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感恩.奋进.――纪念炉霍地震四十周年系列活动《我的兵哥哥》第二集

罗加莲

<h3>2013年2月6日甘孜州炉霍县,是建国以来发生的最强烈的7.9级大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日。当年的地震给炉霍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我的兵哥哥奉部队之命和战友们奔赴灾区。分配到炉霍城关乡加浪工作组担任工作组长。面对美丽的炉霍县城,美丽家园,倾刻间满目苍痍,一片废墟。河流污染,家庭破碎,哀鸣亲人…,一切惨不忍睹。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子弟兵们与灾区藏族同胞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一篇篇战天斗地,不怕艰险,不畏困难同甘共苦的战斗诗篇;写下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的动人乐章。</h3><h3>为深切缅怀逝去的亲人,弘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感恩人民解放军和各族各界人民的大力支持,展示新炉霍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炉霍县委,县人民政府于2013.2.6.隆重启动并由此开展“寻亲,感恩,奋进"为主题的一系纪念活动。</h3> <h3>文字,编辑,制作/罗加莲</h3> <h3>2013年9月初的一天,我的兵哥哥收到了一夲来自炉霍县委,炉霍县人民政府发出的金红色的《诚意邀请函》</h3> <h3>《诚意邀请函》是由炉霍县委、炉霍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出。上面这样写到:</h3><h3>尊敬的李兵领导</h3><h3>参加炉霍县“寻亲.感恩.奋进”系列活动</h3><h3>日期2013年9月22日<br></h3><h3>地点炉霍县</h3><h3>邀请人:中共炉霍县委.炉霍县人民政府</h3><h3>《邀请函》全文如下</h3><h3>尊敬的李兵领导:</h3><h3>1973年2月6日,炉霍县发生7.9级强烈地震,这是载入炉霍史册,让炉霍各族儿女永远铭记的日子。</h3><h3>时逢炉霍地震40周年,为感恩伟大的党和祖国,弘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深切缅怀地震中逝去的亲人,展示炉霍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凝聚建设生态产业和谐幸福新炉霍的强大合力。中共炉霍县委、炉霍县人民政府于今年2月6日启动“寻亲.感恩.奋进”系列活动,并定于9月22日20点举办《再唱山歌给党听》“寻亲.感恩.奋进”群众文化活动(晚会),共同回顾和见证40年来炉霍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級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族各界的帮助支持下,在人民解放军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下,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建设美丽家园的伟大历程。</h3><h3>值此,弘扬感恩精神,构建和谐幸福炉霍之际,中共炉霍县委、炉霍县人民政府及炉霍县四万多各族儿女,怀揣感恩之心、感激之情竭诚邀请您参加此次活动!</h3><h3>敬请您于9月12日前回复</h3><h3>联系人拥海龙、~联系电话:15283627555</h3><h3>传真:0836--7321275</h3> <h3>2013.2.6.炉霍县隆重举行"寻亲.感恩、奋进"启动仪式</h3> <h3>为遇难者敬献花蓝</h3> <h3>各界群众悼念遇难的亲人</h3> <h3>万人同签巨幅哈达,</h3><h3>心怀感恩共筑未来</h3><h3>2013.7.1.炉霍万人哈达签名活动和纪念抗震救灾40周年画展在多功能体育场内同时举办</h3> <h3>一条长60米的巨幅哈达上那些五颜绿色的人名,那些从心窝里掏出来的祝语,表达着所有炉霍人对地震逝者的缅怀和对炉霍未来的寄望</h3> <h3>2013.9.20,兵哥哥接受了炉霍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在亲人的护送下,踏上了去炉霍参加活动的旅程。