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情谊深 相聚在登瀛

ZYB

<h3><font color="#010101">  东枕黄海惊涛骇浪,西傍淮河涌流激荡。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革命老区的特殊背景,铸就了盐阜儿女处娈不惊、临危不惧,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 20世纪40年代初,新四军承皖南事变之痛,临危受命,东进盐城,重建军部,举旗华中,浴血奋战,在盐阜大地上建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业绩,并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队伍 ----- 盐阜军区,即后来的盐城军分区。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传承铁军精神,与盐阜人民水乳交融的盐城军分区,历经演变、不断成长、牢记宗旨、肩负使命,驰聘疆场、戍守海防,谱写了民族解放、人民革命、保卫和平、建设祖国的壮丽华章。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盐城军分区还是我们父辈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方。我们这些发小正是从盐城军分区开始,认识并深深地爱上人民军队;也正是从盐城军分区开始,对军队、军营、军人建立了挥之不去的浓厚感情。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018年"八一"建军节是个特殊的日子,在"盐城军分区大院的孩子们"微信群群主晓明、晓玉的热情发起、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盐城军分区大院六家老红军后代20余人,从南京、合肥、扬州、苏州、无锡、安庆、六安等地聚集到我们人生的起点盐城,那里是我们父辈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也是我们人生起步的地方,也是我们多年来梦牵魂绕的地方。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一转眼我们分别已半个多世纪。今天我们又重新聚首在登瀛,心情是无比的兴奋和激动。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声声亲切的乳名,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那幼稚纯真的童年⋯。当年我们大院的孩子们在父辈们的关怀注视呵护下茁壮成长,建立了最纯最真的兄弟姐妹情谊,现在再聚盐城还是那么的激动,那么的温暖,那么的亲切!那么的令人留恋和珍惜。</font><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2018年7月31日</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登瀛重逢</font></h1><h3><br></h3><h3> 你从安徽的合肥、六安、安庆来,我从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无锡来……2018年7月31日下午,我们这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在盐城军分区大院里的部分发小,终于集结在盐城驿都金陵大酒店。同属华东地区的这几个地方相隔实在不算遥远,但是这次集结距我们当年分别,竟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br></h3> <h3>  离开盐城五十多年。虽然时间已经在我们这群发小的脸上刻下了清晰的年轮,虽然我们这些童年好友再次相见时有的已经不敢相认,虽然我们这些当年分区大院的"小把戏"、"小霞子"已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此刻我们仿佛又焕发了久违的童真,因为我们又回到了久别的盐城。<br></h3> <h3>  别说我们已经成了小老头、小老太,但你们依然是邻家可亲、可敬的大哥哥、大姐姐,我们依然是淘气、爱哭的小弟弟、小妹妹。美味佳肴也挡不住兄弟姐妹们谈笑叙旧的热情,此刻的快乐属于我们这群盐城军分区大院的发小们。<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2018年8月1日</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故地寻踪</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同庆八一</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参观盐城军分区军史馆</b></font></h1><h3> </h3><h3> 2018年8月1日上午,我们在盐城军分区政治工作处沈伟明主任、朱琦干事的陪同下,参观了盐城军分区军史馆、老营区和我们曾经住过的宿舍大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生长在盐城军分区的发小们,在离开盐城半个多世纪后,终于如愿以偿重返盐城军分区。