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博物馆—红山文化。2018,07,30

裸眼看世界

<h3>赤峰博物馆位于赤峰市新城区富河街,自1958年开始筹建,旧馆1987年竣工;新馆2010年8月8日落成并正式开馆,新馆大楼主体工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h3> <h3>赤峰博物馆将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北方青铜文化、辽金时期及蒙元时期的几次文化高峰,用专题展的形式进行陈列展示,突出了赤峰地区考古学文化、历史文化特色,全面反映了每一时段的文化特点,形成了赤峰博物馆特有的展陈风格。</h3> <h3><br /></h3><h3>赤峰博物馆新馆吸收了中国唐代、辽代的建筑特色,借鉴了我国传统宫殿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布局手法,形成古朴典雅、博大雄浑、具有赤峰独特历史文化象征的建筑风格。</h3> <h3>赤峰博物馆文物展览设计着重突出地方历史文化,从赤峰历史发展中,撷取了四个精彩时段,运用文物与史料相结合的展陈方式。</h3> <h3>最吸引人的是一楼展厅“日出红山”,了解赤峰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文化,以及原始农业出现龙凤崇拜、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出现的玉文化。其中一件叫“C型玉雕龙”的展品,它积龙头、蛇身、猪鼻、马鬃毛四种动物于一体,雕刻十分精美,尤其是身体中部有个小孔,只要用线穿过小孔后悬空,龙头、蛇尾就会呈现在一条水平线上。<br></h3> <h3>走进博物馆的大厅,首先看到的是红山文化玉龙。这是一个复制品。</h3><h3><br /></h3><h3>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quot;龙&quot;字。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quot;C&quot;字。红山文化玉龙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h3> <h3>红山文化是这里最突出的一个展区。</h3> <h3>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h3> <h3>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h3> <h3>红山文化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br></h3> <h3>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陶器中的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的盆、钵、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装饰纹样,而横“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具有特征的纹饰。<br></h3> <h3>细石器工具发达,细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镞等器物,小巧玲珑,工艺精湛。<br></h3> <h3>红山, 即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在了英金河畔,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br></h3> <h3>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br></h3> <h3>博物馆中还有其它几个展厅</h3><h3>契丹王朝</h3> <h3>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br></h3> <h3>辽国在中国历史上是除清朝外立国时间最长的异族政权。<br></h3> <h3>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br></h3> <h3>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唐太宗时期在契丹人居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安史之乱后,唐朝丧失了对各地藩镇的控制,安史旧地河朔三镇处于半独立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契丹族发展壮大。<br></h3> <h3>受唐三彩影响,辽代也烧这类品种。辽三彩多用黄、绿、褐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br></h3> <h3>赤峰缸瓦窑烧造量相对大一些,所烧三彩釉陶器胎质细软,呈淡红色,釉色娇艳光洁,可与唐三彩媲美。<br></h3> <h3>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br></h3> <h3>辽三彩在承袭了唐三彩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特点的发展,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br></h3> <h3>龙首绿釉鸡冠壶</h3> <h3>当时使用的铁质工具</h3> <h3>各种铜制品</h3> <h3>饰品</h3> <h3>铁制面具</h3> <h3>金戈铁马</h3> <h3>夏家店文化 夏家店文化是内蒙古早期青铜文化的代表。 夏家店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乡夏家店村境内)是中国北方青铜时代早期的遗址。<br></h3> <h3>其文化内涵包括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内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角器等遗物,其中以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层内发现的青铜器最为重要,其生产技术水平足以与同时代中原地区最发达的文化相媲美。<br></h3> <h3>剑与剑鞘</h3> <h3>各种饰品</h3> <h3>青铜器,各种青铜用品。</h3> <h3>博物馆中还有许多展览。</h3> <h3>赤峰博物馆的确值得去看看,以便全面了解整个中华的文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