</h3> <h3>每到二郎山,我们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夫妻俩在此合影留念</h3> <h3>这里有一首刻着《歌唱二郎山》歌曲的石碑,记叙着当年翻越二郎山的情景,很有历史意义。两姐妹在此留影</h3> <h3>我们来到了当年红军抢夺沪定桥的桥上,心情激动,留下这难忘时刻,赶快拍照吧</h3> <h3>我和兵哥哥在当年(1976.10.)曾经合过影的地方,紧紧相偎,留下这珍贵的合影</h3><h3>2011.8.上次我们祖孙三代去炉霍寻亲时,桥面正封闭维修,不能上桥留影很是遗憾。</h3> <h3>我妹首次来此,且有红色记忆的革命历史纪念地,早让人向往,更让人激动万分。赶紧合影吧!</h3> <h3>姐妹俩紧紧相牵</h3> <h3>高原处处有风景,我的身后是牧民正在挤奶</h3> <h3>行进途中,我们就接到了此次会务接待处宣传部小胡打来的电话,她已带队大队人马乘大巴从成都出发,约定我们相会在康定一家小店吃晚饭,当晚统一在康定招待所住宿。(可惜此图照糊了,不清晰)。一路上我们还不断接到为此次大会服务的志愿者打来的电话,报告各方面信息,让人倍感温暖。也体会到此次的组织者细致入微,考虑周全。</h3> <h3>第二天上午,我们从康定出发翻越第一座高山扎多山,号称康巴第一关4298米</h3> <h3>当天大雾弥漫,灰蒙蒙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不无遗憾</h3> <h3>来到了道孚地界松林口垭口,看到两边的树木苍翠,风景优美,下车拍照留念</h3> <h3>我们行走在盘山公路上</h3> 松林口派出所就设在这盘山公路的最高处山顶上,为当地群众,更重要的是对过往的车辆与人员的安全治安保护,解决急难事情。<h3><br></h3> <h3>快到炉霍了,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虾拉沱村。领队告诉我们,炉霍四大家领导早已等侯在哪里,迎接与会代表的到来!</h3><h3>美丽的虾拉沱村</h3> <h3>县领导与代表们亲切交谈</h3> <h3>兵哥哥很激动,与县领导亲切交谈</h3> <h3>与前来迎接我们的志願者亲密合影</h3> <h3>9.21.当晚炉霍政府接待办,举办了简朴的晚宴为代表们接风洗尘。没举行仪式,也没有领导讲话。当年的战友们重聚在一起,互诉衷腸</h3><h3>此图左边的一位是当年救灾时的区委书记吞珠</h3> <h3>工作人员中,有的同志穿着漂亮的藏族服装给代表们交谈</h3> <h3>兵哥与骑兵团的老战友亲切交谈</h3> 和老战友原56075部队李政委相互敬酒。<h3><br></h3> <h3>我们姐妹俩也向原部队首长敬酒,表达敬意!</h3> <h3>9.22.上午8时,代表们聚集在康北宾馆门前等候出发。大会安排上午去霍尔广场参观地震资料展览,以及炉霍博物馆。回顾当年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炉霍的历史文物</h3> <h3>霍尔广场一角</h3> <h3>美丽的霍尔广埸是炉霍的地标性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h3> <h3>兵哥哥在仔细观看着当年地震的图片资料,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千</h3> <h3>40年前的1973年2月6日18点37分05秒,随着一声巨大的闷响,炉霍县发生了强烈的7.9级大地震。炉霍县地下的岩石突然崩溃了,断裂了!仿佛像数颗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7公里处爆炸。倾刻间电光闪闪,惊雷震荡,狂风呼啸,天崩地裂,房屋倒塌……人畜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h3><h3>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千万个幸福和美的家庭妻离子散,流离失所。</h3><h3>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炉霍的秀美山川变得满目苍痍!</h3> <h3>这是1973年周总理亲目签发的关于炉霍地震的中央文件</h3> <h3>我兵哥哥动情地回忆讲述当年情景:</h3><h3>我当年救灾时是在乡下村里,没有记者前往采访报道,也没有条件留下一张照片。各方面条件异常艰苦。河里的水都被污染了,散发出浓烈的腥臭味,生活用水都非常困难。又没有重型机械,全靠人力肩挑背扛。