<br></h3> <h3>既熟悉又陌生的盐城军分区,我们来了。<br></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盐城军分区历史沿革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1年1月4日至14日皖南事件爆发,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命令,任命已在苏北的陈毅、刘少奇等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之后,原八路军黄克诚部被改编成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不久,盐城卫戍区成立,洪学智任司令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1年9月13日,盐阜军区迎着抗日的战火、熏染着弥漫的硝烟,在阜宁县陈集镇韦岳庄成立,隶属新四军第三师领导,首任司令员为洪学智、政委刘彬。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2年12月,苏北军区成立后,盐阜军区改称盐阜军分区,与淮海军分区同属苏北军区领导。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5年11月,盐阜军分区改称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辖第1、第2、第3、第4 团及地方武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7年2月,撤销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成立苏北第五、第十一军分区;1947年9月,根据华中指挥部命令,第五、第十一军分区合并,仍称第五军分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9年4月,第五军分区改编成为盐城军分区,隶属苏北军区领导。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3年2月,苏北军区盐城军分区改为江苏盐城军分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60年10月改为江苏省盐城军分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 <h3>沈主任亲自陪同我们参观并作讲解。<br></h3> <h3>  1958年8月2日,盐城军分区司令员钟玉祥,政委陈宗烈、张忠签发的干部立功奖状。</h3> <h3>  1959年,盐城军分区分期分批组织干部学习毛著,系统学习人民军队、人民战争、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理论。这是1959年6月7日,参加学习的干部合影。<br></h3> <h3>  军史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历史引起了发小们浓厚的兴趣。虽然我们从小在盐城军分区大院里生活过,但是因为当时年少和分开时间太久,对盐城军分区的光辉战斗历程并不十分了解。今天,我们终于能够在这里追寻父辈的足迹,详细地了解盐城军分区昨日的辉煌和今天的荣光。<br></h3> <h3>  在军史馆中,我们这些发小曾经经历、记忆最深的一场战斗,当属围捕美蒋特务。1963年10月8日,美蒋"江苏省反共救国军独立第十八纵队"10名武装特务,在射阳县射阳河口地区偷渡登陆。盐城军分区所属守备76团、公安部队和民兵密切协同,至10月9日,于24小时内将10名武装特务全部捕获,创造了和平年代固守海防的一个成功战例。这些在军史馆陈列的老照片,把我们带回55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br></h3><h3> 上图、发现敌情后,在当时通信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民兵吴连明(右1)涉水16华里向部队报告情况。</h3><h3> 下图、围捕敌特的现场指挥所。</h3> <h3>  军民们在全力围捕美蒋特务。<br></h3> <h3>  上图、战士们押着被俘的美蒋特务走下战场。 </h3><h3> 中图、此次围捕,俘特务10名,缴获卡宾枪8枝、手枪11枝、手榴弹3枚、电台1部、登陆舟1艘以及伪造的我军服装、证件和金戒指、手表、假人民币、假粮票等物资。这是曾经在军分区礼堂展览过的战利品,发小们记忆犹新。 </h3><h3> 下图、省军区副司令员傅绍甫少将在祝捷大会上。<br></h3> <h3>  向军史馆捐赠与父辈、与军分区有关的文物、资料,是我们为盐城军分区做出的一点贡献,是我们对盐城军分区浓厚情感的体现,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br></h3> <h3>  在军史馆里合影留念,因为这里承载着父辈的足迹、荣耀和我们的光荣、自豪。