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交利物浦‘’,感受‘’英式教育‘’

繆新亚

<h3>2018年7月30日,乘坐高铁,前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园,(西安交通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简称“西浦”))应邀参加我40年前的学生——何克寰——他的儿子——鲍经纬的毕业典礼。因为与何克寰有较长时间的交往,因为看着鲍经纬一路走来,本来就有话想说,再加上听了“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的《毕业致辞》感受想法更多了,又因为自己也是从事高等教育的,感慨不免就多了,是以记之。 </h3> <h3>  本来,平生与利物浦没有什么交集,只是因为“英超”, 才知道利物浦是英格兰足球历史上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之一。利物浦一共夺取过18次英格兰甲级联赛冠军、7次英格兰足总杯冠军、8次英格兰联赛杯冠军、5次欧洲冠军联赛冠军以及3次欧洲联盟杯冠军。除此以外,利物浦的其他方面一概不知。<br></h3> <h3>  几年前,因为鲍经纬进了“西浦”读书以后,逐渐开始对英国,对利物浦多了点关心和了解。 利物浦,英格兰西北部港口城市,英格兰八大核心城市之一,利物浦是Albert Dock、披头士、Tate美术馆和航海博物馆的故乡,并拥有一所英国久负盛名的老牌名校——利物浦大学。</h3><h3> 利物浦与中国的贸易源远流长,可上溯至清朝年间。市内建有欧洲最古老的中国城。</h3> <h3>  当年,何克寰的儿子报读“西浦”颇有故事性,有得一说:</h3><h3> 当年鲍经纬的高考考分可以进国内普通一本,但专业可能不很理想,但何克寰偏偏让儿子报考“西浦”,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她傻! “西浦”是中国3所学费最贵的“贵族大学”之一——6万块多一年(现在更涨到近9万),碾压国内所有的公立大学! 而且,在一般人眼里国内大学好“混”,读大学不就是“混”一张文凭,然后把它作为找个好工作的“敲门砖”而已?大家也都知道英国人以严谨、刻板著称,大学也一定严格,文凭肯定不好拿,花大钱,找苦吃——真是“傻”到根儿了!</h3> <h3>她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知道,她不缺钱——几年前他们夫妻凭着勇气、胆识、诚信和辛劳赚了点钱;我也知道,她也绝不是那种爱显摆、炫富的人,更没有自以为就是贵族,开宝马车,喝人头马,让孩子读“贵族学校”的暴发户思维。 我知道她何克寰是一个知性的人,我了解她的一贯的行事风格:严谨、自律敢于担当,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 她向我坦露了想法:儿子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不懂得生活的艰辛,缺少自律,不懂得担当,我知道英国人严格、严谨,而且,我也知道英式教育强调荣誉、责任、勇气、自律为核心的贵族精神。我宁愿花大钱,让儿子吃点苦、受点累,哪怕遇到一些挫折,但对他一辈子的成长有好处!</h3> <p class="ql-block">  我基本同意并支持她的选择,因为,我知道,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到2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就分布着百余所高等学府,除了剑桥、牛津、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等世界顶级学府外,还有很多排名世界百强的大学。在这些高等学府中不断孕育着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诺贝尔奖个获得者等,一直以来都是英国人的骄傲。于是,在几年前,我成了何克寰一个“傻B”选择的“同谋者”。</p> <h3>不出所料,英式教育果然严格: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这里的思想文化没有边界,这里的生活起居非常自由,每一个学生都是年轻的成人,这里以学生为本,实行学生自治制度,这里有的是行为自由和个人的选择空间。 原先一直是“圈养”的鲍经纬一下子进入“散养”环境,男孩顽劣、缺乏自律的一面野蛮生长——也许是大学生活太自由,太没有管束,没多久,果然出状况:玩游戏、睡懒觉、不上课、谈恋爱的“大学综合症”一下子爆发,到了大二,就有多门成绩挂科。虽经补考,无奈欠账太多,屡考不过,“旧债”不清,又欠“新债”,终于积重难返,无力回天,到后来,爽性自暴自弃,自我放弃,最后,学校发出了除名通知书。鲍经纬的大学生活,眼看走到了尽头,鲍经纬准备收拾行囊,“退堂”回乡。