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童期声】“读书不算累”是悦耳版的“感谢贫穷”

司马童

<h3>  “读书不算累”是悦耳版的“感谢贫穷” ◎司马童 带上50元钱在浙江嘉兴过10天,这样的“生存挑战”应该怎么做?浙江师范大学19名学生选择“打工”:早教机构老师、景区讲解员、卖饮料、发传单、话务员以及滑梯组装员等等,学生们尝试了多种“职业”,最终不仅“生存”下来,整个团队还攒下一万多元,可用于往后活动经费。(8月1日澎湃新闻)<br></h3> <h3>  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故而,如今的不少学校,常会推出组织学生开展“生存体验”的实践和励志活动。比如小学生有“一元钱生存挑战”,中学生有不能偷带现金、不许求助家长的“生存体验七小时”,而到了大学生这儿,就往往是只允带上少许钱、必须“挺”过若干日子的“异地挑战”了。而这次,接受挑战者事后感慨“读书时经常觉得累,其实算不上”,则尤为发人深省。 的确,各种各样的大学生“生存挑战”,看似条件苛刻、难度颇大,而实际上既有带队老师,又是集体挑战,可谓并无真正的“后顾之忧”。所以,每到大学生的“生存挑战季”,舆论对此时有质疑,觉得其“作秀成分居多”。但也诚如教育专家所言,有无“作秀”因素暂且不议,“生存挑战”创造的是一种相对极端的环境,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从中必能获得一些书本里学不到的感悟与滋养。<br></h3> <h3>  体验过“生存挑战”的大学生,何以会发出“读书不算累”的感慨?原因十分简单,因为通过这种“实战化”的自谋生路和自食其力,多数参与者已迅速感知:哪怕是拟真式的吃苦励志,也不是必然都能轻松“演好”。比如,有人预想中,找一份穿玩偶衣服或者发传单的工作会很简单,结果找了两天也难如愿;又如,有人找到一份景点讲解员的兼职,为了讲解词准备到凌晨两点,若讲解不好还会扣工资和被导游骂……可见,比起挑战得来的“脱贫”,读书自然惬意多了。 由此及彼,联想到近来的一则热闻:河北18岁女孩王心仪今年高考以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更加励志的是,王心仪还写过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以及关于希望”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感谢贫穷”,据说使许多人落下泪来。贫穷固然不值得唱赞歌,但正视贫穷并迎难而上,坚强地走出困境,这哪是某些人所质疑的“有毒鸡汤”,不过是战胜困难者回过头来,坦然对曾经的逆境磨砺说声“谢谢”,这又有什么不妥的呢?<br></h3> <h3>  “读书不算累”是悦耳版的“感谢贫穷”。应该相信,经历过50元钱过10天的“生存挑战”,那些“打工”归来的大学生们,肯定比悠哉游哉的“读书郎”,更多了一种“苦后知甜”的切身体会和感悟。那么,这些参与者的“感谢挑战”,何尝不可看作异曲同工的“感谢贫穷”? 对于“生存挑战”的意义和价值,有种说法是:“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强大,或是自己有多软弱。”换言之,那些最终做不到顺利“过关”的挑战者,恐怕只能庆幸安逸,也是没有资格来“感谢”磨砺或贫穷的。</h3><h3><br></h3><h3>【原创】</h3><h3>★★★★★★★★★★★★★★★★</h3><h3>互动微信:mt66002021</h3><h3>配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