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来的宰牲场,如今的艺术宫。</h3> <h3>1933老场坊,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旧址。</h3> <h3>1933年,由工部局出资兴建,著名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在上海虹口区沙泾路。建筑面积:约3.17万平方米,建筑层数:5 层,结构方式:钢筋混凝土结构。<br></h3> <h3>这个建筑是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现在也成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电影《小时代》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现在的老场坊成了一个时尚、小资、文艺为主题的聚会场所。 <br></h3> <h3>整栋建筑来源于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超过三百根的宽大伞形柱均匀分布在建筑方形的外围体量中,独立支撑起雄伟的建筑。
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该建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八角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西侧,方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br></h3> <h3>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是专业摄影师热衷的外拍地点。<br></h3> <h3>中心圆是当初进行屠宰工艺的车间。三层之间靠X形的物流楼梯和旋转弧度很大梯相通。<br></h3> <h3>镂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于本建筑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窗户的水泥全部是30年代从英国进口过来,坚固异常。
同时,窗户正面朝西,与上海常年风向一致,可以更好的达到通风的效果。正面朝西的窗户面向西方极乐世界,有让动物死后更好的轮回和超度的意思。<br></h3> <h3>牛道是1933老场坊的建筑特色之一,当时生产流程和工艺已经跟国际接轨,实行人畜分离的制度。便于动物行走的牛道经过特别的防滑设计,道面粗糙不平,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桥,使整个生产工艺井然有序。<br></h3> <h3>位于中心圆2层到3层之间的旋梯一人宽左右,优美的弧形旋转出大的角度。如此大的角度其实是为了工人逃生而设计的,中心圆是当初屠宰动物的地方,动物到此处一般会惊慌失措,为了避免因受到惊吓伤到人,特别设置了大弧度旋梯供工人逃生。<br></h3> <h3>面积超过1500平米的“空中舞台”位于1933老场坊四楼,8米挑高的空中舞台的中央600平米悬空而设,全部用钢化玻璃制成,透明炫目,每平方玻璃可承重400千克。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觉冲击,更具空间感。
迄今,这个舞台已经成功举办过法拉利F1派对、雷达表50周年庆、《蓝莓之夜》亚洲首映派对、奔驰新车发布、保时捷60周年纪念、“NIKE摩天争霸篮球赛”,等众多顶级品牌的精品活动。<br></h3> <h3>而现在,老场坊更是融入上海的繁华与时尚,艺术、健身、娱乐、服饰等入驻其中,年代已久的历史感与上海的小资碰撞,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