</h3> <h3>事情没有就此为止,周遭的人隔岸观火,指指戳戳;父亲的勃然发飙,怒斥儿子,还要找学校论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鲍经纬和家里玩起了“失联”游戏,事情似乎到了一地“鸡毛”,无法收拾的地步。</h3> <h3>带有英国血统学校毕竟是严谨的:关上了一道严格管理的大门,却为你留下了一扇人性化的窗户——有2周的申诉期,有充足的理由说服校方,你仍然可以重新坐进教室。</h3><h3>鲍经纬深刻反省,诚意检讨,作出保证,并以充足的证据让校方相信自己的状况,事出有因,进而相信了他能改变自己,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拿今天信用去透支明天行动,用现实的诺言来挤兑未来的人生——有点冒险,却掷地有声——但今天的信用,一定是明天的财富!</h3> <h3>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年的2个“同谋者”,达成共识:生气,没用;埋怨,于事无补;责怪他人,等于为自己挖坑!当年共同酿下的苦果,必须共同面对:找回鲍经纬,心平气和,“心病”还需用“心药”。</h3><h3>一个打出“亲情牌”——一次次痛心彻肺的彻夜长谈;</h3><h3>一个大念“人生经”——一遍遍语重心长的反复说理。</h3><h3>情理并重,双管齐下,终于换得了鲍经纬的直面现实,勇对挫折的决心。</h3> <h3>  鲍经纬重新坐进教室,沉下心来,真正融入“西浦”,感受“英式教育”——严苛中的自由,散漫中的自律——神一般地存在!开始思考并践行教养、自律、责任、担当、细节等方面的人生要素。</h3><h3> 忘记昨日吧,伤口是昨日留下的;成功会在明天出现,一切重新开始。人生会有停靠站点的时候,每次停靠都是新的出发点。沉住气做人,沉下心来学习,无论何时何地,绝对不能下车放弃!</h3><h3> 从狂野浮躁到静心敛气,开始的时候,简直是煎熬,但“煎熬”是一种修炼!在这种异乎寻常的“修炼”中,鲍经纬领会到“西浦”“博学明道,笃行任事”校训的真谛了;在咽下泪水的“蛰伏”中,鲍经纬理解到“西浦”确定“培育具有复杂心智世界公民”培养目标的初心了。</h3> <h3>鲍经纬的学习态度变了:学习强度超越高三,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且不说全英语授课的语言障碍,且不说规划专业词汇的艰涩难懂,更不说专业论著的浩如烟海,最要命的是城市规划是现代社会的“显学”,新观点、新理念日新月异,令人应接不暇。教室里的认真听讲,通宵自习教室的彻夜不眠,图书管理为查资料的挑灯夜战,为写论文把颈椎弄得僵直……吃遍苦中苦,领教累中累,终于修成正果,从执行校长席酉民手里了接过《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h3> <h3>  “鲍经纬的行事风格变了:变得淡定沉稳,做事严谨了。”这是何克寰去年给我讲的话。</h3><h3>——那是去年暑假,何克寰和几个朋友自驾去北疆旅游,全程3000多公里,历时20天,全是由鲍经纬权作车夫兼陪侍,一路不但车子开得平稳,车速疾徐有度,一路安排周全妥帖,井井有条,事出意外,沉着应对,调度有方,而且游程之中,规言矩步,彬彬有礼。鲍经纬的表现颇有绅士风度,得到大家一致好评。</h3><h3>我不觉想到了英式教育和贵族精神——这也许和这几年接受“西浦”熏陶和教育有关。唯有教养,才懂礼数,唯有深思才能慎严,唯有责任,才懂得担当。注重细节,成事之道也!</h3> <h3>  今天,鲍经纬在“西浦”毕业了,其中虽有曲折,但鲍经纬很幸运,几年之中,他实实在在收获了三样东西:收获一个潮流、实用且足以用来安身立命的专业——城市规划,掌握了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英语,遭遇了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英式教育。</h3> <h3>  毕业典礼后,我听到了他们母子的一段对话。</h3><h3>儿子说:“妈妈,感谢你,这些年一直在帮我‘挖渠引水’……”</h3><h3>母亲说:“儿子,那是因为你人生的水流发生了壅塞,需要有人帮你‘挖渠’导流,现在你人生水流的流淌得非常顺畅,而且已成为常态,不需要再有人为你‘挖渠’了!”</h3><h3> “生命就是一次历练,在经历中成长,在经历中懂得,在经历中成熟!”这个道理,不仅是鲍经纬的感悟,对我,同样受用。</h3> <h3>  在“西浦”2018的毕业季,徜徉在美丽的“西浦”校园里,我感受着谨严“英式教育”的氛围,我不觉想到了‘’英式教育“孕育出的‘’英国梦”。</h3><h3> 英国梦的核心,是百年不变的村庄,是集体氛围浓厚的乡土社会。贵族传统、老派的绅士风度及价值观作为英国乡土社会的关键要素,顺理成章被视为珍贵的社会遗产并得到了尊崇。</h3><h3> 也许,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梦‘’!</h3><h3><br></h3>