<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军史馆外的记忆</b></font></h1> <h3>  发小们一定不会忘记当年在军分区机关大院里,还有一个有着五角星大门的小院子。</h3><h3> 此图中间是陈国钧叔叔。</h3> <h3>  在五角星大门里的这幢小楼前,1956年3月14日,盐城军分区第一次党代会全体代表在这里拍摄了合影照。<br></h3> <h3>  1957年,军分区五位常委合影。前排左为谢正标副政委,中为汪绍堂参谋长,右为钟玉祥司令员;后排左为张忠政委,右为杨忠副司令员。<br></h3> <h3>  </h3><h3> 建国初期,由于盐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一出行就要舟车劳顿数日。1958年,空军某部在盐城修建了机场,1959年,盐城军用机场设立民用航空站,开通南京至盐城航线,使用安----2型飞机。盐城军分区钟玉祥司令员、张忠政委、谢正标副政委、汪绍堂参谋长和政治部彭主任(后排左1)参加了开航仪式。</h3> <h3>  军分区钟玉祥司令员、张忠政委、王义富副司令员与地方领导合影(约上世纪五十年代)。</h3> <h3>  1962年老战友合影于盐城:左起傅绍甫(时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贺国华(1960年7月-1963年7月盐城军分区司令员)、张忠(后,1954年12月-1960年9月盐城军分区政治委员)、钟玉祥(1954年11月-1960年9月盐城军分区司令员)、王义富(1963年7月-1965年4月盐城军分区司令员)。<br></h3> <h3>  在朱干事的陪同下参观盐城军分区的老营区。建军西路上的这座白色四层办公楼,曾经是盐城标志性建筑之一。<br></h3><h3> 办公楼的右侧是通往曹家巷的边门;背面(实际是正面)对着军分区正门;现在我们站着的位置就曾经的大操场,儿时记忆中,叔叔们经常进行手枪瞄准训练的地方,更是夏天我们看露天电影的地方。</h3> <h3>  2013年6月,钟家部分兄妹在海滨的同学高孝纯先生的陪同下,寻访了军分区的老营区。 </h3><h3> 图一、就是原军分区大门的位置。</h3><h3> 图二、是军分区的水塔。</h3><h3> 图三、军分区机关大院的东门。</h3><h3> 图四、原军分区卫生所的位置。</h3><h3> 图五、原军分区大礼堂。记得小时候那大礼堂还是茅草屋顶,虽然简陋,却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我们在那里看过电影,看过缴获美蒋特务的战利品……逢到过春节放电影或开联欢会,进场时小孩子们还能领到一个旧报纸做的纸袋子,里面装了些糖果、花生之类的小食品。有一次国庆中秋联欢会上,张家晓明和曙明两兄弟表演相声。里面有那洋泾浜腔调的台词:我们是美国顾问团,今天来到金门岛。金门岛最重要,它是台湾的最前哨,要是金门守的住,台湾那就好办了;要是金门守不住,台湾那就麻烦了……令人记忆犹新,那时正是台湾叫嚣要反攻大陆的时候。<br></h3> <h3>  小时候去盐城师范附属小学上学所要经过的小巷子 ---- 板桥北巷。板桥北巷39号曾经是军分区招待所。如今已被宿舍楼所代替,大门口张挂着"军事管理区"的牌子。<br></h3> <h3>  可能严格地来讲,盐城军分区大院可以分为两个概念:一是分区机关办公区、几个宿舍区、招待所等,这些组成的盐城军分区大院的大概念;二是我们这些发小居住过的曹家巷50号这个家属院。当我们离开军分区老办公楼后,最迫不及待要寻访的就是曹家巷50号了。然而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的这座小院里的三排五幢平房(第一排张政委家左侧还有一个有着菜地、猪圈的小院子),现已被一座小高层住宅楼代替,原来那座有着台阶、朝北的大门以及院子后面朝东、朝南的两扇小门,也已不复存在,只有一个朝东的院区大门,上面挂着“军事管理区”的牌子,彰显着这里依然是军分区营产的身份。<br></h3> <h3>  曹家巷50号,曾经是我们与父母居住生活的地方。</h3><h3> 在这里,我们经常迎送爸爸们上班下班,目送爸爸们乘坐军分区那辆美式吉甫车出发……</h3><h3> 在这里,我们跳橡皮筋、扔沙包、打巷战、打弹弓、打弹子、滚铁环、老鹰捉小鸡、躲猫猫……</h3><h3> 在这里,我们每天结伴去盐师附小、盐中“上书房"…… 在这里,有我们太多太多的童年记忆。所以,虽然这里已经面目全非,但是我们对这里深情依旧,眷念如故。时隔五十余载,今天我们这些发小终于结伴而来,站在这座曾经的家园,追寻父辈的音容笑貌,追忆快乐的童年时光。 </h3><h3> (最下面一张,是2013年6月钟家部分兄妹在高孝纯同学陪同下寻访曹家巷50号)</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p> <h3>  活动结束后,晓明在家中根据记忆手绘的当年盐城军分区办公大院,以及曹家巷50号宿舍大院的草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参观新四军纪念馆</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r></font></p><h3>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我们儿时在盐城还没有的。