可以考虑退休了🤭</h3> <h3>回程电车一路傍海,经过的都是和歌中唱的景,美翻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