我们工作组全体成员就住在废墟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和藏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那个年代发出的口号和指导思想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在那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在基本生活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首先组织自救,其次恢复生产,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当年受灾:当年基本恢复生产,并上交当年公粮的成绩。这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又遭遇特大灾害情况下的特别壮举!</h3> <h3>下图是当年解放军救援,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情景。</h3><h3>兵哥哥还回忆说:当大队支部书记在病重期间我去看他和他研究春耕生产的时候,临死前他还特别叮咛我,今年一定要交公粮。当时担任大队会计的小晋巴也在筹划今年的收成分配问题。我们大家坚定的说:“今年一定要交公粮”。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交公粮那天的情景:</h3><h3>一大早,我和乡亲们赶着马和牦牛,驮着青稞翻山越岭送到县城粮库。保管员工作非常负责严把质量关。他说我们的公粮还有一定的水分,有的不达标还需要返工。于是我们又再次翻晒、过磅、入库。此情此景仿佛就在昨天</h3> <h3>兵哥正在与当年参加救灾的战士对话,叙说当年救灾情景。这位老战友就是下面这幅画里倚在门边向上望的小战士</h3> <h3>下图是当年抗震指挥部的地址</h3><h3>兵哥哥还回忆说:本来炉霍是崩科之乡,这种木结构的房子都无法抵御那次地震的破坏,整座县城仅存一栋三层木结构板房被扶正以后暂住旅店之用,其余全部震毁倒塌。可见当时的受灾面积之大,毁损程度之严重。我们进驻的那个村子,唯一有一座近十平方米的崩科房,被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为我们秋后储存粮食提供了一点方便。我们全是在虚墟上搭建的帐蓬里生活。</h3><h3>不仅如此我们和藏族同胞白天在田边地头劳动,间隙时不忘及时传达"最高指示"和中央有关文件。收工回到帐篷里还要生火做饭。每周有三个晚上还要教藏族同胞学文化。好学的藏族小姑娘四郎拉姆等人,还经常到工作组的帐篷里学习汉语,和加减乘除。当时四郎拉姆只有十五六岁,穿着破烂,但是她非常的勤奋好学。就是这个小姑娘后来我派她到县城学赤脚医生。(后来她嫁给了唐卡画家,次登多吉,有了一儿一女,现在儿孙满堂,幸福的一家子)</h3> <h3>这是当年解放军日夜打通交通要道的情景</h3> <h3>这是当年炉霍县政府的办公楼被震毁的情况</h3> <h3>当天,组织我们参观的有炉霍宣传部部长何泽晓,她是此次活动的策划承办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是夲地培养的藏族女干部,小时侯曾在牧场当过牧羊女。她很能干优秀,文采特别好,组织能力强。她具体负责出版了反映此次活动和宣传炉霍的画册和寻亲,感恩,奋进―《纪念炉霍地震四十周年》书籍。李兵写的“无法忘怀的情结"一文刊载其中48-51页上。</h3><h3>她对人亲切和蔼,办事干练周全,对我们非常热情,一见如故。我们都很喜欢她,与她亲密合影。‘</h3> <h3>何部长听老兵讲当年救灾情节</h3> <h3>李兵的文章《无法忘怀的情结》发表在此书48-51页中。在此文章中李兵讲述了几个感人的故事。</h3> <h3>同时此篇文章还发表在2013年8月30日的《甘孜日报》第一版上</h3> <h3>当天,前来陪同代表们参观的有县里的领导和这位身着民族服装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歌舞团团长拥塔拉姆。共同回忆起当年救灾情景</h3> <h3>拥塔拉姆还与我们亲切合影留念</h3> <h3>当我们正在热烈交谈时,又遇见了2011年5月我们祖孙三代到炉霍寻亲时,在组织部献锦旗时前来采访的电视台领导文琼,现农办副主任。她也是此次会务工作人员。今天意外相逢格外亲切,我们合影留念</h3> <h3>再来一张亲密合影。在霍尔广场大门口</h3> <h3>在当年救灾中,兵哥哥曾送去当赤脚医生的小姑娘四郎拉姆的大女儿春桃,身着民族盛装和他的丈夫刘麦扎西,闻讯来到霍尔广埸看望我们,并向我们四人敬献哈达。这一动人的场景可惜我们没有得到照片收藏,仅此二张我妹拍了。仅作留念。我和春桃相亲相拥。