这次在军分区朱干事的陪同下,我们有幸专程前往参观。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在这里的六个展厅,以新四军全面抗战为经、以新四军各师和各个抗日根据地为纬,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图片等,详尽地展现了新四军"进军华中,开辟敌后抗日战场"、"重建军部,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坚持抗战,纵横驰骋江淮河汊"、"反攻作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等方面所作出的艰苦奋战,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建立的丰功伟绩。 我们父辈所战斗、工作过的盐城军分区就脱胎于新四军,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也增加了我们对父辈战斗足迹的了解。<br></h3> <h3>  沪林腰腿不适,在发小们兄弟般的帮助下,坐在轮椅上坚持看完展览。<br></h3> <h3>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忆往事 话当年</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   8月1日下午,在陈崇珥大哥的联系与安排下,人民银行盐城中心支行为我们安排了宽敞的会议室,让我们能够在这里坐下来座谈。各家的发言代表畅叙当年在盐城军分区大院里生活时,父辈们的音容笑貌、孩提时的件件往事;以及离开盐城至今,各自家庭的生活和孩子们的成长情况。真是忆不完的童年事,道不完的发小情。<br> <h3>  人民银行盐城中心支行非常贴心地设置了欢迎和会议主题大屏幕,令人倍感亲切。<br></h3> <h3>  座谈会的组织者、主持人陈崇珥大哥和晓玉姐姐在发言。<br></h3> <h3>张家代表晓明发言</h3> <h3>钟家代表江滨发言<br></h3> <h3>汪家代表沪林发言<br></h3> <h3>陈家代表建军(小盐)发言<br></h3> <h3>杨家代表苏宁发言<br></h3> <h3>贺家代表志强发言<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b>当年我们在盐城</b></font></h1> <h3>  张家子女与父母、婆婆。上图:黎明(后右二)、晓明(后左二)、曙明(后左一),双胞胎姐妹晓金(前左一)、晓玉(后右一),援朝(前右一)、晓虹(前左二)、建新(前右二)、晓荣(永红)。</h3><h3> 下图:黎明左侧为表哥梁能富,晓金右侧为表嫂李金芬。</h3> <h3>  钟家子女与父母、外婆。上图前右起:海滨、春晓、江滨、淮滨、盐滨(延兵),后排双胞胎姐妹左起莲滨、荣滨;下图(左)海滨、春晓与外婆,(右)四川与伯伯。<br></h3> <h3>  贺家子女与父母:旭平(后中)、新平(后右)、志强(后左)、南平(前)。</h3> <h3>   上图:王家子女与父母。后:福林(左)、福生(右)、福江(中),前:福南。<br></h3><h3> 下图:福生在家门口。这也是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唯一 一张当年曹家巷50号院子里的老房子影像。</h3> <h3> 陈家子女与父母。后:淮斌(中)、新淮(左)、建淮(右),前:晓淮(左)、晓盐(建军)。</h3> <h3>  谢家子女与父母。左图是晓南与爸爸,右图左起:晓南、晓禾、晓建、晓玲、晓成。<br></h3> <h3>  汪家子女与父母。后:沪敏(左二)、沪光(左一),前:双胞胎姐妹沪双、沪林,妈妈抱着沪平。</h3> <h3>  杨家子女与父母。上图前中:爱民(老大)、前左:苏宁(老二):前右:福宁(老三);下图右起:苏宁、福宁、学宁、广宁四兄弟。<br></h3> <h3>  1963年秋、1964年初,张、汪、钟三家先后搬往合肥。上图是分别之前,张、贺两家兄弟姐妹在盐城合影留念;下图是贺志强送给钟家兄弟的签名照片。<br></h3> <h3>  陈家兄弟送给钟家兄弟的分别留念照片。</h3> <h3>谢晓南送给钟四川的纪念照片</h3> <h3>我们的童年游戏</h3> <h3>  为座谈会提供了良好服务的人行盐城中心支行办公室庞主任与我们合影。<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母校盐中</b></font></h1><h3><br></h3><h3> 座谈会结束后,人行办公室庞主任专门安排车辆并陪同我们前往盐城中学,了却了几位盐中老校友寻访母校的心愿。<br></h3><h3><br></h3> <h3>  江苏省盐城中学创建于1927年,初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盐城中学”,1928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区立盐城中学”,后因抗战等原因,学校辗转办学,几易校名,1953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盐城中学”。