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长城》

一捧山泉

<h3><br></h3><h3>《飞越长城》</h3><h3> ——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 辽宁分院第29期结业摄影实践纪实</h3><h3></h3> <h3>时间:2018年7月28日-29日 地点:辽宁.绥中西沟野长城 人员:三山老师、李万江老师、齐福刚老师、王建华老师等四位老师带领学员40余人 好久不爱晒朋友圈了,也没有动力做美篇。主要是感到自己目前的摄影水平停滞不前,无论是从拍摄技术、构图、光影到后期都上升不到艺术领域。每次都草草拍摄,几乎没有满意的片,也不爱整理。 带着期待和学知识的目的自费参加了沈阳摄影函授学习,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早出晚归(每次上课都要早晨6点多钟从家里出门,乘坐7:06的高铁,地铁1号线倒2号线,再步行1公里多到达,晚上乘坐19:33或19:44的高铁返,每次到家都八九点钟),完成了10次摄影理论面授学习,并于七月末的28日、29日两天到西沟进行摄影实践采风。 为我们授课的老师均为经验丰富的全国知名摄影家,课讲得生动有趣、实用,为我今后的摄影之路指明了方向,起到开拓思路,理念指引的重要作用。但,师傅领进门,修行还在个人,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水平提升与否主要还在个人不断刻苦钻研和实践。<br></h3> <h3>  位于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和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道路对穿的一处垭口中被誉为"野长城"的西沟长城。在目前保存尚好的一段,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四年,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明永安长城。在一处箭楼面前,开始了这次难忘的摄影实践。在写有"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辽宁分院"横幅的召唤下,学员和老师依山就势,拍下了珍贵的合影纪念。(摘自齐福刚老师)<br></h3> <h3> 2018年的7月,可谓是骄阳似火,热浪蒸腾,但对摄影的热爱是一切困难都难不倒的。为了不给老师和团队添麻烦(统一行动),我与青青儿一早6:30就从辽阳出发,到沈阳统一乘坐大巴前往绥中(相当于多走了两个辽阳-沈阳),大约10个小时之后的近17:00点才到达西沟。</h3><h3> 摄影人细腻的情感是用镜头来抒发,用相机记录生活、书写人生……</h3><h3>“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h3><h3>你知道长城有多长?</h3><h3>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h3><h3>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h3><h3>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h3><h3>你知道几经风雪霜?</h3><h3>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h3><h3>博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h3><h3>太阳照,长城长,</h3><h3>长城他雄风万古扬……”</h3> <h3>  此时,夕阳已红,长城逶迤。在一处仅余券洞的箭楼前,当地一农户,将牧放的山羊赶至长城古道,显于箭楼山峦之巅。眼前,残楼、残墙、残阳,托起牧羊女的斗笠、羊鞭、红衫,在逆光中格外抢眼。几十支山羊窜上窜下,犹如神来之笔点缀于古老沧桑的箭楼之上。抓拍、抢拍、连拍……学员们的镜头上下翻飞,有的捕捉到了古朴淳美的意境,有的收集了苍凉峻岫的构图。与此同时,大家在落日之下,相机手机同时曝光,既采撷了艺术,又珍藏了友谊,直到夕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回返下山。此时,同学们全然忘记了旅途的疲惫……(摘自齐福刚老师)</h3> <h3>  山下, 几桌农家饭菜,几杯醇香美酒,招呼着远行的摄影人。学员们虽同在29期就读,同历十次面授课程,却未曾把酒言欢,今夜同宿长城脚下,自是相见恨晚……晚风中的农家小院,搭起幕布投影,学员们在月光下倾听老师讲述长城的影像,感受影像中长城的深邃和美感,辨识长城的历史与故事…… (摘自齐福刚老师)<br></h3> <h3>  最难忘的是第二天要起早拍晨曦下的长城,不知是兴奋还是换地方的缘故,一晚上几乎没有一点睡意。凌晨3点多起床,简单收拾打点行装,因为要先步行3公里公路,然后再爬长城至高点。为了减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背上我心爱的小飞机,就只能再挎一个24-70镜头了,再加一个脚架。这个负重对我来说走这么远上坡路也是一种挑战,我也不自信自己是否能在天亮之前赶到至高点。为了不落队,我和青青儿带着头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俨如夜行的八路军战士背着行李包长征。尽管没睡好,但还是满血复活,兴致勃勃地向长城出发……</h3><h3> 西沟长城,说他"野",大概是指它没有受到什么有效的保护和修缮,一任岁月磨砺,一任风沙侵扰。同是这段长城,河北一侧又称作正冠岭长城。世纪交替,日月如梭,长城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看古长城,多处坍塌,有的垛口已不复存在。看着雾霭中的破败,不觉心底涌起阵阵悲凉。极目远望,箭楼耸立于崇山峻岭之上;镜头眺视,长城起伏于的山峦灌木之中。茫茫晨雾里,不修边幅的"野长城"迤逦而去,其苍凉和雄伟无处不在!站在箭楼之中,轻抚斑驳的青砖,仰望头顶的穹庐,仿佛看见烽火台上狼烟滚滚,戚继光深锁的剑眉,还有军士们巡行的铿锵。这里,大刀曾向鬼子头上砍去!这里,壮士们保家卫国曾经豪情万丈……而今,在摄影人的镜头中忽而读到壮丽,忽而读到悲凉,而更多的是读出历史的沧桑!明长城,这个雄踞于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的长城,早载入历史,它的军事价值也已悄然远去,但留下来的,仍然是民族的精神和华夏的脊梁……(摘自齐福刚老师)</h3> <h3>  西沟长城,我于2009年曾跟随当时的辽阳市摄影家协会去过,之后几次去都是直接到达锥子山长城段,10年间,西沟长城经历风雨霜,又多了几分沧桑……</h3><h3>&nbsp;“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h3><h3>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h3><h3>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h3><h3>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h3><h3>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h3><h3>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h3><h3>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h3><h3>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h3> <h3>  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我的人生又多了一段与您们同行的经历。长城作证,今后,我们的摄影之路定会更加绚丽多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