</h3> <h3>春桃夫妇邀请我们活动结束以后去她家作客。我们答应了,也去了。(由于篇幅有限,另篇再叙)</h3> <h3>我们戴上春桃献的哈达,一一参观广场摆放的历史资料和介绍美丽炉霍的山水风光,人文摄影美照。</h3> <h3>李兵与他的战友们与会代表在霍尔广埸合影留念</h3> <h3>我们与炉霍县林业局纪检组长黄桂萍合影留念</h3> <h3>李兵与黄桂萍亲切交谈</h3> <h3>与老战友合影</h3> <h3>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炉霍的城市建设,看炉霍几十年发展巨变</h3> <h3>这时,四郎拉姆的丈夫次登多吉(春桃的爸爸)也闻讯赶到霍尔广场来看望并邀请我们去他家作客。我们相见,更是十分亲切。合前留念。</h3> <h3>次登多吉和我们一同合影留念。</h3><h3>次登多吉是甘孜州美术协会会员,是资深的唐卡画家。他是唐卡次登家族的第二代传人。他的作品有《文殊菩萨》在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大赛中获得优秀奖。还有很多作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美术交流展览中领过多次证书。</h3> <h3>在美丽的霍尔广場留个影</h3> <h3>接下来,我们参观炉霍博物馆</h3> <h3>参观炉霍博物馆</h3> <h3>炉霍是唐卡的故乡,唐卡是沉淀藏族历史的文化艺术瑰宝,这里有很悠久的唐卡历史和著名的唐卡画家。</h3> <h3>下午,代表们进行了座谈会</h3><h3>晚饭,何部长来到代表们中间,与大家共进晚攴。气氛十分温馨感人</h3> <h3>我们和何部长亲切交谈,再次合影。想到今晚的文化活动演出结束以后,大会活动就圆满结束了。代表们将各奔东西,踏上返程,更加的难舍难分!</h3> <h3>22日晚饭后7点集合出发,代表们的胸前就佩戴着这个《贵宾证》入场,观看今晚的大型歌舞剧《再唱山歌给党听》</h3> <h3>这是今晚的节目单</h3> <h3>今晚的节目由四个篇章组成:</h3><h3>序《祥和天地》</h3><h3>第一篇章危难见真情</h3><h3>第二篇章重建家园</h3><h3>第三篇章美丽炉霍</h3><h3>尾声《党的恩情比天大》</h3> <h3>序:祥和天地</h3><h3>反映地震前的宁静而祥和的生活</h3> <h3>第一篇章危难见真情</h3><h3>艺术创作,再现当年大地震来临之际遭受的苦难</h3> <h3>解放军进驻,开展救援行动,组织恢复生产,帮助藏族同胞在废墟上重建家园</h3> <h3>情景剧</h3> <h3>少儿舞蹈《幸福像花儿一样》</h3><h3>春桃的一对双胞胎儿女也参加了这个舞蹈的表演</h3> 第三篇章:美丽炉霍<div><h3>舞蹈《面具舞》</h3><h3><br></h3></div> <h3>大型舞蹈《重建家园》</h3> <h3>尾声《党的恩情比天大》</h3><h3>歌舞:感恩祖国</h3> <h3>晚会在绚丽的烟花爆竹声中圆满结束</h3> 绚丽的烟火照亮了夜空<h3>晚会圆满成功!炉霍县"寻亲、感恩、奋进“系列活动也到此圆满结束</h3> <h3>这是美丽的炉霍新居</h3> <h3>这是发展中的炉霍</h3> <h3><br></h3><h3>结束语:我于2011.8.和2013.9月先后和家人两次到炉霍寻亲,参加上述活动。看到炉霍在党的正确领导和藏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巨变,旧貌換新颜!我的藏族兄弟姐妹们家家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我倍感欣慰!我们当初的艰苦付出没有白费。我的军旅生涯中曾经经历了这段刻骨铭心的难忘岁月。作为军人的我觉得弥足珍贵,永生难忘。</h3><h3>炉霍我的第二故乡,我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和牵挂着你!炉霍的亲人们我爱你们,会经常思念你们!在我有生之年,我已经是古稀老人了,假如有机会,身体许可的情况下,我还会再来看你们!我们全家也热烈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一四川乐山,世界大佛之乡,世界双遗产之乡来作客,欢迎你们!但愿相会在乐山!</h3><h3>炉霍再见!</h3><h3>炉霍的新区建设</h3> <h3>特别说明:夲篇中的大部分图片出自我拍摄整理,文稿的编辑全由我负责。关于炉震的一些史料,和图片资料,有很少一部分摘自此次会务组所发资料,主要用于文章的连贯,便于读者的理解和欣赏。别无它意和用处。特此说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