建国后,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并在民间被誉为全省普通中学的“五朵金花”之一。</h3><h3> 197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列入全省首批办好的14所重点中学;1997年,学校在全省率先跨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2004年,学校又被省教育厅首批转评为“四星级学校”。<br></h3> <h3>  上图、五十年代的盐中大门;中图、2013年的西大门;下图、2018年8月1日,晓玉在盐城中西大门。<br></h3> 几位在盐中上过学的哥哥姐姐,在北楼 --- 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旧址和刘少奇塑像前合影留念。 五十年代盐中的共青山和图书馆,现图书馆不知是否还在,因为时间有限不能仔细寻找,我们只能坐在车里从共青山旁驶过。 <h3> 上图是五十年代的湖心亭,如今更加美丽。<br></h3> <h3>  几位哥哥、姐姐在当年的初中教学楼(楼已经是新建的)前留影。<br></h3> <h3>  时间虽然匆忙,晓明哥还是不忘寻找当年的初中数学老师王琴、高中语文老师赵天明。几经周折,终于在盐中这位老教师处打听到,两位老师因年老体衰,都已进了养老院。虽无法前往探望,但晓明哥的尊师美德还是令人感动。<br></h3> <h3>  8月1日晚,我们又迎来本次盐城之行的一个新的高潮。江苏中科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长林----这位被发小中大哥哥、大姐姐看作是兄弟,在小弟弟、小妹妹眼中是叔叔的原盐城军分区的老兵、“盐城军分区大院的孩子们”微信群的微友,专程从无锡赶到盐城,在水岸丽宫大酒店宴请我们。这么多兄弟姐妹,这么多微友第一次走出网络相逢在盐城,举杯同庆“八一”,共话当年。</h3><h3> 周董还特地请来原盐城军分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吴畏(后任盐城县人武部政委)、后勤部参谋支才友(转业后任盐城广电报总编)两位老同志前来看望和全程陪同大家,真是为我们这次重回盐城活动锦上添花。 </h3><h3><br></h3> <h3>  盐城军分区的三位老兵迎接发小们,彼此相见格外激动。两位当年守备一团的战友支总和建新更是乐开了花(右下图)。</h3> <h3>  周董在致辞时回顾了当年在盐城军分区大院与发小相处的美好时光,介绍了盐城的发展情况。<br></h3> <h3>  90高龄的吴老非常高兴我们一行人能够回到盐城,并回忆说曾经两次前往合肥市,代表军分区看望慰问离休的老领导。</h3><h3> 我们也要祝福吴老健康长寿。<br></h3> <h3>  周董向发小们赠送原南京军区守备一团黄海潮报道组纪念文集《军营奔涌黄海潮》。</h3> <h3>  黄海潮是一支名扬军内外的南京军区基层部队新闻报道的一面旗帜,一支高产团队。虽身居海防前线,环境艰苦,但每年仍能在部队大军区和地方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30篇左右。曾荣立集体三等功,进而成为全军的先进典型,《解放军报》作过专题介绍。</h3><h3> 作为曾经主抓黄海潮报道组六年的负责人,去年在黄海潮报道组成立50周年之际,周董与他的潮友们编辑印发了这本纪念文集。我们这些发小能够在盐城的“八一”聚会之际,分享当年盐城军分区基层部队的黄海潮精神和成果,也是我们的一份荣幸。<br></h3> <h3>  发小们纷纷献歌助兴,并齐声高唱《人民军队忠于党》、《游击队之歌》、《解放军进行曲》(军歌)等从小在盐城军分区就学会的经典军歌,把现场气氛再次推高潮。</h3> <h3>  "盐城军分区大院的孩子们"2018"八一"聚会全家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2018年8月2日</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观赏麋鹿</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校友饯行</font></h1><h3><font color="#ed2308"> </font></h3><h3> 早餐后,发小们驱车大丰麋鹿园。这是一个我们离开盐城多年后才建立的自然保护区。<br></h3><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黄海之滨的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78000公顷,其中核心区2668 公顷,缓冲区2220 公顷,实验区73112 公顷。是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 </font> 保护区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游客,其中国内外青少年占游客总数的40%,为开展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发挥了巨大作用。 </h3><h3><font color="#010101"> 2015年10月8日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font><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h3>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h3><h3>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后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br></h3> <h3>  8月2日晚,海滨的小学同学,也是我们的盐师附小的校友高孝纯先生宴请,既是欢迎大家回到盐城,也是给我们饯行。让我们体会到了老同学老校友的深厚情意。<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2018年8月3日</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再别盐城</font></h1><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h3><font color="#808080"> 两天的聚会令人激动,却又那么短暂。今天,发小将各自返回。 </font></h3><h3><font color="#808080"> 五十多年来,盐城的经济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当年在盐城时的一些建筑、道路依然存在或部分存在,只是面貌和周边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于这次相聚盐城时间太紧张,我们无法到故地一一寻访。在此,特引用钟家兄妹们2013年6月来盐时拍摄的一些照片,但愿能助发小们印证儿时的印象。期待发小们今后再度个别或结伴到盐城寻找儿时的记忆。 </font></h3><h3><font color="#808080"> 祝盐城越来越好!<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h3>  已经与儿时印象完全不同的登瀛桥及桥头的"建军西路"路牌(上),和依然在原址的盐城电影院。</h3> <h3>  儿时就有的(民航)航空售票站(左上)、上附小要经过的盐城商业大厦(左下,原来好像叫百货公司)、人民剧场。</h3> <h3>  原址上的盐城师范附属小学已不存在,只留下一段矮墙(中图拍摄于2013年6月,下图为8月3日,江滨、陈红等一行返程时所拍),上图是原附小所在位置上新建的毓龙小学和一条马路。<br></h3> <h3>  2013年6月拍摄的盐城汽车站(上)与我们儿时所没有的火车站(下)。</h3> <h3>  最后,谨以部分发小在群里的留言作为本篇的结束,因为这是我们的共同心声。</h3><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r></h3><h3> 陈淮斌:何时再相聚?我来回答:有缘千里来相会,宁镇扬,苏锡常,合肥、安庆,想聚就聚。小型聚、中型聚,不拘形式。老母亲生日聚,谁过生日有邀请函,一定去也……。 </h3><h3><br></h3><h3> 钟江滨:千里相会,终有一别。盐城聚会虽然短暂,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但必将成为分区发小们今后聚会的新起点。它打开了我们尘封的记忆,拉近了时空距离,把儿时的印象与今日的形象吻合到一起,更加亲切,此生再也不会忘记!如陈淮滨大哥所愿,期待这种聚会成为常态。为此,衷心祝福亲爱的发小,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多多保重,来日再相会!</h3><h3><br></h3><h3> 汪沪林:感谢这次梦寐以求的盐城行在哥哥姐姐们的精心安排下圆满落幕。这次活动让我们看见了哥哥姐姐姐夫们的当年风采,体会到了哥哥姐姐们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感谢尊敬的周叔叔和海滨哥的同学高大哥的热情款待,感谢军分区老兵老吴叔叔和支叔叔与我们共度"八一",为我们盐城行锦上添花。我们在魂牵梦绕的盐城短暂而欢乐的相聚转瞬即逝,大家见面时的激动,欢聚时的喜悦,兄弟姐妹间的浓情已深深印在我们的心底,这是世间任何感情都替代不了的。分手时的依依不舍,临行前的关心嘱托,亲人般的真情祝福⋯,紧紧的一个握手,纯纯的一个拥抱,更加深了兄弟姐妹间的情谊,思念更在分手后⋯。期待着下次我们再聚首。我真心的感谢在活动中兄弟姐妹们对我亲人般的问候和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呵护,感谢热心搀扶我的哥哥姐姐。我衷心的祝福盐城分区大院的兄弟姐妹们心情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祝愿我们兄弟姐妹间的情谊地久天长!</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