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看到多彩的画面就很容易和印度联想在一起,因为从小在我心目中印度就是这样子的…</h3> <h3>国内到印度的旅游悄然兴起,排除了印度太脏、太乱的劝阻,我们决定到印度北部恒河平原作一次较深度的旅游,这里曾经是创造过历史上著名“恒河文明”的地区。4月13日_22日我们开始了为期10天的印度宗教历史文化之旅。</h3> <h3>从昆明两个多小时飞抵加尔各答,此时已是子夜。</h3> <h3>落地后在大巴上我们每人收到了寓意吉祥、尊敬、欢迎的花环。</h3> <h3>☆☆第一站 《加尔各答》</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加尔各答在殖民地时期140年间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现在是除孟买、德里外印度的第三大城市。</span><br></h3> <h3>清晨窗外的市容</h3> <h3>酒店外的交通车辆_出租、人力、公交车</h3> <h3>餐厅很干净,对我而言在国外旅游能找到适口的食物就很满意了,原来的担心和随带的很多食品便都成了多余。整个行程中几乎全是自助餐,环境干净舒适,每餐都有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满意的饮食无疑大大增加了我们旅游的兴趣。</h3> <h3>**《乔林基街》__英殖民时期的商业中心,这条街曾是加尔各答历史上开拓最早的道路之一。这个街景看上去一点儿也不陌生。</h3> <h3><font color="#010101">店主发自内心的微笑透出了善意,后来发现这样的笑容几乎惯穿了整个旅程,独一无二的“印度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大增强了我们对印度的好感。</font></h3> <h3>沿街的红色楼房是英国人修建的,“宫殿之城”这个绰号当年就是因此而起的。</h3> <h3>**《圣保罗大教堂》__建于1839到1847年间,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加尔各答最大的教堂。(原景点应是《泰戈尔故居 》,因故作了临时更改。)</h3> <h3>**《维多利亚纪念馆》__建于1901年~1921年,是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而修建的,它融合了文艺复兴时期和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恰逢周末不开放,只能看看外观。</h3> <h3>我们一行亲朋11人</h3> <h3>等待穿过铁路闸口的印度女子,一袭红色纱丽裹身,亭亭玉立,知性而优雅。她以一幅不变的笑容接纳着我们与她合影,看上去虽不富有但仍谦和而自信,她的这一微笑,竟然令我久久不能忘记。</h3> <h3>我拍这张照片时,怕火车开动不敢抓扶手,想不到里面的司机友善地示意我可以抓,顿时感到好暖心,真是每张照片都有故事。</h3> <h3><font color="#010101">**《豪垃大桥 胡格利河》</font></h3> <h3>胡格利河是恒河的支流,从这里流向大海。导游告诉我们印度流行水葬,如果有家人去逝他们会连续多天到圣河边祭葬,还要取回河里的水供奉祭奠。</h3> <h3>祭祀的人吃手抓饭</h3> <h3>在岸边还有专门修面的人</h3> <h3>漫步恒河边</h3> <h3>天下穆斯林是一家人,只需一句 “艾赛俩目而来库木! ” (愿安拉赐你平安 !) 即相遇如亲。</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张照片我好萌呀,其实是记录下了小马冲进画面我站不稳的瞬间😁</font></h3> <h3>漂亮的女巡警</h3> <h3><font color="#010101">**《耆那教寺庙》</font></h3> <h3>耆那教在很多方面与佛教有相似之处,但相信灵魂的存在,主张苦行修道以净化灵魂。</h3> <h3>这个寺庙是新修建的,较为精致漂亮,尤其是庙堂更是富丽堂皇。</h3> <h3>街上有很多印度教小庙</h3> <h3>路边的消防柱_城市管理、公用设施还不是一般的差。</h3> <h3>路边店的酸奶不敢买,店家见我对粗陶杯好奇,拿起一只让我拍,一脸微笑又是与买卖无关。</h3> <h3>火车站的行李搬运工。整个行程中我们的大件行李均有人搬运,安全可靠很给力。在酒店给1元人民币小费即可,转乘火车、飞机每次需付10元人民币,一路上有他们代劳我们轻松了不少。</h3> <h3>从《加尔各答》乘晚上火车去《瓦拉纳西》</h3> <h3>车厢、卧具都很干净,尤其是火车上几次送餐,品种多吃不了,整份的送给印度人他们也不要。冰淇淋倒是吃得下,顿顿都这样😜</h3> <h3>这是我们的印度导游,中文名字叫小进。不知为什么小进提前40多分钟把我们吆喝到门口,个个睡眼惺忪地埋怨他,他只做了个鬼脸回应我们。</h3> <h3>车厢门是可以自己打开的,车还没停搬运行李的人已跳上来,让我们眼见为实了😜</h3> <h3>看到这种搬运方式连沉稳的晶大姐都激动起来了,少见的主动要求拍照。</h3> <h3>车站天桥、站台、售票大厅都席地睡满了人。</h3> <h3>瓦拉纳西火车站外观</h3> <h3>印度人总喜欢把各类车辆装饰的花梢艳丽,车厢里静悄悄的,我看着这两只鸡倒也不寂寞😜</h3> <h3>☆☆第二站 《瓦拉纳西》</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瓦拉纳西是最负盛名的印度教圣城,在信徒眼里这儿是离神最近的地方,恒河便是“天堂的入口”。同时这里也是佛教、耆那教的重要圣地。唐代高僧玄奘当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的极乐西天指的就是瓦拉纳西。</span><br></h3> <h3>**《鹿野苑 》</h3><h3>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开悟得道后曾在这里首次布道、传教。 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里对鹿野苑的盛况作了详细描述。图片中看到的是被土耳其穆斯林破坏后仅留下的《达美克塔》和残留的寺庙遗址。</h3> <h3>**《牟拉甘陀库底寺》(亦称为主寺)</h3><h3>这是当年佛陀曾经生活过的寺院,是鹿野苑主要建筑之一。</h3> <h3>**《鹿野苑考古博物馆》</h3><h3>看到了阿育王石柱的上半部分,还有石雕及印度佛教艺术珍品。博物馆里不允许拍照,但在印度国徽里可以看到阿育王石柱顶部雕刻的狮像: 圆形台基上站立着三只金色的狮子,象征着信心、勇气和力量。