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知青往事》

长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闯山</p><p class="ql-block">龙门农场地处小兴安岭余脈,地形属于丘陵与山地构造,距小兴安岭150公里左右。这里盛产都柿、榛子、木耳蘑菇与猴头。特别是柞树上生长的野生猴头味道鲜美,口感很好,是东北最好的山珍野味。用猴头炖鸡炖鸭,堪属一绝。</p><p class="ql-block">1969年的国庆节前夕(9月30日),龙门农场二分场食堂知青宿舍里,一群小知青正密谋一次闯山‘’采猴头‘’行动。一排长许世杰,二排长李建勋正和富立中、郝士忠、吴诗言、常峰、古世军、钱超等八人策划国庆假期的一次深山远足采猴头行动。</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次活动早已经酝酿已久。事情源于农工(二劳改)老李头小鸡炖猴头。有一天知青吴诗言和另一个人巡查防火,路过农工宿舍闻到了很香的小鸡炖猴头的味道,进屋一看老李头和另外一个农工正盘腿坐在炕上吃饭。满满的一盆儿小鸡炖猴头香溢全屋,让人看着就眼馋。‘’呵,好生活啊。‘’吴诗言诡异地说。老李头一看是知青,慌忙从炕上伸腿下来,点头哈腰道:“您来啦,坐下吃点不?”吴诗言说:‘’哪来的鸡和猴头啊。‘’老李头忙不迭回道:“小鸡是从老梁家买的,猴头是上礼拜天进山踩的。”山里有猴头?随行的古世军问:“怎么走,有多远?”见问,老李头就一五一十的把进山的经过详细的讲了一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接着吴诗言尝了一口猴头,果然好吃。临了嘱咐他们注意防火,转身离开来了农工宿舍。等他们巡视结束回到连队,把经过汇报一番,特别演绎了品尝农工炖猴头的经过。提议咱们等国庆节放假2天也进山一趟,踩点猴头过年回家带上。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可是那么远,要走半天才能到山里,还不一定踩得到,谁能吃这样的苦呢。一番议论之后,最后只有今天的八人参加。</p><p class="ql-block">排长许世杰采纳众议布置了行前细节及注意事项。要求每人带好够吃两顿的干粮(饭团馒头皆可),一军壶水和防野兽的家伙(菜刀、斧头、镰刀、木棍等)并且人手一个口哨互吹联系。明晨三点起床,知青食堂门前集合。</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按时到位。呵,一个个生龙活虎,劳动布上衣系着腰带,下裹绑腿,两肩悬挂背包,全副武装。许世杰一声招呼:‘’走!‘’他们顶着朦胧的夜色消失在去往北山小木桥的路上。一排长许世杰手拿指南针,带领大家过桥之后沿着羊肠小道一路向北,直奔50公里外的小兴安的高凤岭而去。</p><p class="ql-block">一路疾行,翻过北山天光大亮,再往前走已是连羊肠小路也没有了,只能推着灌木丛费力前行。大约上午十时左右又翻过了一座无名山,此时已进入了密林区,高大的白黑桦树间杂着柞树楸树参天蔽日。不时还有野猪被惊吓四散逃跑的哼哼声,看树下哄了很多坑。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据说群猪不可怕,孤猪最凶猛。众目四望哪有猴头?没有。继续往前走,又发现一些熊的宽大足迹和熊扒过的蚂蚁包,大家不由得攥紧了手里的家伙。约么又走了一个小时,此时已是11.30分了,部分人心情有些焦虑,还能踩到猴头吗?“猴头!”眼尖的古世军忽然发现不远处的一颗柞树上长着一个像猴头的东西,跑过去盘树而上,用手掰下来细观看果然是猴头,何止一个,前后左右还有很多。这时所有人的情绪一下好了起来,散开寻觅。大家陆续发现了盼望已久的宝贝。为了安全起见许世杰要求大家相互吹哨联系,一律拉开距离平行沿着山的背坡向前推进。这里的猴头菇真多啊,而且找到一个,树对面必定还有很多。它们的形状非常可爱,和金丝猴的脑袋一样毛茸茸的,好看极了。30分钟后相继采满了挎包,虽然很累,但心情很好,不虚此行啊。一排长招呼大家原地休息吃饭,30分钟后返程。</p><p class="ql-block">这时天空开始密布乌云,二排长李建勋看看天空有些担忧地说:“我们还是边走边吃向回返吧”。山里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没走多远就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大家也越走越快。返程是按原路向南,大约午后3点钟左右天渐渐黑了下来,我们也是一路小跑照原路急返,又走了几个小时,地下的雪已经有很厚了,来时的痕迹早已经没有了。按指南针的方向一路继续向南“盲走”。大约是十点钟,按理应该回到农场了,可是我们仍然在山里转。哪里是龙门?这时的人们早已是又困又累,再加上不知身在何处。沮丧之余又遇到了“四不像”带着幼崽,远远的和我们对峙着,虽然没有主动攻击我们那也是很吓人的,因为大家从来没见过,因此又多了些惊恐,我们只好躲闪而行。年龄最小的古世军哭唧唧地说:“早知这样不来好了,死在山里可咋整啊”。“草,尿叽个啥,谁让你来了”木匠郝士忠狠狠地说。‘’不能再盲目的走了‘’十班长常峰提醒大家。接着说:“我们到山下河沟里看看水向哪里流,向下游走一定能出去。”大家一听有道理,于是跌跌撞撞来到了山沟沟,拨开小叶樟芦苇一看,水都结冰了。郝士忠拔下腰间斧子用力一通神砍,几公分厚的冰面劈开了一道冰槽,清掉碎冰露出河水,常班长拿一片树叶放在了水面上,大家屏住呼吸凝神观看,只见树叶缓缓向左流动。于是常峰说:“我们向水流的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出去。”许世杰说:“只能这样了,撞撞运气吧。”于是大家搜集干粮集中在一起平分,狼吞虎咽的吃相吓人,没水吃冰。一通折腾已接近零时,稍事休息后沿着水流的方向,在冰面上向下游走去。约么又走了三个小时,此时已是凌晨三点多钟。河两边山上的树越来越少了,山越来越矮了,大家发现很远的前方,似乎有灯光在闪。这真是救命的“稻草”啊,众人不约而同的向灯光的方向奔去。望山跑死马,跑啊!跑啊!终于来到了灯光所在,此时已是凌晨五点多钟了。早上有人从庄院里出来,一打听,才知道这里是引龙河十二分场。</p><p class="ql-block">此时的龙门二分场领导早已是昼夜无眠。有人汇报说连里有几个人进山未归。找人,到哪里去找?分场主任高云岐正坐电话机前发呆。突然引龙河十二分场打来电话说:“你们的八个人走到了我们这里来了,开车来接吧。”</p><p class="ql-block">是惊是喜,高主任五味杂陈。心里发狠,等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好好的一个国庆节全叫你们给搅和了。</p><p class="ql-block">这件事发生后,因为进山的人多数是知青骨干,领导动了恻忍之心。分场发下通知:知识青年未经许可不许进山里采山货。这件事没有出现严重后果只做大会批评,下不为例。至此‘’闯山‘’事件画上了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