</h3> <h3>景点外友善的卖笛人</h3> <h3>小商贩摊位车</h3> <h3>**《恒河晚祈祷》__印度教法会礼拜仪式</h3><h3>在印度教信徒眼中,恒河是生命的归宿,是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h3> <h3>我们全体人员乘三轮车前往恒河边观看晚祈祷仪式</h3> <h3><font color="#010101">通往恒河码头的道路很狭窄,各式车辆、行人、神牛摩肩接踵,即使车车相碰,也不见他们口角或拳脚相加,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感觉是相互埋怨几句了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三轮车飞快地在狭窄的道路上穿插行驶,坐在高高的座椅上身体随之摇曳,飞快的车速和眼前飞过的景物传递给我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这应该就是招摇过市吧😄</font></h3> <h3>好奇心笑在脸上</h3> <h3>两国妇人无隙融合</h3> <h3>普迦PUJ_法会礼拜仪式现场</h3> <h3>导游把我们安排在高处观看,“包间”费每人20元人民币,闹中取静吧。</h3> <h3>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被视为是来凡尘普度众生"神的使者",他们涂有不同的脸谱分属不同的教派。</h3> <h3>瓦拉那西虽然是印度教的圣地,却没有留存下一座古老的神庙,只有印度教的神话和恒河水成为他们永远的精神寄托,因此河边祭坛成为印度教祭祀神灵的地方。</h3> <h3>祭司们舞动着火把庄严的吟诵着向河神致敬,据传这每天不间断的仪式已延续了数百年。</h3> <h3>为祈祷者点红的僧人</h3> <h3>仪式结束后发放免费餐,井然有序。</h3> <h3>次日晨去恒河观日出,<span style="line-height: 1.8;">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边印度教小庙前已开始做免费早餐,据说在印度施舍制度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span></h3> <h3>神牛当道,常常大摇大摆走在或躺在车水马龙的路上。<br></h3> <h3>用于刷牙的印楝树枝</h3> <h3>警察用印楝树枝在嘴里捅来捅去😜</h3> <h3>免费喝印度奶茶,挺好喝,这是我们唯一在街上吃过的东西。</h3> <h3>**《恒河日出》</h3><h3>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整个河面一片橘黄</h3> <h3>晨曦中恒河边的思考者。事过境不迁,当年释加牟尼也是面对宽阔的恒河苦思而悟道成佛创建了佛教,只可惜佛教没有能在本土民众中扎下根来,倒是后发展起来的印度教适应了国情得以不断壮大。</h3> <h3>我们…</h3> <h3>都说恒河水脏,但印度人认为恒河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可以净化一切物质包括人的心灵,看来有信仰和无信仰真是不一样。</h3> <h3>恒河,意为“从天堂来”。恒河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和母亲河,他们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孽。</h3> <h3>我们坐船到港口的对岸,看到一群人在沐浴,齐声喊着犹如敲锣鼓的节奏,手扶杆子在水中上下涮动,情景很感人。</h3> <h3>来到印度的第一天我的一颗磨牙就崩裂了一大块,本想带回国,考虑再三不能违了天意,当坐船到江心的时候我把这个身内之物顺到了恒河中,祈愿圣河与我相通。</h3> <h3>【感语】__《信 仰》</h3><h3>恒河对印度人的意义到底有多大,这远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恒河对他们来说是生命的归宿,是通往天堂的圣门。几亿人把精神世界交给一条自然河流来管理,上千年来虽有王朝更迭、外扰内乱但这种模式仍延绵不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h3> <h3>《探 思》 (摄于琥珀堡)</h3> <p class="ql-block">请看《走近印度》(二)_克拉久霍 占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 三寿 琦及众亲</p><p class="ql-block">制作: 三寿 2018.8.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留言:</p><p class="ql-block">△一次发五篇,容我慢慢看。对开篇印象极佳!有叙述,有议论,文通字顺,好!👍_田泽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景与美文的完美结合值得一赞👍_孟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喜欢看你的作品,全当我去游了。照片照的特专业,欣赏也是一种乐趣。_薛玉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得很好,三寿下功夫了,值得一集一集地仔细品味。我刚看完一集,相信看完全部后我们也好似与三寿一同游了一遍印度。👍👍👍_姜祝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看到你的《走近印度》,才看了一集,你的游记永远是一流的。👍👍👍_马韵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文精画美乐炫酷,</p><p class="ql-block">恒河静思意更足。</p><p class="ql-block">古国印度親历见,</p><p class="ql-block">身遊神游情不俗! _李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美、文美,歌也配得美。古印度的文明跃然纸上!期盼看到续集。👍👍👍_胡治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度的美可以用妖娆来形容👍</p><p class="ql-block"> _李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